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器设备,具体地说是新型多功能智能充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器存在以下缺点1、当输出电流超限的情况下,缺乏过流保护,易导致充电器和电瓶縮短使用寿命;2、在市电波动的情况下直接影响其输出电压,导致电瓶充电效果不佳;3、功能单一,仅对12V或24V电瓶单独充电,不能实现对多种型号的电瓶同时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更安全、能同时对不同型号的电瓶进行充电的新型多功能智能充电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结构包括电路板(1)、变压器(2)、散热片(3)、电容(4)、继电器(5)、电耦(6)、电位器(7)、电感器(8)、芯片(9)、二极管(10)、电阻(11)、稳压管(12)、三极管(13)、热敏电阻(14)、整流桥(15)、稳压器(16)、固定螺丝孔(17)、输入电源端(18)、输出电源正极端(19)、输出电源负极端(20)、智能芯片(21)、智能芯片输出端(21A)、智能芯片接地端(21B)、智能芯片输入端(21C)、智能芯片反馈端(21D)、智能芯片软启动控制端(21E),在电路板(1 ...
【技术保护点】
新型多功能智能充电器,包括电路板(1)、变压器(2)、散热片(3)、电容(4)、继电器(5)、电耦(6)、电位器(7)、电感器(8)、芯片(9)、二极管(10)、电阻(11)、稳压管(12)、三极管(13)、热敏电阻(14)、整流桥(15)、稳压器(16)、固定螺丝孔(17)、输入电源端(18)、输出电源正极端(19)、输出电源负极端(20)、智能芯片(21)、智能芯片输出端(21A)、智能芯片接地端(21B)、智能芯片输入端(21C)、智能芯片反馈端(21D)、智能芯片软启动控制端(21E),其特征在于在电路板(1)的上方设置有散热片(3),散热片(3)的下方一侧设置有智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