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位置判定方 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可携式电子装置逐渐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随身产PΡΠ O可携式电子装置多为液晶显示屏(如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 IXD)。图1是 现有液晶显示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液晶显示屏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图中未示出)、薄膜 晶体管105、多个像素子单元106、多条扫描线104和多条数据线103。扫描线104都连接 在扫描线驱动器101上,数据线103都连接在信号线驱动器102上。扫描线104和数据线 103在交叉处彼此绝缘。薄膜晶体管105的栅极与扫描线104连接,源极与数据线103连 接,漏极与像素子单元106的像素电极(图中未示出)连接。扫描线驱动器101通过在各 条扫描线104中输入时间依次变化的脉冲,来逐行开启薄膜晶体管105,某一时间点只会有 一行薄膜晶体管105处于开启状态。数据线103将控制信号输入像素电极,最后流入公共 电极,通过调整像素子单元106中液晶分子两端的电压差,控制液晶分子的方向,由此实现 控制一行像素子单元106的显示。通过循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上基板和与上基板对应的下基板;位于所述下基板上并相互交叉的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扫描线与数据线形成的矩阵中的多个像素子单元;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扫描线,源极连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为双沟道薄膜晶体管,所述双沟道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漏极和与所述像素子单元连接的第二漏极;所述触摸显示装置还具有多条触摸检测线和位于上基板的多个沉积有导电层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漏极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触摸显示装置被触摸时,所述凸起将所述第一漏极和所述触摸检测线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上基板和与上基板对应的下基板;位于所述下基板上并相互交叉的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扫描线与数据线形成的矩阵中的多个像素子单元;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扫描线,源极连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为双沟道薄膜晶体管,所述双沟道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漏极 和与所述像素子单元连接的第二漏极;所述触摸显示装置还具有多条触摸检测线和位于上基板的多个沉积有导电层的凸起, 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漏极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触摸显示装置被触摸时,所述凸起将所述 第一漏极和所述触摸检测线接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表面覆盖有数据线保 护层,所述触摸检测线位于所述数据线保护层的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凸起对应的第一漏极的表 面上依次沉积有数据线保护层和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与所述第一漏极电连接;与 所述凸起对应的像素电极层的上表面和触摸检测线的上表面相平;所述凸起的用于接触所 述像素电极层和触摸检测线的表面呈平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凸起相对的第一漏极和 下基板之间、以及数据线与下基板之间具有栅极绝缘层;与所述凸起对应的所述第一漏极 的上表面暴露出来;在与所述凸起对应的触摸检测线下方的栅极绝缘层和下基板之间还具 有凸块,所述凸块将其上的栅极绝缘层、数据线保护层和触摸检测线均垫高了所述凸块的 高度,并且所述垫高的栅极绝缘层直接接触数据线保护层;所述垫高的触摸检测线上表面 高于所述暴露的第一漏极上表面,且该触摸检测线与第一漏极位于不同的电性层;所述凸 起的用于接触所述第一漏极和触摸检测线的表面呈阶梯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扫描线同步沉积形成。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线与触摸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贤军,陈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