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94191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它包括由外壳(11)及装在外壳内的内壳(12)组成的电暖气壳体(10),在壳体(10)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上栅格(13)及下栅格(14),在内壳上或内壳与外壳之间装有发热体(15),内壳(12)所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个气流对流通道(16),外壳(11)与内壳(12)之间形成第二个对流通道(17),壳体(10)通过设于其下部的多个支撑脚(18)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用于增强电暖气的散热效果用的气流对流通道,加大了暖气散热面积,使用更加安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
本技术涉及电暖气,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热体隐藏于电暖气内部,并可通过空 气对流作用增强电暖气散热效果用的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
技术介绍
南方和北方的天气差异较大,因此所使用的供暖方式也有所不同。通常,北方地区 通过装于家中的暖气片取暖,而南方地区则使用电暖气进行取暖。现在市面上的电暖气可 分为板式充油式电暖气(油汀)、柱式充油式电暖器及对流式电暖气,现有的对流式电暖气 的热风口位置设置较高,导致热风的流动范围及散热面积较小,对于人体膝盖以下的部位 不具有加热效果,并且热风口的尺寸狭窄,导致热量集中发散,容易使人碰触发生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将发热体隐藏电暖气内部,并通过气 流对流通道增强电暖气的气流散热效果,且使用安全的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它 包括由外壳及装在外壳内的内壳组成的电暖气壳体,在壳体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上栅格及 下栅格,在内壳上或内壳与外壳之间装有发热体,内壳所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个气流对流 通道,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第二个对流通道,壳体通过设于其下部的多个支撑脚支撑。所述内壳与外壳分别为上下敞口的矩形壳体,所述外壳的形状与内壳的形状相对 应,两者套合连接,且两者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发热体通过螺钉竖向固设于内壳的侧壁上,该发热体加热后在内壳所围成的 空间内形成第一个气流对流通道。所述发热体固设于内壳与外壳之间,该发热体加热后在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第二 个气流对流通道。所述发热体为电热管或电热线。所述上栅格及下栅格为环形板状体,其环面上布设有多个栅格状通孔,所述上栅 格及下栅格分别装于所述机身的顶部及底部。所述支撑脚固设于外壳下端部的四个角处。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其有效克服了现有电暖气的热风流动范围及散热面 积较小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两个用于增强电暖气的散热效果用的气流对流通道,加大 了暖气散热面积,使用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 制。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的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包括电暖气壳体10、 上栅格13、下栅格14、发热体15、第一对流通道16、第二对流通道17及支撑脚18。其中, 所述电暖气壳体10包括外壳11及内壳12,如图2,所述内壳12及外壳11为形状相对应上 下敞口的长方形壳体,所述内壳12及外壳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具有热传导作用。内壳12 与外壳12套接为一体,两者之间具有空隙。本例中,所述发热体15为电热管,多个电热管 通过螺钉竖向固设于内壳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当发热体15加热后在内壳12所围成的空间 内形成第一个环形的气流对流通道16。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15也可以竖向固设于 内壳与外壳之间,当该发热体15加热后在外壳11与内壳12之间形成第二个对流通道17, 热气流在外壳11与内壳12之间循环后由上栅格13和下栅格14送入室内。由于电暖气热 风口的尺寸较宽,第一对流通道16的气体向上或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不会集中发散,因此不 易使人触碰后发生烫伤。热气流在循环过程中不仅通过上栅格13和下栅格14向外散热, 且同时通达外壳11通过热传导方式向外散热,因此热气可传递至人体膝盖以下的部位,从 而弥补现有电暖气散热面积较小的缺陷。所述上栅格及下栅格13、14为环形板状体,其环 面上布设有多个散热用的栅格状通孔15,所述上栅格及下栅格13、14分别装于所述机身10 的顶部及底部。所述支撑脚18大致为L形,四个支撑脚分别固设于外壳11下端部的四个 角处。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揭示,但是本技术的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在不偏离本技术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
人员了解的相似 或等同元件来替换。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外壳(11)及装在外壳内的内 壳(1 组成的电暖气壳体(10),在壳体(10)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上栅格(1 及下栅格 (14),在内壳上或内壳与外壳之间装有发热体(15),内壳(1 所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个气 流对流通道(16),外壳(11)与内壳(1 之间形成第二个对流通道(17),壳体(10)通过设 于其下部的多个支撑脚(18)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2)与外壳 (11)分别为上下敞口的矩形壳体,所述外壳(11)的形状与内壳(1 的形状相对应,两者套 合连接,且两者之间具有空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15)通过 螺钉竖向固设于内壳(12)的侧壁上,该发热体(15)加热后在内壳(12)所围成的空间内形 成第一个气流对流通道(16)。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15)固设 于内壳与外壳之间,该发热体(1 加热后在外壳(11)与内壳(1 之间形成第二个气流对 流通道(17)。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15) 为电热管或电热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栅格及下栅格 (13、14)为环形板状体,其环面上布设有多个栅格状通孔(19),所述上栅格及下栅格(13、 14)分别装于所述机身(10)的顶部及底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18)固设 于外壳(11)下端部的四个角处。专利摘要一种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它包括由外壳(11)及装在外壳内的内壳(12)组成的电暖气壳体(10),在壳体(10)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上栅格(13)及下栅格(14),在内壳上或内壳与外壳之间装有发热体(15),内壳(12)所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个气流对流通道(16),外壳(11)与内壳(12)之间形成第二个对流通道(17),壳体(10)通过设于其下部的多个支撑脚(18)支撑。本技术通过两个用于增强电暖气的散热效果用的气流对流通道,加大了暖气散热面积,使用更加安全。文档编号F24D13/00GK201935277SQ20112000201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4日专利技术者郜天宇 申请人:深圳市顺章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隐形发热体的电暖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外壳(11)及装在外壳内的内壳(12)组成的电暖气壳体(10),在壳体(10)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上栅格(13)及下栅格(14),在内壳上或内壳与外壳之间装有发热体(15),内壳(12)所围成的空间形成第一个气流对流通道(16),外壳(11)与内壳(12)之间形成第二个对流通道(17),壳体(10)通过设于其下部的多个支撑脚(18)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顺章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