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锡雄专利>正文

电子捕虫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38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捕虫拍,该捕虫拍由握把及框架组成,框架上下端各形成凹沟、卡沟以供排列两组输出裸线,并使裸线端部延伸至框架后端卡槽内而与电源线衔接,从而提供一可使两组输出裸线移固定位并呈紧拉状的结构。(*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Electronic insect catch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onic insect catching shoot, shoot from the insect catching grip and a frame, the frame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cave groove, groove formed for the arrangement of two groups of output and the bare, bare end extends to the rear end of the frame slot and connect with the power line, thus providing a can make the two groups the output of mobile and fixed position and a bare wire pull lik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捕虫拍,尤其是指一种更易于排列,且使两组输出裸线更加稳固定位的改良设计,藉此以提供一更具实用性的电子捕虫拍。以往市面上所见及的捕虫器具,大致有苍蝇拍、粘纸及电子捕蚊灯等数种,其中苍蝇拍属较早期的捕虫装置,但其使用效果并不如预期的好,而粘纸、电子捕蚊灯则属机动性较差的物品,无法视实际情况来追捕虫类。为能提供一种灭蚊捕虫效果更佳的器具,本创作人乃设计出了中国专利第92224913.X号“电子捕虫拍”,该电子捕虫拍是在本体上端绝缘框架上以导电裸线分正负极相间平行布置构成一电击网,二输出裸线并分别连接至本体下端把手内所设的升压电路,升压电路由蓄电池提供工作电源,并由开关控制,当电源开关开启时,升压电路将原有电源转换为高压,经二输出裸线在框架上形成电击网,用以追捕静止、爬行或凌空的昆虫并予殛毙;因该申请的结构确具实用性,故已获准专利。而该申请的结构经制出实际产品后,确可达预期的功效,但在制造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虽不影响该捕虫拍的实用性,但为达精益求精的目的,再继续开发,以期能改进以下所存在的缺点1.该申请的输出裸线是平行交错于框架的前端面,但其固定方式易导致裸线松弛,裸线一旦产生松弛,不仅会影响捕捉的效果,而且可能会产生二相邻输出裸线接触而导致电路短路的情形。2.该申请的结构只能以前端面进行捕捉蚊虫,捕捉的效果仍有限制。3.该申请的输出裸线端部是呈外露状,使捕虫拍的外型不太美观。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捕虫拍,该电子捕虫拍具有一主体,主体下端衔接把手,上端为框架,框架上端均布凹沟,凹沟上端并延伸至后端处,而框架下端对应各凹沟处形成不等高的卡沟,卡沟末端形成定位孔,定位孔并与后端上、下卡槽贯通,两组输出裸线得以平行交错方式排列于卡沟、凹沟间,并使上下盖板将线端覆盖,使两组输出裸线呈紧拉状态,并使输出裸线端部呈隐蔽状。本技术设计的另一主要目的,是通过两组输出裸线延伸至框架上端的设计,使捕虫拍也能以顶端捕捉墙边、墙角的昆虫。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捕虫拍,其具有一把手,把手上端衔接一框架,框架中央为中空,框架上一侧面平行交错排列两组输出裸线,其特征在于框架上、下端分别形成供裸线卡住定位的凹沟、卡沟,而下端相邻的卡沟为不等长的设计,卡沟末端形成定位孔,定位孔分别与后端卡槽贯通,两组输出裸线则分别平行交错排列于相邻凹沟、卡沟处,底端端部并分别位于卡槽内而与电源线衔接,使两组输出裸线呈紧拉状态。前述电子捕虫拍,其特征在于框架上端、下端分别固定卡盖。本技术具备以下的功效1.本技术的输出裸线是卡住在凹沟、卡沟内,且端部并以卡盖覆盖定位,使输出裸线呈紧拉状态,如此即可提供一捕捉效果佳的捕虫拍,并能防止二相邻的输出裸线接触所产生的短路情形。2.本技术的结构不仅得以前端面进行捕捉蚊虫,若上端触及蚊虫时,也能达到捕捉的功效,故可捕捉墙边、墙角的昆虫,进一步提高其捕捉效果。3.本技术输出裸线端部均呈隐藏式,故使捕虫拍的外型更加美观。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捕虫拍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捕虫拍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捕虫拍框架的后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捕虫拍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看图1,本技术的捕虫拍是由把手10、框架20组合而成,把手10是呈长柄状,其内部得装置电源供应体,并于后端设有一开关11,而于把手10上端以中空斜杆12衔接一定位座13,定位座13上端延伸凸片131,且于中央处形成穿孔132,穿孔132并与斜杆12贯通。框架20,其是呈方形状,其中央为透空的孔21,而后上端及前下端各形成凹缘22、23,且于前上端形成凹沟24,凹沟24延伸至框架20后端适当处,请参见图3,框架20前下端处形成卡沟25,相隔的卡沟25为不等高的设计,而相间的卡沟25则为等高的设计,卡沟25末端形成定位孔26,定位孔26延伸至后端上、下卡槽27、28。组装时,请参见图2、图3及图4所示,先将A组输出裸线30及B组输出裸线40分别排列于框架20上,A、B两组输出裸线30、40上端卡住在凹沟24处,并使端部也位于凹沟24内,而A、B两组输出裸线30、40下端则卡住在卡沟25处,并使A、B两组输出裸线30、40端部穿过定位孔26,而位于卡槽27、28内,之后可将卡槽27内的A组输出裸线30端头分别与电源线50固定、连接,电源线50则置于卡槽27内,而卡槽28内的B组输出裸线40端头分别与电源线60固定、连接,电源线60也置于卡槽28内,电源线50、60分别穿过穿孔132,而与电源供应体衔接,然后可将上卡盖31固定于凹缘22处,下卡盖41固定于凹缘23处,并将定位座13的凸片131固定于框架20后端处,即组成图1所示的捕虫拍,此时借助斜杆12的设计,使把手10与框架20间非在同一平面,在握持把手10处时,仍可以框架对停滞或爬行于平面上的虫类补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捕虫拍,其具有一把手,把手上端衔接一框架,框架中央为中空,框架上一侧面平行交错排列两组输出裸线,其特征在于:框架上、下端分别形成供裸线卡住定位的凹沟、卡沟,而下端相邻的卡沟为不等长的设计,卡沟末端形成定位孔,定位孔分别与后端卡槽 贯通,两组输出裸线则分别平行交错排列于相邻凹沟、卡沟处,底端端部并分别位于卡槽内而与电源线衔接,使两组输出裸线呈紧拉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捕虫拍,其具有一把手,把手上端衔接一框架,框架中央为中空,框架上一侧面平行交错排列两组输出裸线,其特征在于框架上、下端分别形成供裸线卡住定位的凹沟、卡沟,而下端相邻的卡沟为不等长的设计,卡沟末端形成定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锡雄
申请(专利权)人:邓锡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