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陆冰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灌肠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85438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灌肠液。该灌肠液以中药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石膏、知母为原料,经浸泡,煎煮,过滤而成。其特征是每剂原料的重量配比为:黄芩2-5克、双花5-8克、连翘2-5克、蒲公英5-8克、石膏9-12克、知母2-5克,该灌肠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热的功效,是儿科外感退热的首选药。与现有治疗方法比较,此灌肠液经直肠给药吸收快,疗效好,减少了一般药物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同时价格低廉,方便易行,无毒副作用,具有显著地退热效果,也解决了婴幼儿拒针怕药的恐惧心理。经200例临床病例观察,36小时退热有效率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
,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非常理 想的的中药灌肠液。
技术介绍
小儿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通常由病毒引起,常有发热、 咽痛、咳嗽等症状,给婴幼儿带来痛苦。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上寒暖不能自理,乳食不能自节, 一旦调护失宜,则易被病邪所伤,所以病理上容易发病。小儿为“纯阳”之体,阳长有余,一旦 患病,病邪易从阳化热,易显热症,故临床外感患儿发热较多。小儿发热易致惊厥、脱水、电 解质紊乱使病情加重,因此,对小儿外感发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目前治疗小儿外 感发热有解热镇痛、抗生素、抗病毒类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往往产生耐药性、胃肠道反应、 造血系统功能异常、肾毒性等副作用,如青霉素可产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链霉素、庆大霉 素可致永久性耳聋,磺胺类对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解热镇痛药常常有胃肠道反应、肝脏毒 性及抑制造血功能等副作用,尤其对体弱病儿更为不利。途径常采用口服用药、肌肉注射、 静脉输液等方法,6个月至4岁儿童,患病期间易哭闹,不合作,往往惧针怕药,尤其对味苦 的口服药容易引起反射性呕吐,因而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有时往往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影响正常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治疗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中医药理论,取用 方便,操作易行,费用低廉,疗效高,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灌肠液。该灌肠液在直肠中充 分经肠粘膜吸收,干扰因素少,药物避免因胃肠道PH环境或消化酶的作用而失去活性,直 肠粘膜吸收快,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不经过肝脏循环和肝脏生化代谢过程,避免 了肝脏的“首过效应”,药代动力学表明,肠黏膜给药的峰浓度比口服高3 10倍,生物利用 度比口服高5 9倍,与静脉给药相似。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消化面积相对较大,肠壁 薄,黏膜血管丰富,通透性高,故吸收率明显较成人高,因而能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药物保 留灌肠不但有效成分生物利用率高,发挥疗效强,同时消除了儿童惧针怕药的恐惧心理,又 避免了 口服苦味药引起的反射性呕吐,直接发挥了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灌肠液采用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石膏、知 母为原料,经浸泡,煎煮,过滤制成灌肠液。其特征是每剂原料重量配比为黄芩2-5克金银花5-8克连翘2-5克蒲公英5-8克 石膏9-12克知母2-5克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灌肠液采用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石膏、知 母为原料,其特征是每剂原料优选重量配比为,黄芩3克金银花6克连翘3克蒲公英6克石膏10克知母3克上述原料经浸泡,煎煮,过滤制成灌肠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定惊的功效,患者灌肠应用后起效快,无毒副作用,适 用于风热犯肺而致的发热、咳嗽、咽痛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流行性感冒所致的小儿发热病症。 经临床治疗200例外感发热病儿观察,12小时退热有效率85%,M小时退热有效率95%, 36小时退热有效率100%。本专利技术中各种药物作用如下黄芩性味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功善清上焦肺热,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等功效。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 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干酵母引起的大 鼠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黄芩苷腹腔或静脉注射对发热大鼠也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呈 一定的量-效关系。⑵黄芩抗菌、抗病毒范围较广,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 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C3)另外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 一定的抑制作用。抗菌有效成分是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金银花性味甘、寒,入肺、胃经,又名忍冬、银花、双花等,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 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 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效果均较显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金银花有广谱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 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 显抑制作用。(2)有增强免疫的功能。金银花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 能。( 抗炎、解热。金银花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连翘性味苦、微寒,入心、肺、胆经、长于清心火、散上焦凤热,具有清热解毒,消痈 散结,疏散风热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连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贺 氏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其他致病菌、流感病毒、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功效。现代 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 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 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石膏性味辛、甘、入肺、胃经,善清肺热,泻胃火,具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功效。用 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喘,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生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此 外,尚有少量硅酸、氢氧化铝、硫化物及微量的铁、镁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可抑制体温调 节中枢、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减少血管通透性,有解热、镇痉、消炎等作用。知母性味苦、甘、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现代药理研 究表明(1)抗病原微生物体外试验表明,知母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知母乙醇、乙醚等提取物对结核杆菌H37RV有较强 的抑制作用。知母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及白色念珠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异芒果 苷及芒果苷均具有显著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解热知母对大肠杆菌所致的家兔高热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灌肠液,每剂按下述重量称取中药原料黄芩3克金银花6克连翘3克蒲公英6克 石膏10克知母3克用清水200ml浸泡上述混合原料30分钟,先煎石膏20分钟,再和其它药共煎15 分钟取过滤液,复渣再煎煮一次,两次过滤液合并浓缩至30ml。分两次(12小时1次)保留 灌肠,待药温35度左右使患儿取侧卧位,用小儿肛管插入肛门5-lOcm用20ml注射器吸取 药液15ml缓缓从肛管灌入结肠,行保留灌肠,灌肠后垫高臀部平卧使药液完全吸收,每日一剂。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灌肠液,采用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石膏、知母 为原料,经浸泡,煎煮,过滤而成。其特征是每剂原料的重量配比为黄芩2-5克 金银花5-8克 连翘2-5克 蒲公英5-8克 石膏9-12克 知母2-5克2.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灌肠液,采用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石膏、知母 为原料,经浸泡,煎煮,过滤而成。其特征是每剂原料优选重量配比为,黄芩3克金银花6克连翘3克蒲公英6克 石膏10克知母3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
,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灌肠液。该灌肠液以中药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石膏、知母为原料,经浸泡,煎煮,过滤而成。其特征是每剂原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灌肠液,采用黄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石膏、知母为原料,经浸泡,煎煮,过滤而成。其特征是每剂原料的重量配比为:黄芩2-5克      金银花5-8克     连翘2-5克蒲公英5-8克    石膏9-12克知母2-5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陆冰马青松刘金英
申请(专利权)人:冯陆冰马青松刘金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