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原菌携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819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昆虫病原菌携播装置,它是由上部的诱捕器和下部的携播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昆虫诱捕器集虫筒中下部外圆设有一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病原菌携播器筒壁上部通过连接件、螺丝固定在该携播器防护罩上,病原菌携播器筒与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之间有一定间隙,病原菌携播器筒内为中空状,底部中心分布有若干小孔,病原菌携播器筒内壁中上部固定有环带状昆虫病原菌,环带状昆虫病原菌与昆虫诱捕器集虫筒之间也有一定间隙。使用该昆虫病原菌携播装置,在昆虫掉进病原菌携播器内后,让其在逃逸过程中身体上自动黏附大量病原菌,再飞到林间传播给其它害虫,尤其是蛀干害虫,使害虫染菌死亡,从而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昆虫携播病原菌装置。
技术介绍
对现有的农林天敌害虫,所采用的微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地面或飞机空中放菌进行杀死消灭,这些放菌方式对食叶害虫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植物体内的蛀干害虫,由于病原菌很难接触到虫体,防治效果不很理想,如用人工方法进行菌剂塞孔,则要花费较多人力、物力,且高大的林木很难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通过该携播装置将诱捕的昆虫在逃逸过程中身体上自动黏附大量病原菌后(如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等),再飞到林间传播给其它害虫,使害虫染菌死亡。为实现该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昆虫诱捕器集虫筒中下部外圆设有一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该病原菌携播器筒壁上部通过连接件、螺丝固定在该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上,病原菌携播器筒与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之间有一定间隙,病原菌携播器筒内为中空状,底部中心分布有若干小孔,病原菌携播器筒内壁中上部固定有环带状昆虫病原菌,环带状昆虫病原菌与昆虫诱捕器集虫筒之间也有一定间隙。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昆虫诱捕器诱捕的昆虫掉进病原菌携播器内,让其在逃逸过程中身体上自动黏附大量病原菌后(如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等),再飞到林间传播给其它害虫,尤其是蛀干害虫,使害虫染菌死亡,从而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昆虫病原菌携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诱捕器防护罩,2.挡虫板,3.引诱剂,4.集虫漏斗,5.集虫筒,6.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7.环带状昆虫病原菌,8.病原菌携播器筒。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图面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该昆虫病原菌携播装置是由2002年已申请授权,专利号为02241751.6的昆虫诱捕器和病原菌携播器两部分组成。昆虫诱捕器是由诱捕器防护罩1,挡虫板2,引诱剂3,集虫漏斗4,集虫筒5组成,集虫筒5底部为空心状;病原菌携播器是由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6,环带状昆虫病原菌7,病原菌携播器筒8组成。其病原菌携播器是在昆虫诱捕器集虫筒中下部外圆设有一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该病原菌携播器筒壁上部通过连接件、螺丝固定在该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上,病原菌携播器筒8与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6之间有一定间隙,病原菌携播器筒8内为中空状,底部中心分布有若干小孔,该底部中心分布的若干小孔主要作用是,当筒底部有水分时可从若干小孔中流出,使筒底部保持干燥,病原菌携播器筒8内壁中上部固定着将病原菌培养在带上的环带状昆虫病原菌7,环带状昆虫病原菌7与昆虫诱捕器集虫筒5之间也有一定间隙,该环带状昆虫病原菌7可通过螺丝、胶粘或支架固定。当昆虫经昆虫诱捕器集虫筒掉入病原菌携播器筒内后,昆虫又沿着病原菌携播器筒内壁从环带状昆虫病原菌上爬出,逃逸到树林间或四面八方。由此,昆虫在逃逸过程中身体上自动黏附了大量的病原菌(如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等),再飞到林间或四面八方,传播给其它害虫,使害虫染菌死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昆虫病原菌携播装置,包括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在昆虫诱捕器集虫筒中下部外圆设有一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该病原菌携播器筒壁上部通过连接件、螺丝固定在该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上,病原菌携播器筒与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之间有一定间隙,病原菌携播器筒内为中空状,底部中心分布有若干小孔,病原菌携播器筒内壁中上部固定有环带状昆虫病原菌,环带状昆虫病原菌与昆虫诱捕器集虫筒之间也有一定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病原菌携播装置,包括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在昆虫诱捕器集虫筒中下部外圆设有一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该病原菌携播器筒壁上部通过连接件、螺丝固定在该病原菌携播器防护罩上,病原菌携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学友黄金水熊瑜康文通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