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小明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421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一定比例的川芎、郁金、天麻、丹参等按特定工艺制备而得,对治疗肝风挟瘀证的偏头痛有明显地治疗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还公开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是一种间断性反复发作的、以一侧头痛为主的搏动性头痛疾病,常伴有视觉、感觉、运动、情绪及胃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根据来自美国的报告,受偏头痛影响的美国成人约为2800万,其中主要为25~55岁、处于工作能力最强时期的成年人。每年约有6%的男性和18%的女性出现过一次以上的偏头痛发作,其中女性85%和男性82%以上的患者偏头痛发作时丧失劳动能力,1/3的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全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可高达130亿美元。与此同时,尽管偏头痛的发病率很高,但即使在美国仍有超过50%的患者未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原因是这些患者认为医生目前对偏头痛也无能为力。这与偏头痛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且缺乏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有关。目前对偏头痛的病因仍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数不多的理论探讨也只是围绕旧框框在循环论证,缺乏明确结论和创新见解,这些都制约着药物研究,导致偏头痛药效学研究指标往往缺乏专一性和特异性,不能为临床提供有力的指导作用。而中医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偏头痛的病机为“神经-血管-血液”系统紊乱的假说,并通过中药多种途径作用于这一系统多个层次的多个靶点而起到治疗作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独到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肝风夹瘀证的偏头痛的中成药,从而达到缓解病情,提高疗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药物是由下列原料药制成的川芎60~180重量份,丹参50~150重量份,郁金50~150重量份,白附子(制)25~75重量份,人工牛黄15~45重量份,天麻50~150重量份,白芍50~150重量份,菊花25~75重量份,白芷50~150重量份,细辛10~30重量份,冰片1~5重量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药物最佳重量份配比是川芎120重量份,丹参100重量份,郁金100重量份,白附子(制)50重量份,人工牛黄30重量份,天麻100重量份,白芍100重量份,菊花50重量份,白芷100重量份,细辛20重量份,冰片3重量份。以上原料药能制成多种口服制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等药物剂型。这些制剂的共同的制备过程是以上十一味,取白芷和1/3量白芍,混合,粉碎成细粉;细辛加以碎断,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油(药渣、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加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冰片加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川芎、丹参加入70%乙醇加热回流2~4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和所剩药渣分别保留备用;郁金、天麻、菊花、白附子(制)和2/3量的白芍,与川芎、丹参、细辛的药渣、药液合并,加水煎煮2~4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与上述醇提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70℃)的清膏,加入白芷和1/3量白芍细粉,混匀,减压干燥,粉碎,加入人工牛黄,过筛,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加入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混匀,制成所需的剂型。常见的剂型及制备方法是将浸膏组合物粉碎,加入粘合剂,混匀,制成颗粒。将浸膏组合物粉碎,加入崩解剂、粘合剂,混匀,制粒,制备成片剂。将浸膏组合物粉碎,加入崩解剂、粘合剂,混匀,,制备成丸剂。将浸膏组合物粉碎,制粒,加入助流剂装入胶囊,制备成胶囊剂。最佳的制备方法是以上十一味,取白芷和1/3量白芍,混合,粉碎成细粉;细辛加以碎断,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油(药渣、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加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冰片加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川芎、丹参加入70%乙醇加热回流三次,依次为2、1.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和所剩药渣分别保留备用;郁金、天麻、菊花、白附子(制)和2/3量的白芍,与川芎、丹参、细辛的药渣、药液合并,加水煎煮三次,依次为2、1.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与上述醇提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70℃)的清膏,加入白芷和1/3量白芍细粉,混匀,减压干燥,粉碎,加入人工牛黄,过筛,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加入细辛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冰片-β-环糊精包合物及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衣,即得。本品可用于治疗肝风夹瘀证的偏头痛等症,为确定药效,对本品进行了药效学试验研究,试验中所用片剂是按本专利技术的最佳配比和最优工艺制备而得。具体试验如下1.1动物SD大白鼠,雌雄各半,体重300g±30g。检疫后备用。1.2药物取本品分别用蒸馏水配制成154.6%(每ml含原生药1.546g)、77.3%(每ml含原生药0.773g)、38.65%(每ml含原生药0.387g)的药液备用;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含酒石酸麦角胺1mg,用蒸馏水配制成每ml含麦角胺0.2mg的药液备用;硝酸甘油注射液,每ml含硝酸甘油5mg。1.3主要试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放射免疫药盒,内皮素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磷酸组织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方法2.1分组及造模、给药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本品高、中、低剂量和麦角胺咖啡因组,共6组,每组8只动物。造模30min后按组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对照组灌胃蒸馏水10ml/kg,麦角胺咖啡因组给予上述备用药液10ml/kg,本品剂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备用药液10ml/kg。2.2取材、处理造模4h,将动物断头处死,立即收集颈部动静脉混合血约3ml,注入含0.3mg的肝素钠的冰冷试管中,轻轻摇匀,然后,4℃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按编号放入低温冰箱中-20℃贮存,备用。2.3含量测定2.3.1模型动物血中CGRP的含量测定(放免法)将备用的血浆置于室温中复融混匀,再次4℃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清液0.5ml,加1ml酸性无水乙醇(100ml无水乙醇加1.2ml冰醋酸),振荡1min,4℃3500r/min离心15min。将上层清液倒入青霉素小瓶内,45℃水浴蒸干,样品完全干燥后(约24h),加盖,封口,-20℃放存。测定时,每瓶加PH7.4PBS0.5ml溶解,混匀,倒入塑料试管中,-20℃放存4h以上,样品完全冻结后,取出放置。4℃情况下完全溶解后,取上清液200μl检测。取聚苯乙烯试管编号,按说明书中CGRPR IA加液程序进行操作后,充分混匀,室温放置20min,4℃3500r/min离心25min;吸弃上清液,在r计数器上测定各管中沉淀的放射性计数cpm,在FJ-2003r自动计数器上可以直接得到样品的CGRP的血浓度。2.3.2模型动物血中ET的含量测定(放免法)将备用的血浆置于室温中复融混匀,4℃3000r/min离心5min,取上层清100μl检测。取聚苯乙烯试管编号,按说明书中ETR IA加液程序操作后,充分混匀,室温放置15min,4℃3500r/min离心15min,吸弃上清液,测各管中沉淀的放射性计数cpm,在FJ-2003r自动计数器上可以直接读出ET的血浓度。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的:川芎60~180重量份,丹参50~150重量份,郁金50~150重量份,白附子(制)25~75重量份,人工牛黄15~45重量份,天麻50~150重量份,白芍50~150重量份,菊花25~75重量份,白芷50~150重量份,细辛10~30重量份,冰片1~5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周小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