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31800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打料缸固定设置在滑块上,打料缸中设有沿其限制方向运动的柱塞,柱塞的下端连接有打料杆,所述的打料杆由上而下贯穿滑块的本体,柱塞在打料缸中的行程使得打料杆能够伸出滑块下方的上模具的外侧,所述的打料杆上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打料杆上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因此打料杆在打料结束后可以在弹性复位元件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原位,为下一轮打料工作做准备,从而大大加快了产品的生产速度,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且响应快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机
,具体涉及一种打料机构
技术介绍
当液压机对产品压制成型后,液压机的滑块带动上模具上行,由于 在产品压制过程中的压合力较大,产品通常会贴合在滑块的下侧,也即 贴合在上模具的下侧,此时通常需要打料装置将其产品从上模具上打 落,以便进行下一轮的压制工作。打料装置一般分为机械打料和液压打 料两种方式,然而现有的打料机构在将产品自上模具的下侧打落后一般 不能自动回复原位,通常均是依靠外力作用而使打料机构回到原始位 置,因此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料机构,其在打料完毕后能够自动 回复原位,构造简单且响应快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料机构, 打料缸固定设置在滑块上,打料缸中设有沿其限制方向运动的柱塞,柱 塞的下端连接有打料杆,所述的打料杆由上而下贯穿滑块的本体,柱塞 在打料缸中的行程使得打料杆能够伸出滑块下方的上模具的外侧,所述 的打料杆上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实际工作时,柱塞在油压的作用下向下运 动,同时带动打料杆向下运动,打料杆由上而下贯穿滑块的本体并延伸 至滑块下方的上模具的外侧,从而使得与上模具贴合在一起的产品与上 模具分离开来,由于打料杆上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因此打料杆在打料 结束后可以在弹性复位元件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原位,为下一轮打料工作 做准备,从而大大加快了产品的生产速度,而且本技术构造简单且 响应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打料机构与滑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打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3所示, 一种打料机构,打料缸10固定设置在滑块60上, 打料缸10中设有沿其限制方向运动的柱塞20,柱塞20的下端连接有打 料杆21,所述的打料杆21由上而下贯穿滑块60的本体,柱塞20在打 料缸10中的行程使得打料杆21能够伸出滑块60下方的上模具的外侧, 所述的打料杆21上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40。所述的弹性复位元件40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采用油气弹簧、空气 弹簧或其他液压弹性元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 所述的弹性复位元件40为压縮弹簧。压縮弹簧凭借其自身良好的压縮性能便可以使打料杆回复原位,而 且相对于油气弹簧、空气弹簧及其他液压弹性元件,压縮弹簧构造简单 且造价低,有利于维修保养和降低成本,故是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如图1、 2所示,所述的打料缸IO、柱塞20、打料杆21以及弹性复 位元件40共同构成打料机构A,所述的打料机构A对称地设置在滑块 60的两侧。将打料机构A对称地设置在滑块60的两侧,则在打料时,打料杆 21对上模具下侧的产品的作用力就比较均衡,有利于产品与上模具的顺 利脱离,相应的加快了打料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如图2所示,所述的打料机构A设置为2或4或6或8个。 柱塞20以及打料杆21的轴线方向可以与滑块60的运动方向相同 或相异,当所述的方向相异时,打料杆21打料时并不是与被打的产品 垂直相交,而是将与被打的产品呈一定的夹角,如此便相对减小了打料 的力度。因此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的柱塞20 以及打料杆21的轴线方向与滑块60的运动方向相同。在这种情况下, 打料杆21打料时与被打的产品垂直相交,打料杆21的打料的力度全部作用在被打的产品上,从而提高了打料的速度。如图3所示,所述的打料缸10的上端设置有进油管11,打料缸IO 的内部环面的下侧沿其轴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道密封圈72,密封圈72 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打料时液压油自进油管ll注入,柱塞20在液压 油的作用下带动打料杆21向下运动并打料,密封圈72的设置防止了液 压油的渗漏,使得打料工作可以稳定顺利地进行。所述的压縮弹簧可以设置在打料杆21的四周,作为本技术的 优选方案,所述的压縮弹簧套设在打料杆21上,压縮弹簧40的一端顶 靠在柱塞20的下端面上,另一端抵靠在滑块60的上端面上。当压縮弹簧套设在打料杆21上时,压縮弹簧的弹力方向与打料杆 21的轴线方向相重合,因而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压縮弹簧的性能,使得 打料杆可以顺利的回复原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柱塞20与打料杆21之 间设置有打料块30,压縮弹簧的一端顶靠在打料块30的下端面上,另 一端抵靠在滑块60的上端面上。在柱塞20与打料杆21之间设置打料块30可以有效地减少打料杆 21的长度,从而减小了打料杆21的细长比和加工难度,增加了打料杆 21的稳定性,也就相应地增加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的打料块 30包括设置在柱塞20下方的打料柱31,打料柱3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 连接件32,压縮弹簧相应地对称设置在打料柱31的两侧,压縮弹簧的 一端顶靠在连接件32的下端面上,另一端抵靠在滑块60的上端面上。上述设置方式进一步增加了本技术的稳定性,而且增加了打料 机构的回复原位的力度,从而可以使得打料机构在打料完毕后可以更快 地回复原位,并进一歩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如图3所示,所述的滑块60的上端面上固定有一端设有开口的定 位套50,定位套50的轴线与柱塞20的轴线互相平行,所述的压縮弹簧的一端顶靠在连接件32的下端面上,另一端伸入定位套50的开口端并抵靠在其内端面上。定位套50的设置有利于压縮弹簧的安装定位,同时也进一步提高 了打料机构工作的稳定性,有利于打料工作的顺利进行。权利要求1、一种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打料缸(10)固定设置在滑块(60)上,打料缸(10)中设有沿其限制方向运动的柱塞(20),柱塞(20)的下端连接有打料杆(21),所述的打料杆(21)由上而下贯穿滑块(60)的本体,柱塞(20)在打料缸(10)中的行程使得打料杆(21)能够伸出滑块(60)下方的上模具的外侧,所述的打料杆(21)上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4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料缸 (10)、柱塞(20)、打料杆(21)以及弹性复位元件(40)共同构成打料机构(A),所述的打料机构(A)对称地设置在滑块(60)的两侧。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塞(20) 以及打料杆(21)的轴线方向与滑块(60)的运动方向相同。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料缸 (10)的上端设置有进油管(11),打料缸(10)的内部环面的下侧沿其轴向均匀地设置有若干道密封圈(72),密封圈(72)所在的平面互 相平行。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 复位元件(40)为压縮弹簧。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料机构 (A)设置为2或4或6或8个。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縮弹 簧套设在打料杆(21)上,压缩弹簧(40)的一端顶靠在柱塞(20)的 下端面上,另一端抵靠在滑块(60)的上端面上。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塞(20) 与打料杆(21)之间设置有打料块(30),压縮弹簧的一端顶靠在打料 块(30)的下端面上,另一端抵靠在滑块(60)的上端面上。9、 根据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打料缸(10)固定设置在滑块(60)上,打料缸(10)中设有沿其限制方向运动的柱塞(20),柱塞(20)的下端连接有打料杆(21),所述的打料杆(21)由上而下贯穿滑块(60)的本体,柱塞(20)在打料缸(10)中的行程使得打料杆(21)能够伸出滑块(60)下方的上模具的外侧,所述的打料杆(21)上设置有弹性复位元件(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隆秀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