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辅助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31054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断路器辅助开关,属于低压电器附件技术领域。包括一对彼此配合的壳体、设在壳体的壳腔中的微动开关和同样地设在壳体的壳腔中的传动件,所述的传动件上构成有用于致动所述微动开关的触脚的第一触臂和构成有探出于所述壳体外用于供断路器操作机构致动的第二触臂,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触臂上构成有用于连续触动所述微动开关的触脚的第一、第二工作面,其中,第一工作面构成于第一触臂的上端面上,而第二工作面构成于第一触臂的顶端面上。优点:有利于保护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能改善微动开关的动作可靠性与安全性,最终使辅助开关的可靠性得以保障;开关结构简洁、装配容易。(*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附件
,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辅助开关
技术介绍
断路器内部通常需要配备辅助开关,辅助开关的作用是响应断路器操作 机构的动作,改变自身的通断状态,以提供断路器操作状态的电气指示信号。在前述的辅助开关中,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具有一个 可弹性复位的推杆,当推杆受外力作用时即被推压时,微动开关的通断状态 发生改变,当撤去外力后,推杆复位,自动顶出,同时微动开关的通断恢复 到复位状态。辅助开关中除微动开关外,通常还包括有弹簧和传动件,微动开关与弹 簧及传动件一同被安装在一个壳体内。在断路器状态转换的过程中,至少存 在这样一个阶段,即传动件的一端与断路器操作机构接触,传动件的另一端 与微动开关的推杆(也称触脚)接触。可见,传动件的作用是将断路器操作 机构的运动传递到微动开关的推杆,从而改变微动开关的通断状态,为断路 器的操作状态改变提供电气指示。前述的弹簧设在传动件上,其作用是在断 路器复位时,使传动件也恢复到复位位置。由于断路器操作时,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位移范围通常大于微动开关推 杆的活动范围,并且由于加工误差和装配间隙不可避免,为了既能保证辅助 开关能够正确响应断路器操作状态的变化,又能防止断路器的操作动作不对 微动开关及传动件造成破坏,通常还需要设计一定的过冲行程。所谓的过冲 行程,是指在断路器的操作过程中,在确保微动开关的通断状态发生改变的 过程之后,操作机构的运动部件虽然可以驱使传动件继续运动,但是传动件 将不再驱动微动开关的推杆继续运动,或者使微动开关的推杆的运动量很小, 以避免超出微动开关的推杆的活动范围而既损及微动开关又损及传动件。已有技术使微动幵关实现过冲行程的做法由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31521Y所公开的断路器的辅助触头的技术方案揭示。具体请见图3,在 微动开关7的复位状态下,通过弹簧6的作用力使传动件8紧压微动开关的触头9 (即触脚)使微动开关7的触头9处于受推压状态,即,将触头9的受 推压状态设置为辅助开关的复位状态。当断路器操作状态改变时,传动件8 在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带动下逐渐解除对触头9的推压状态,触头9依靠自身 弹性完全顶出,改变微动开关7的状态,向外提供了断路器操作状态的电气 指示信号。上述结构的断路器辅助开关所存在的不足在于微动开关的推杆长期处 于被推压状态,内应力较大,对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由于需要借 助于弹簧克服微动开关推杆的弹性复位力,从而导致断路器辅助幵关的壳体 和传动件受力大,相应地对结构强度要求严苛,并且由于构件的弹性变形较 大,因而对加工成本、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308959Y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辅助触 头,其结构是在基座即前面所讲的壳体内滑动连接有推杆,该推杆的侧部 开有缺口,微动开关上的微动开关触头设在所述的缺口内,该缺口上设有斜 面,所述的推杆的一端露出于基座之外,推杆与基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微 动开关触头即为微动开关触脚,通过复位弹簧使微动开关的触脚在复位状态 下处于顶出状态,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微动开关处于复位状态下,避免传动 件继续对微动开关的推杆推压而藉以保障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和动作可靠性 的、结构简单的断路器辅助开关。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断路器辅助开关,包括一对彼 此配合的壳体、设在壳体的壳腔中的微动开关和同样地设在壳体的壳腔中的 传动件,所述的传动件上构成有用于致动所述微动开关的触脚的第一触臂和 构成有探出于所述壳体外用于供断路器操作机构致动的第二触臂,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触臂上构成有用于连续触动所述微动开关的触脚的第一、第二工 作面,其中,第一工作面构成于第一触臂的上端面上,而第二工作面构成于 第一触臂的顶端面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工作面为斜面或曲面, 而所述的第二工作面为曲面,并且第二工作面是与第一工作面衔接的。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工作面为曲面,并 且第一工作面的曲面的曲率比第二工作面的曲面的曲率小。在本技术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的壳腔内设有第一 定位轴,所述的微动开关在所述壳体的壳腔内与第一定位轴的中部固定,而 第一定位轴的一端与一对壳体中的其中一个壳体固定,第一定位轴的另一端 与一对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固定。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微动幵关上开设有用于 供所述第一定位轴穿过的微动开关定位孔。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定位轴的数量为一 根或一对,所述的微动开关定位孔的数量为与第一定位轴的数量相对应的一 个或一对。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的壳腔内设有第 二定位轴,所述的传动件上开设有一轴向通孔,传动件通过该轴向通孔套置 于所述的第二定位轴的中部,而第二定位轴的一端与所述的一对壳体中的其 中一个壳体固定,另一端与一对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固定。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壳体内各构成有 一凸台,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的第一触臂的下端面相对应,而凸台的下表面 与所述的第二触臂的触臂上表面相对应。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壳体长度方向 的一个壳壁上各开设有一榫孔,而长度方向的另一个壳壁上各延设有一榫, 两壳体上的榫孔及榫的方向相反。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微动开关的触脚的 运动方向的中心线与传动件的转动中心之间存在位移量。本技术所推荐的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其一,在微动开关处于复位状 态时,微动开关的触脚处于自由状态而并不为传动件所压,有利于保护微动 开关的使用寿命;其二,相对于微动开关的触脚,传动件的第一触臂上的第一曲面表现为致动触脚的工作行程,而第二曲面则为致动触脚的过冲行程, 从而在第一曲面与触脚的作用过程中,传动件较小的位移变化可以引起第一 触臂的较大位移变化,即触脚的位移敏感度高,而第二曲面与触脚作用过程中,传动件的位移基本上不会改变触脚的位移,即触脚的位移变化的敏感度 低,因此能改善微动开关的动作可靠性与安全性,最终使辅助开关的可靠性得以保障;其三,传动件的复位凭借微动开关的触脚的弹性复位力来实现, 因而无需添加用于使传动件复位的零部件,使开关结构简洁、装配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断路器辅助开关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断路器辅助开关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见图1,本实施例推荐的断路器辅助开关包括 一对彼此互配的壳体1、 设在壳体1的壳腔11中的微动开关2和同样地设在壳体1的壳腔11中的传 动件3。对于一对壳体1的具体形状并不受到图示形状的制约, 一对壳体1 的底部是开口的,即不封闭的。在一对壳体1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一个壁体上 开设有榫孔13,长度方向的另一个壁体上构成有榫14,这里所述的榫孔13 实质上为嵌合孔,而所述的榫14实质上为嵌脚。申请人在前面所讲的两壳体 1上的榫孔13及榫14的方向相反的概念是指一对壳体1上的榫孔13的位置 是彼此相反的,以及榫14的位置也是相反的,它们之间能够实现互配,即一 个壳体1例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辅助开关,包括一对彼此配合的壳体(1)、设在壳体(1)的壳腔(11)中的微动开关(2)和同样地设在壳体(1)的壳腔(11)中的传动件(3),所述的传动件(3)上构成有用于致动所述微动开关(2)的触脚(21)的第一触臂(31)和构成有探出于所述壳体(1)外用于供断路器操作机构致动的第二触臂(3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触臂(31)上构成有用于连续触动所述微动开关(2)的触脚(21)的第一、第二工作面(311、312),其中,第一工作面(311)构成于第一触臂(31)的上端面上,而第二工作面(312)构成于第一触臂(31)的顶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青王云峰刘洪武管瑞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