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冰机和一种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91881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冰机,包括制冰机框架、一对冰格及旋钮,所述冰格的后端与所述制冰机框架固定,还包括力放大机构,所述力放大机构包括两个围绕轴线转动的输出件及输入件,所述输入件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两个输出件与所述冰格的前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力放大机构可以将摇杆传动的力放大,使得脱冰操作更加省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另一个有益效果是通过力放大机构的输入件和两个输出件可实现一次操作使一对冰格同时脱冰,并且弹簧的设置可以使冰格自动恢复原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冰机和一种冰箱。
技术介绍
请查阅图1,现有制冰机包括一对冰格、制冰机框体及一对旋钮,冰格一端固定在制冰机框架,另一端穿过制冰机框架与旋钮连接。通过旋转旋钮带动制冰格扭转变形,挤压冰格中结成的冰块,使冰块从冰格中脱落,实现翻冰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制冰机存在缺陷, 冰格冷冻结冰后强度会加大,现有旋钮的设计使得扭转旋钮时需要较大的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制冰机和一种冰箱,使制冰机从冰格脱冰更加省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冰机,包括制冰机框架、一对冰格及旋钮,所述冰格的后端与所述制冰机框架固定,还包括力放大机构,所述力放大机构包括两个围绕轴线转动的输出件及输入件,所述输入件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两个输出件与所述冰格的前端连接。所述力放大机构输出件为第一齿轮,输入件为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两个第一齿轮均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设有防转轴,所述冰格设有防转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冰格轴孔配合。所述防转轴为腰型轴,所述防转孔对应为腰型孔。所述旋钮包括摇臂,所述摇臂与所述输入件连接。所述制冰机还包括面罩,所述制冰机框架包括至少两根横梁和至少两根垂直于所述横梁的竖梁,所述面罩装于所述竖梁上。 所述竖梁设有卡块,所述面罩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接。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装于所述冰格上,所述弹簧前端抵住冰格底部, 所述弹簧后端抵住所述制冰机框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上述的制冰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力放大机构可以将摇杆输入的力放大, 使得脱冰操作更加省力。本技术另一个有益效果是通过力放大机构的输入件和两个输出件可实现一次操作使一对冰格同时脱冰,并且弹簧的设置可以使冰格自动恢复原样。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制冰机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去掉面罩后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制冰机框架结构图;图5是图4中A部分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冰格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从动齿轮正面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从动齿轮反面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传动齿轮正面结构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传动齿轮反面结构图图11是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面罩正面结构图;图12是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面罩反面结构图;图13是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摇杆结构图;图14是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实施例的弹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和图3,本技术一种制冰机包括制冰机框架1、一对冰格2、力放大机构、面罩5、旋钮6和弹簧7。请查阅图4和图5,制冰机框架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横梁11和12以及垂直于横梁的两个竖梁13。位于前部的第一横梁11上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孔111和一个第二定位孔 112,该第二定位孔112位于一对第一定位孔111中间;位于制冰机框架1后部的第二横梁 12设有一对第三定位孔121,每一个第三定位孔121左下方或者右下方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弹簧挡板122 ;制冰机框架1两侧竖梁13前端超过第一横梁11的部分设有卡块131,该卡块131上还设有凸起132。请查阅图6,冰格2前端设有防转孔21,优选地为腰型孔;每一个冰格2后端设有轴22,该轴22固定于制冰机框架1上的第三定位孔121,作用是使得冰格2后端不随前端扭转。请查阅图7至图10,该力放大机构包括围绕轴线转动的两个输出件和一个输入件,该输出件为第一齿轮3,输入件为第二齿轮4。每一个第一齿轮3正面中央位置均设有第四定位轴31 ;第一齿轮3背面中央位置设有防转轴32,优选为腰型轴,该腰型轴两侧分别为弧面,该弧面弧度与第一定位孔111配合,可方便防转轴32旋转,该防转轴32穿过制冰机框架1上的第一定位孔111,并与冰格2前端防转孔21进行轴孔配合,使得第一齿轮3能够带动冰格2扭转。第二齿轮4位于一对第一齿轮3中间并与第一齿轮3均啮合,该第二齿轮4小于第一齿轮3,正面中央位置设有第一定位轴41,该第一定位轴41前端凸出设有一个摇杆定位块411,如方形块;第二齿轮4背面中央位置设有用以将第二齿轮4转动安装于制冰机框架1的第二定位轴42,该第二定位轴42与制冰机框架1第二定位孔112连接。 该力放大机构可将第二齿轮4输入的力放大以后,通过第一齿轮3传给冰格2,该力放大机构也可以用蜗轮蜗杆、摆线针轮等其他力放大机构代替。请查阅图11和图12,面罩5为长方体结构,背面中空,并且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卡槽 51,如方形卡槽,该卡槽51与制冰机框架1上的卡块131和凸起132进行卡接,达到将面罩固定在制冰机框架上的目的,该面罩5背面还平行设置了一对第四定位孔52和一个贯通面罩5的通孔53,该第四定位孔52用以转动安装第一齿轮3上的第四定位轴31,该通孔53 位于一对第四定位孔52中间。请查阅图13,该摇杆6包括摇臂61,该摇臂61上端设有贯通摇杆定位孔611,如方形孔,该摇杆定位孔611用以与第二齿轮4上的摇杆定位块411连接,摇杆6下端垂直于摇臂61设有手柄62,使用者手握该手柄62可使第二齿轮4旋转。请查阅图14,该弹簧7优选地为扭簧,该弹簧7包括安装部71,安装部71两端沿切线方向延伸形成前端72和后端73,该前端72抵住冰格2底部,该后端73抵住制冰机框架1第二横梁12上的弹簧挡板122,当冰格2发生扭转,弹簧7产生形变,然后带动冰格2 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本技术的装配如下冰格2的轴22分别固定于制冰机框架1上的一对第三定位孔121 ;力放大机构内部的一对第一齿轮3背面的防转轴32穿过制冰机框架1上的第一定位孔111并且与对应的冰格2前端防转孔21连接,该第一定位孔111孔径足够大,能够满足防转轴32在孔中旋转,第二齿轮4的第二定位轴42与制冰机框架1的第二定位孔 112旋转连接,该第二齿轮4位于一对第一齿轮3中间,同时与两个第一齿轮3啮合;该面罩5的卡槽51与制冰机框架1上的卡块131和凸起132卡接,该面罩5罩住一对第一齿轮 3和第二齿轮4,使一对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不能前后自由活动,以防止防转轴32和第二定位轴42脱出制冰机框架1,第一齿轮3的第四定位轴31与面罩5的第四定位孔52连接,该第四定位轴31可在第四定位孔52内自由旋转,第二齿轮4的第一定位轴41穿过面罩5中间的通孔53,摇杆定位块411超过面罩5正面平面,以方便摇杆6上的摇杆定位孔 611与摇杆定位块411连接。另外,冰格2后端的轴22固定于制冰机框架1前,分别安装一个弹簧7,装配时,该弹簧7的安装部71套装于冰格2轴上,弹簧7的前端72抵住冰格2下方,后端73抵住第二横梁12上的弹簧挡板122。按照上述装配后,用手摇动手柄62,向力放大机构第二齿轮4输入力,该力放大机构可将第二齿轮4输入的力通过齿轮传动放大并传给第一齿轮3,该第一齿轮3分别传动给两个冰格2,冰格2发生扭转,如此可同时实现翻冰动作,翻冰后,放开摇杆6,冰格2在弹簧 7的弹力下自动恢复原位。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冰机,包括制冰机框架、一对冰格及旋钮,所述冰格的后端与所述制冰机框架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力放大机构,所述力放大机构包括输入件及两个围绕轴线转动的输出件,所述输入件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两个输出件与所述冰格的前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嵩飞王成红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