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丽水电业局专利>正文

避雷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90505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避雷器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负高压发生器、正电压发生器,所述正电压发生器与下节避雷器的底部连接,所述负高压发生器的负高压输出端连接在上节避雷器与下节避雷器之间,所述控制器与正电压发生器和负高压发生器相连,所述控制器、正电压发生器、负高压发生器、上节避雷器均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装置结构简单,检测方便,一次就可以测出上节避雷器和下节避雷器的泄漏电流,也不需要拆除顶端的高压引线,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检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避雷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高压试验项目有直流ImA电压(UlmA)及在0. 75UlmA下泄漏 电流(1OJSu1-)的测量,220kV避雷器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避雷器包括上节避雷器1、下节避雷器2和底座3,目前,电力系统对220kV避雷器上节的Um及/a75Mlm4试验方法如图2所示,首先要拆除220kV避雷器上节的高压引线,控制器4与负高压发生器5相连,负高压 发生器5的高压输出端接到上节避雷器1顶端,避雷器中间接地,通过控制器4调节负高压发生器5输出负高压,完成Um及/a75Mim4的测量;220kV避雷器下节的Um及I0.75Uljm方法如图3所示,220kV上节避雷器1顶端悬空,将负高压发生器5的高压输出端接到上节 避雷器1中间,下节避雷器2底部(避雷器底座以上)接地,通过控制器4调节负高压发生器5输出负高压,完成UlmA及/a75Mlm4的测量。这样的测量方式上节避雷器1和下节避雷器2需要单独试验,步骤繁琐,而且每次都必须拆除顶端的高压引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避雷器检测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避雷器检测需要单独 测量上节避雷器和下节避雷器,步骤繁琐,而且每次都必须拆除顶端的高压引线,费时费力 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避雷器检测装置,包 括控制器、负高压发生器、正电压发生器,所述正电压发生器与下节避雷器的底部连接,所 述负高压发生器的负高压输出端连接在上节避雷器与下节避雷器之间,所述控制器与正电 压发生器和负高压发生器相连,所述控制器、正电压发生器、负高压发生器、上节避雷器均 接地。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核心控制芯片、光耦隔离器、隔离放大器、DA转换器、显示 器、光电转换器、两个AD转换器,所述光耦隔离器、DA转换器、显示器、光电转换器、两个AD 转换器均与核心控制芯片相连,所述隔离放大器与DA转换器相连。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低压可调脉冲电源,所述低压可调脉冲电源连接在负 高压发生器与核心控制芯片之间。优选的,所述低压可调脉冲电源包括相连的负高压控制单元和负高压发生器功率 输出单元,所述负高压控制单元与控制器的光耦隔离器相连,所述负高压发生器功率输出 单元与负高压发生器相连。优选的,所述负高压发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脉冲变压器、高压整流二极管、高压滤 波电容,所述脉冲变压器与低压可调脉冲电源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装置结构简单,检测方便,一次就可以测出 上节避雷器和下节避雷器的泄漏电流,也不需要拆除顶端的高压引线,提高了工作效率,简 化了检测步骤。附图说明图1为避雷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测量上节避雷器的示意图;图3为现有测量下节避雷器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避雷器检测装置测量时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避雷器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4为本专利技术避雷器检测装置的实施例,避雷器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4、负 高压发生器5、正电压发生器6,所述正电压发生器6与下节避雷器2底部连接,所述负高压 发生器5的负高压输出端连接在上节避雷器1与下节避雷器2之间,所述控制器4与正电 压发生器6和负高压发生器5相连,所述控制器4、正电压发生器6、负高压发生器5、上节避 雷器1均接地。参阅图5,所述控制器4包括核心控制芯片41、光耦隔离器42、隔离放大器43、DA 转换器44、显示器45、两个AD转换器46、光电转换器47,所述光耦隔离器42、DA转换器44、 显示器45、光电转换器47、两个AD转换器46均与核心控制芯片41相连,图中为了便于表 示画了两个光电转换器,实际使用时只有一个光电转换器即可,所述隔离放大器43与DA转 换器44相连,还包括低压可调脉冲电源7,所述低压可调脉冲电源7包括相连的负高压控制 单元71和负高压发生器功率输出单元72,所述负高压控制单元71与控制器4的光耦隔离 器42相连,所述负高压发生器5包括依次连接的脉冲变压器51、高压整流二极管52、高压 滤波电容53,所述负高压发生器功率输出单元72与负高压发生器5的脉冲变压器51相连, 所述正电压发生器6通过一个隔离放大电路与控制器4的一个AD转换器46相连以进行电 压采集,所述正电压发生器6的电流采集信号通过光纤传给控制器4的光电转换器47,所述 负高压发生器5通过另一个隔离放大电路与控制器4的另一个AD转换器46相连以进行电 压采集,所述负高压发生器5的电流采集信号通过光纤传给控制器4的光电转换器47。采 用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生产的顶2130芯片作为负高压控制单元71,采用美国英飞凌公司 大功率IGBT模块作为负高压发生器功率输出单元72。采用美国微芯公司的DSPIC6014A芯 片作为核心控制芯片41,该芯片是16位dsp芯片,具有30Mips的运算速度,用于完成数据 采集,回路控制,PID计算,显示控制等功能。同时,DSPIC6014A还直接产生PWM,用于控制 高压发生器产生高压的幅度大小,两路AD转换器46采用TI公司的ADS8507,该芯片为16 位高精度AD转换器46,分别用于采集200kV高压信号和IkV的补偿电压信号,一路DA转换 器44采用TI公司的14位DA5551芯片,用于控制IkV补偿电压的输出幅度。两路光纤输 入,用于采集避雷器的泄流电流,提高了高压电流测量的精确度。根据220kV避雷器上、下节UlmA统计得知,上、下节Um相差一般均小于500V。为 使上、下节避雷器同时达到1mA,我们采用将负高压发生器5的负电压输出端接在两节避雷器的中间,在下避雷器底部施加正电压,(正电压发生器,最高输出电压为lkv,内部有一 5ΜΩ的补偿电阻,当通过补偿电阻电流为ImA时,在其上面产生500V的压降。当负高压发 生器5输出负电压为U1,正电压发生器6输出电压为U2时,下节避雷器上的实际电压值为 U1+(U2-500V)。当U2在O-IOOOV变化时,下端避雷器上的补偿电压在士500V变化。)利用 控制器4同时调节负高压发生器5及正电压发生器6,使负高压输出端的总电流达到2mA, 正电压发生器6处电流为1mA,上节避雷器UlmA即为负高压发生器6输出电压,下节避雷器 2UlmA为施加在下节避雷器2的电压叠加值。完成两个避雷器UlmA的测量。在获得避雷器ImA电流下的电压值后,将高压负发生器输出电压调整到0. 75U1, 这个电压也就是上节避雷器1所加的电压。下节避雷器2上的电压可以通过调节正电压发 生器6上的电压,使下节避雷器2上的电压满足0. 75倍的要求。电压调整好后,经过简单 的计算就可以得到上节避雷器和下节避雷器的0. 75UlmA时泄漏电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避雷器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G)、负高压发生器(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电压发 生器(6),所述正电压发生器(6)与下节避雷器O)的底部连接,所述负高压发生器(5)的 负高压输出端连接在上节避雷器(1)与下节避雷器( 之间,所述控制器(4)与正电压发 生器(6)和负高压发生器( 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避雷器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4)、负高压发生器(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电压发生器(6),所述正电压发生器(6)与下节避雷器(2)的底部连接,所述负高压发生器(5)的负高压输出端连接在上节避雷器(1)与下节避雷器(2)之间,所述控制器(4)与正电压发生器(6)和负高压发生器(5)相连,所述控制器(4)、正电压发生器(6)、负高压发生器(5)、上节避雷器(1)均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鑫岳平王平肖国磊吴子方王红军王笑棠金贵饶海伟熊照熠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电业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