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连喜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770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其由猴头菌培养物、海螵蛸、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等六味药制成,方中采用的猴头菌培养物,其除含有多糖多肽外,还含有五种抗癌物质,十八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它与疏肝理气、制酸收敛,消炎止痛的延胡索、白芍、海螵蛸等中药配伍,开辟了治疗胃病的新途径。本品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胃不和,胃脘胁肋胀痛,呕吐吞酸;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征候者。能有效地抑杀胃幽门螺旋杆菌,消除饮酒造成的胃肠症状,长期服用对消化道癌变有预防作用,对早中期胃癌能缓解症状,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消化性溃疡是个全球性的多发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据估计,约占整个人群的10%-20%,男女之比约为2.6-6.5比1。慢性胃炎也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商.中医疗慢性胃炎疗效颇佳,有效率可达40%-73%。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痞病”范畴,《内经》将胃痞病称之为“痞”“痞满”“痞塞”等。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备化为纪……其病痞”,“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则称胃痞病为“心下痞”,并对该病的理法方药进行了详细论述,曰“但满而不痛者,引为痞”,“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其次明确指出痞址的部位在心下即胃脘部,其主症为胃脘部有堵闷痞塞之感,按之柔软。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通降饮食水谷,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泉,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所以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胃病则影响人体受纳,消化饮食水谷,气血化生不足而变生诸症。萎缩性胃炎个体之间症状有所差异,不外胃脘痞闷胀痛,纳呆食少,暧气嘈杂、乏力倦等消化系统及全身症状。目前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繁多。西医目前因为对本病的病因及其本质尚无彻底清楚,特别是没有过硬的疗效评定标准,所以没有公认能够根治的特效疗法。西药的治疗措施主要有制酸药、胃粘膜保护剂,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等,这些药物均不能有效根除病症,只能缓解症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活性成份高,疗效显著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使之适合临床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猴头菌培养物浸膏90-120 海螵蛸70-90延胡索30-45白芍35-50香附30-50 甘草30-50优选,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猴头菌培养物浸膏100海螵蛸80延胡索40 白芍40香附40 甘草4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一、猴头菌培养物浸膏的制备1、分别称取麸皮20重量份,谷糠1重量份,玉米4重量份,石膏0.25重量份,混合后加水25重量份混合制成培养基。2、培养基分装于容器中。送入消毒柜流通蒸汽115℃-125℃灭菌90-160分钟。3、将猴头菌菌种接入到已灭菌好的培养基,置培养室在相对湿度45%-65%,温度22℃-28℃,培养40-50天。4、将培养好的猴头菌从容器中掏出,真空干燥、烘干,即得猴头菌培养物。5、取猴头菌培养物,将其中15-25%粉碎成细粉A备用,再取剩余部分置于热回流提取罐中,加8-12倍量水,提取2-6小时,收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0.8-1.1(70℃),再泵入刮板浓缩罐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70℃)的清膏,加入猴头菌培养物细粉A,混匀干燥即得猴头菌培养物浸膏;二、将配方量的海螵蛸、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按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要求分别炮制成中药饮片,与配方量猴头菌培养物浸膏混合后,粉碎过60-120目筛,制成本专利技术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其被制成各种剂型,包括胶囊剂、散剂、片剂、颗粒剂、口嚼片、口服液等。本专利技术的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剂型胶囊,用法口服,每日三次,每次4-6粒,30天为一个疗程。本专利技术的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其由猴头菌培养物、海螵蛸、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等六味药制成,方中采用的真菌猴头菌系原始森林中的野生猴头驯化而成的菌种(该菌种为现有),其除含有多糖多肽外,还含有五种抗癌物质,十八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它与疏肝理气、制酸收敛,消炎止痛的延胡索、白芍、海螵蛸等中药配伍,开辟了治疗胃病的新途径。本品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胃不和,胃脘胁肋胀痛,呕吐吞酸;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征候者。能有效地抑杀胃幽门螺旋杆菌,消除饮酒造成的胃肠症状,长期服用对消化道癌变有预防作用,对早中期胃癌能缓解症状,无毒副作用。方中猴头菌培养物为君葯,具有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香附为臣药,具有行气解郁止痛的功效;延胡索、白芍、海螵蛸共为佐药,其中海螵蛸具有收敛止血、敛疮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止痛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效;甘草为使药,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兼具调和诸药。全方六位药配伍使用,达到标本兼治,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是为了进一步举例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猴头菌培养物浸膏100kg海螵蛸80kg延胡索40kg 白芍40kg香附40kg 甘草40kg其制备方法如下一、猴头菌培养物浸膏的制备1、分别称取麸皮480kg,谷糠24kg,玉米96kg,石膏6kg,混合后加水480kg混合制成培养基。2、培养基分装于瓶中,每瓶1kg,送入消毒柜流通蒸汽115℃-125℃灭菌100分钟。3、将猴头菌菌种(按每瓶10g)接入到已灭菌好的培养基,置培养室在相对湿度55%-65%,温度25-27℃,培养45天。4、将培养好的猴头菌从瓶中掏出,真空干燥、烘干,即得猴头菌培养物300kg。5、取猴头菌培养物,先将其中50kg粉碎成细粉A备用,再取剩余250kg置于热回流提取罐中,加10倍量水,提取3小时,收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70℃),再泵入刮板浓缩罐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70℃)的清膏100kg,加入猴头菌培养物细粉A,混匀干燥即得猴头菌培养物浸膏100kg;二、将配方量的海螵蛸、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按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要求分别炮制成中药饮片,与配方量猴头菌培养物浸膏混合后,粉碎过80目筛,即得药物原粉,再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制剂胶囊剂标准,不添加辅料,制成胶囊剂,即成。实施例2猴头菌培养物110kg海螵蛸88kg延胡索45kg 白芍40kg香附38kg 甘草45kg 其制备方法如下一、猴头菌培养物浸膏的制备1、分别称取麸皮480kg,谷糠24kg,玉米96kg,石膏6kg,混合后加水400kg混合制成培养基。2、培养基分装于瓶中,每瓶1kg送入消毒柜流通蒸汽115℃-125℃灭菌150分钟。3、将猴头菌菌种(按每瓶5g)接入到已灭菌好的培养基,置培养室在相对湿度55%-65%,温度25-27℃,培养45天。4、将培养好的猴头菌从瓶中掏出,真空干燥、烘干,即得猴头菌培养物350kg。5、取猴头菌培养物,先将其中55kg粉碎成细粉A备用,再取剩余295kg置于热回流提取罐中,加12倍量水,提取4小时,收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70℃),再泵入刮板浓缩罐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70℃),得清膏105kg,加入猴头菌培养物细粉A,混匀干燥即得猴头菌培养物浸膏110kg;二、将配方量的海螵蛸、白芍、延胡索、香附、甘草按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要求分别炮制成中药饮片,与配方量猴头菌培养物浸膏混合后,粉碎过80目筛,即得药物原粉,再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制剂片剂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猴头菌培养物浸膏90-120海螵蛸70-90延胡索30-45白芍35-50香附30-50甘草30-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猴头菌培养物浸膏90-120海螵蛸70-90延胡索30-45 白芍35-50香附30-50 甘草30-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猴头菌培养物浸膏100 海螵蛸80延胡索40 白芍40香附40甘草4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制剂,其中所述的猴头菌培养物浸膏是按以下方法得到的;1)、分别称取麸皮20重量份,谷糠1重量份,玉米4重量份,石膏0.25重量份,混合后加水25重量份混合制成培养基;2)、培养基分装于容器中,送入消毒柜流通蒸汽115℃-125℃灭菌90-160分钟;3)、将猴头菌菌种接入到已灭菌好的培养基,置培养室在相对湿度45%-65%,温度22℃-28℃,培养40-50天;4)、将培养好的猴头菌从容器中掏出,真空干燥、烘干,即得猴头菌培养物;5)、取猴头菌培养物,将其中15-25%粉碎成细粉A备用,再取剩余部分置于热回流提取罐中,加8-12倍量水,提取2-6小时,收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0.8-1.1(70℃),再泵入刮板浓缩罐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70℃)的清膏,加入猴头菌培养物细粉A,混匀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连喜
申请(专利权)人:王连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