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火栀麦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173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清火栀麦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滴丸主要由穿心莲、栀子及麦冬组成。制备方法包括用乙醇回流提取穿心莲并制成稠浸膏,然后与活性炭混合并用乙醇回流脱色而制成浸膏1;用乙醇回流提取栀子、麦冬,然后将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用有机溶剂萃取浓缩液,并将萃取液回收溶剂而浓缩成浸膏2;将聚乙二醇与浸膏1、2混匀后制成滴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清火栀麦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是以聚乙二醇作为载体而使穿心莲中难溶于水的内酯类成分的溶出度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并且能够提高生物利用度。另外,由于滴丸剂型具有剂量、体积及毒副作用小及高效、速效、长效的特点,因而起效快、服用方便且疗效显著,从而能够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成药滴丸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该类中成药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并且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因此临床上素有“绿色抗生素”之美称。其中清火栀麦类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发热、牙痛及目赤。由于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清火栀麦类制剂均为片剂、胶囊剂或丸剂,因此部分患者在服用这些剂型的药物时就有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服用不便的问题,而且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往往不高,并且起效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且服用方便的清火栀麦滴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清火栀麦滴丸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清火栀麦滴丸主要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穿心莲600-1000份栀子80-120份麦冬80-120份。所述的清火栀麦滴丸中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优选为穿心莲800份 栀子100份 麦冬100份所述的清火栀麦滴丸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下列步骤顺序进行a.将按照上述配比称量后的穿心莲加入到为其重量12~20倍的70~95%乙醇中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然后将提取液合并后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浸膏,将稠浸膏与活性炭按照1∶0.5~3的比例进行混合,用70~95%乙醇回流脱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而得到浸膏1;b.将按照上述配比称量后的栀子、麦冬加入到为其总重量6~10倍的50~95%乙醇中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然后将提取液合并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80℃),用重量为浓缩液总重量0.5~1倍的正丁醇、醋酸乙酯、丁酮或氯仿中任一种有机溶剂对上述浓缩液萃取1~4次,将萃取液合并后回收溶剂并浓缩而得到浸膏2;c.将重量为浸膏1、2总重量1~9倍的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两者的混合物在水浴中加热熔融,然后加入上述浸膏1、2,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滴入冷却的液体石蜡中,收集滴丸,除去冷却液,选丸即可制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清火栀麦滴丸。所述的步骤a中乙醇浓度优选95%,用量为穿心莲重量的16倍,提取次数2次,每次2小时,稠浸膏与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0.5~1.5,优选1∶1。所述的步骤b中乙醇浓度优选70%,用量为栀子、麦冬总重量的10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80℃下浓缩后提取液的相对密度为1.05~1.12,有机溶剂萃取时第一次用量为浓缩液总重量的1倍,其余次数为浓缩液总重量的0.5倍,并且优选正丁醇。所述的步骤c中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两者的混合物与浸膏1、2总重量之比优选4∶1。所述的滴丸还可以包薄膜衣。所述的薄膜衣材料为欧巴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以聚乙二醇作为载体而使穿心莲中难溶于水的内酯类成分的溶出度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并且能够提高生物利用度。另外,由于滴丸剂型具有剂量小、体积小、毒副作用小及高效、速效、长效的特点,因而起效快、服用方便且疗效显著,从而能够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a.将按照优选配比称量后的穿心莲加入到为其重量16倍的95%乙醇中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然后将提取液合并后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浸膏,将稠浸膏与活性炭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用95%乙醇回流脱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而得到浸膏1;b.将按照优选配比称量后的栀子、麦冬加入到为其总重量10倍的70%乙醇中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然后将提取液合并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80℃),用正丁醇对上述浓缩液萃取4次,第一次用量为浓缩液总重量的1倍,其余3次为0.5倍,将萃取液合并后回收正丁醇并浓缩而得到浸膏2;c.将重量为浸膏1、2总重量4倍的聚乙二醇-6000在水浴中加热熔融,然后加入上述浸膏1、2,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滴入冷却的液体石蜡中,收集滴丸,除去冷却液,选丸,检验合格后用欧巴代包薄膜衣即可制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清火栀麦滴丸。实施例2a.将按照优选配比称量后的穿心莲加入到为其重量20倍的70%乙醇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然后将提取液合并后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浸膏,将稠浸膏与活性炭按照1∶0.5的比例进行混合,用85%乙醇回流脱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而得到浸膏1; b.将按照优选配比称量后的栀子、麦冬加入到为其总重量8倍的80%乙醇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然后将提取液合并后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80℃),用醋酸乙酯对上述浓缩液萃取3次,第一次用量为浓缩液总重量的1倍,其余2次为0.5倍,将萃取液合并后回收醋酸乙酯并浓缩而得到浸膏2;c.将重量为浸膏1、2总重量6倍的聚乙二醇-6000在水浴中加热熔融,然后加入上述浸膏1、2,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滴入冷却的液体石蜡中,收集滴丸,除去冷却液,选丸即可制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清火栀麦滴丸。实施例3a.将按照优选配比称量后的穿心莲加入到为其重量12倍的85%乙醇中回流提取1次2小时,然后将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浸膏,将稠浸膏与活性炭按照1∶1.5的比例进行混合,用85%乙醇回流脱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而得到浸膏1;b.将按照优选配比称量后的栀子、麦冬加入到为其总重量6倍的95%乙醇中回流提取1次3小时,然后将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80℃),用丁酮对上述浓缩液萃取2次,第一次用量为浓缩液总重量的1倍,第2次为0.5倍,将萃取液合并后回收丁酮并浓缩而得到浸膏2;c.将重量为浸膏1、2总重量2倍的聚乙二醇-6000在水浴中加热熔融,然后加入上述浸膏1、2,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滴入冷却的液体石蜡中,收集滴丸,除去冷却液,选丸即可制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清火栀麦滴丸。实施例4a.将按照优选配比称量后的穿心莲加入到为其重量15倍的90%乙醇中回流提取1次2小时,然后将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浸膏,将稠浸膏与活性炭按照1∶3的比例进行混合,用85%乙醇回流脱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而得到浸膏1;b.将按照优选配比称量后的栀子、麦冬加入到为其总重量8倍的50%乙醇中回流提取1次3小时,然后将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9(80℃),用正丁醇对上述浓缩液萃取3次,第一次用量为浓缩液总重量的1倍,其余2次为0.5倍,将萃取液合并后回收正丁醇并浓缩而得到浸膏2;c.将重量为浸膏1、2总重量8倍的聚乙二醇-6000在水浴中加热熔融,然后加入上述浸膏1、2,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滴入冷却的液体石蜡中,收集滴丸,除去冷却液,选丸即可制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清火栀麦滴丸。实施例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唯一不同的是将步骤c中的聚乙二醇-6000用聚乙二醇-4000代替。实施例6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唯一不同的是将步骤c中的聚乙二醇-6000用比例为1∶20的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混合物代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清火栀麦滴丸呈深棕色,每粒丸重40mg,每克滴丸相当于4.16克生药。为了验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清火栀麦滴丸的药效,以市售清火栀麦胶囊(0.25g/粒,每粒相当于1克生药)、消炎痛(25mg/囊)、乙酰水杨酸水溶片(巴米尔,0.5g/片)和酵母片(每片含干酵母0.5g)作为对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火栀麦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火栀麦滴丸主要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穿心莲600~1000份栀子80~120份麦冬80~1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华佟永领苏文琴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