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陆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219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脑脉淤阻所致中风病的中药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由天麻、钩藤、黄芩、三七、制首乌、白芍、怀牛膝、桑寄生、菟丝子、泽泻、决明子、广地龙原料药制成;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将以上12味洗干净,除钩藤外其余11味,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过筛;钩藤用乙醇减压回流提取两次,浓缩成稠膏后,低温干燥;粉碎,过筛,合并干膏粉,制成颗粒剂、或丸剂、或胶囊剂、或软胶囊、或片剂、或合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有效成分损失小,成品率高,工艺路线稳定,易于大规模生产,临床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脑脉淤阻所致中风病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中风又名“卒中”,临床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舌强语塞、半身不遂、肌肤不仁”为主要表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世纪在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中,中风位居第二,全世界每年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多达510万。其致残率高,存活患者也大都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尤以偏瘫、失语、认知障碍为常见,不但为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为社会及家庭增添了沉重的负担。中风是以局部脑血液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脑血管病,病变呈急性或亚急性。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纵酒纵欲等原因,以致阴阳失调、脏腑失衡、气血逆乱。中风的病机复杂,病情多变。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中络、中经、中脏、中腑四个类型。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在临床多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这其中,缺血性中风主要见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栓塞等;而出血性中风常见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现代有关治疗中风病的中成药已属不少,传统的成药(丸),如“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等,近期出现的“华佗再造丸”、“消栓再造丸”等,以及有关的心脑血管病猝发的急救药品如“冠心苏合丸”、“安宫牛黄丸”等等充斥市场,这些药物对中风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现代工艺及制剂手段制备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相应的药物剂型。本专利技术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天麻25-35份、钩藤60-80份、黄芩25-35份、三七10-20份、制首乌25-35份、 白芍50-60份、怀牛膝40-55份、 桑寄生50-60份、 菟丝子60-80份、泽泻25-35份、决明子40-55份、 广地龙40-55份。本专利技术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分析筛选,认为本证属本虚表实,阴虚阳亢,症见眩晕,头目胀痛,视歧耳鸣,肢麻体颤,筋惕肉瞤,烦躁易怒,嗜卧少寐,便秘尿频,甚或晕厥,言语蹇涩及一过性肢体瘫软,舌质暗红,脉弦细少数。现代临床医学见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并提出“熄风通脉,补肾清肝”的治则。以熄风通脉为主,佐以补肾清肝之品,方以天麻为君,平肝熄风,通脉止痛;钩藤、黄芩、三七为臣,加强熄风通脉之功。君臣为伍,为解除风阳上扰,脑脉受阻而起的眩晕、头目胀痛、视歧耳鸣、晕厥、言语蹇涩等症;佐以制首乌、白芍、怀牛膝、桑寄生、菟丝子、泽泻、决明子。前四药相和,滋阴补肾,使阳得阴涵,木得水养,辅佐君药平肝熄风通脉,菟丝子与前四药相配合,滋补肝肾之精血,达到阴阳和调,风阳自熄之目的,泽泻、决明子二味意在佐君祛肾浊、清肝热,以达养五脏,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广地龙为使,清热止痉,痛经活络,引诸药入血分,为解除风阳扰动,阻滞经脉而引起的神昏肢麻等症。此方是根据《内经》君一臣三佐九的组方原则,针对性地概括了整个病机,为治疗肝肾阴虚,阴不敛阳,风阳上扰,脑脉淤阻之风中经络而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疗中风病的中药制剂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将以上12味中药均需用清水漂洗干净,除钩藤外其余11味,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0倍量,煎煮90分钟,滤过;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药材量的8倍量,煎煮60分钟,滤过;合并两次滤液于减压浓缩罐中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过80目筛;另取漂洗好的钩藤用70%乙醇减压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待乙醇充分回收后,将药液加入减压浓缩罐中,浓缩成D=1.35(50℃热测)稠膏后,低温干燥(温度不超过60℃);干后取出干膏粉碎,过80目筛,合并干膏粉,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钩藤的提取方法可采用以下三种中的一种1、钩藤用70%乙醇常温浸提两次,分别为7天,测得钩藤碱的含量为0.154%(g/ml);2、钩藤用水常温浸提两次,分别为7天,测得钩藤碱的含量为0.074%(g/ml);3、钩藤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测得钩藤碱的含量为0.106%(g/ml);本专利技术按照药剂学方法制备成符合要求的药物制剂,包括颗粒剂、丸剂、胶囊剂、软胶囊、片剂、合剂等,其中含有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8mg,天麻素(C13H18O7)不得少于0.282mg。为进一步验证该工艺条件的合理性、稳定性、重复性以及放大生产后的匹配性和可操作性,为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药理毒理及临床研究提供样品;以及为进一步的试制生产提供参考,按上述工艺条件进行了三批中试生产,结果表明中试样品经质量控制均符合标准,有效部位含量已经达到中药新药第五类的标准,各项工艺参数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样品得率、含量及转移率都无较大波动,而且三批中试平行性较好。该工艺稳定可行,洗脱溶剂环保且成本较低,符合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在于首次将该中药制剂用于治疗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脑脉淤阻所致中风病,症见眩晕,头目胀痛,视歧耳鸣,肢麻体颤,筋惕肉瞤,烦躁易怒,嗜卧少寐,便秘尿频,甚或晕厥,言语蹇涩及一过性肢体瘫软,舌质暗红,脉弦细少数。现代临床医学见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在治疗中风疾病方面的药用价值,具体药理学实验如下1、对大鼠脑缺血的影响 实验结果证明,模型组动物脑指数及脑含水量明显增加,明显高于正常动物组(假手术组),且协调运动能力降低,表现为典型的脑缺氧症状;本专利技术两个剂量组转轮时间明显延长,可提高协调运动功能,并可明显减轻脑含水量。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对实验性脑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对小鼠急性脑缺血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对小鼠脑缺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呼吸次数明显增加,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可延缓脑死亡时间,有明显的治疗作用。3、对麻醉犬脑血流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可明显增加麻醉犬大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对血压、心率及心电图无明显影响。4、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体内血小板聚集率可见降低趋势,但无明显影响。5、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能够明显延长凝血时间,提示该药对凝血机制有明确的药理作用。6、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可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后行为障碍,并有减少脑梗塞面积的趋势。本专利技术的急毒实验(最大耐受量)表明,小白鼠灌胃给药后连续观察7日,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死亡;其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为262.5g生药/kg,毒性较低,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65.09倍。本专利技术长期毒性实验的各给药组动物的一般状况、体重、血象、心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律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且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对照组及各给药组动物各脏器组织均为正常组织结构,未见药物中毒性病理形态改变,大剂量停药两天后,各项指标亦未见异常及病理性改变。上述一般药理和毒理性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的毒性较小,药用安全性较高。本专利技术以该中药制剂的颗粒剂型,规格为8g/袋,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袋,疗程为20天的用法用量,对临床表现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属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脑脉淤阻所致之风中经络患者,进行临床用药观察。本专利技术经廊坊市第一人民医院110例中风病患者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见下表)。 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有效成分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中风疾病的中药制剂,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材或原料药材的提取物制成:天麻25-35份、钩藤60-80份、黄芩25-35份、三七10-20份、制首乌25-35份、白芍50-60份、怀牛膝40- 55份、桑寄生50-60份、菟丝子60-80份、泽泻25-35份、决明子40-55份、广地龙40-5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志正高陆张彦彦康亚娟白海平石光高红梅周雪凡鞠凤霞郭庆伟
申请(专利权)人:高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