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凡儒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7928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它是以土茯苓、丹参、夏枯草、蒲公英、车钱子、粉萆薢、杜仲、三七、川芎为原料,根据每味中药的不同特性按比例配制,再经萃取、渗漉、药液及药渣煎液、滤过、浓缩、制粒、干燥、整粒而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及制作方法独特,治疗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涉及。
技术介绍
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湿瘀内结者,症见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带下量多、黄稠有臭味,肛门坠胀,低热起伏,身重肢倦,大便秘结或不爽,尿频急数痛。是妇女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目前,慢性盆腔炎药物较多,但大多为西药。目前为止,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长期过量服用所带来的副作用有目共睹,直接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和家庭直接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慢性盆腔炎“湿瘀内结”症型提供一种具有清热除湿,化瘀散结、标本兼治、生物利用率高、制备方法简单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依据祖国传统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其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从中筛选出清热除湿,化瘀散结的天然中草药,按中医药理论组方,使其发挥对慢性盆腔炎标本兼治的作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土茯苓400-600、丹参200-300、夏枯草200-300、蒲公英250-350、车钱子200-300、粉萆薢150-200、杜仲150-200、三七50-100、川芎80-120;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配比是土茯苓450-550、丹参250-280、夏枯草250-280、蒲公英300-340、车钱子250-280、粉萆薢160-180、杜仲160-180、三七60-80、川芎90-110; 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的配方最佳重量配比是土茯苓500、丹参266.7、夏枯草266.7蒲公英333.3、车钱子266.7、粉萆薢166.7、杜仲166.7、三七66.7、川芎100;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取上述组分丹参粉碎成80目粗粉,用1.5倍重量配比90%(v/v)的乙醇浸渍24小时,再加90%(v/v)乙醇溶液渗漉,漉速1-3ml/min,收集渗漉液为生药重量的5倍量,生药重量1倍量的初漉液备用,其余渗漉液回收乙醇,药液及药渣备用;取川芎、杜仲、三七和车钱子,每次加生药5倍重量的70%(v/v)乙醇浸渍24小时,在室温下浸渍3次,合并浸渍液,回收乙醇,药液及药渣备用;取土茯苓、夏枯草、蒲公英、粉萆薢以及上述丹参药渣、川芎等的药渣,加10倍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加入上述回收乙醇后的丹参药液和川芎等的药液,继续减压浓缩至在50℃时的密度为1.20的清膏,减压干燥,得干浸膏,再按生药重量的4∶1加入辅料,所说辅料为糖粉∶糊精=3∶1的重量配比,然后粉碎,过80目筛,混匀,得干浸膏粉;用丹参初漉液和80%(v/v)的乙醇制成颗粒,经干燥,整粒,分装,即得本专利技术药物。所说本专利技术药物可以制作成胶囊或片剂。本专利技术诸药物的性味归经详述如下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光叶菝葜的块状根茎,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利关节之功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湿热疮肿、湿疹、瘰疬、梅毒,风湿热痹引起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湿热下注导致的尿赤涩痛和白带异常等症,还可解汞中毒;丹参味苦色赤性平,专入心包络祛瘀血,生新血,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定志通血脉;夏枯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含夏枯草甙、熊果酸、齐墩果酸、芸香甙、金丝桃甙、a-茴香酮、飞燕草甙元和矢车菊甙元的花色甙,其性寒,味苦、辛,功能主治清火明日,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病、乳痛、甲状腺肿大、高血压等;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物,有清肺、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等功能,现代医学以为蒲公英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车钱子味甘、性寒,具有利尿通淋、清热明目、祛痰止咳的功效;粉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或绵萆薢的干燥根茎,其味苦、平,归肝、胃、膀胱经,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之功能,主治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杜仲为落叶乔木,以树皮、树叶入药,为名贵药材,也是常用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指出“ 久服可轻身耐老”,杜仲药性平稳,用于治疗高血压,腰腿疼痛、先兆流产等功效显著。三七又名田七,为五加科植物,根、花入药,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作用;川芎味辛性温,善于行气开郁止痛,为血中气药,《本草汇言)》谓其功能“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示神验也,”女子善郁,月经病多与郁证有关,故川芎为妇科常用药,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芎浸膏可使子宫张力增高,收缩增强。本专利技术药物是纯中药制剂,根据中医理论配方,选药合理、剂型先进、清热除湿,化瘀散结、标本兼治,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本专利技术药物胶囊为内服药,定名为蒲芩盆炎康颗粒。本专利技术药物临床服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本专利技术选用天然植物药为原料,各组分符合药政法规定,利用各味药的综合作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无化学制剂,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安全可靠。2、本专利技术常温萃取、减压干燥、整粒,有效成分散失少,疗效高,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无任何不适症。3、本专利技术药物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明显。4、本专利技术药物临床观察,可取代其他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5、本专利技术药物具有清热除湿化瘀散结的作用,从大量的临床试验观察,是一种新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特效药。为表明本专利技术药物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经1000例慢性盆腔炎系统的临床观察,并选择病史、病情、年龄及传统治疗方法相当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作为对比组,其中年龄为30~70岁,病程2月~1年。试验组停用常规药物,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对照组服用常规药物。观察期为1个月,10天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停药半年后复查,无复发为显效,病情好转明显为有效,病情好转不明显为无效。服用方法每次10g,一天3次,温开水送服。临床试验结果见表1。表1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蒲苓盆炎康颗粒)与服用常规药物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从表1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药物(蒲苓盆炎康颗粒)对10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的有839例,占83.9.8%;好转的有161例,占16.1%;总有效率达100%。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Kg) 土茯苓400、丹参200、夏枯草200、蒲公英250、车钱子2000、粉萆薢150、杜仲150、三七50、川芎80;制备方法如下取上述组分丹参粉碎成80目粗粉,用1.5倍重量配比90%(v/v)的乙醇浸渍24小时,再加90%(v/v)乙醇溶液渗漉,漉速1-3ml/min,收集渗漉液为生药重量的5倍量,生药重量1倍量的初漉液备用,其余渗漉液回收乙醇,药液及药渣备用;取川芎、杜仲、三七和车钱子,每次加生药5倍重量的70%(v/v)乙醇浸渍24小时,在室温下浸渍3次,合并浸渍液,回收乙醇,药液及药渣备用;取土茯苓、夏枯草、蒲公英、粉萆薢以及上述丹参药渣、川芎等的药渣,加10倍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加入上述回收乙醇后的丹参药液和川芎等的药液,继续减压浓缩至在50℃时的密度为1.20的清膏,减压干燥,得干浸膏,再按生药重量的4∶1加入辅料,所说辅料为糖粉∶糊精=3∶1的重量配比,然后粉碎,过80目筛,混匀,得干浸膏粉;用丹参初漉液和80%(v/v)的乙醇制成颗粒,经干燥,整粒,分装,即得本专利技术药物。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取土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土茯苓400-600、丹参200-300、夏枯草200-300、蒲公英250-350、车钱子200-300、粉萆薢150-200、杜仲150-200、三七50-100、川芎80-120;经萃取、渗漉、药液及药渣煎液、滤过、浓缩、制粒、干燥、整粒而制成的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凡儒林凡友
申请(专利权)人:林凡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