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新湘专利>正文

1,2,3,4,5-五取代环己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69847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2,3,4,5-五取代环己醇,其结构通式为式Ⅰ,其中R为烷基、烷氧基、卤原子,R的位置可处于芳环的邻位、间位、对位,其制备方法为将甲基酮和芳香醛与双组分固体碱在室温下混合碾磨10至30分钟,然后水洗,过滤,结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在廉价的常用碱复配情况下、芳香醛与甲基酮的直接aldol缩合和相继的Michael加成一步制得,合成反应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具有催化剂廉价易得可回收再用、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工艺简单、绿色化程度高的显著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化合物制备化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1,2,3,4,5-五取代环己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多取代环己醇是难以得到的一类环己烷衍生物,它们在功能材料、分子识别等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多取代环己醇迄今只有三个化合物被证实。1896年,Kostanecki和Rossbach(Ber.Dtsch.Chem.Ges.,1896,29,1488)使苯甲醛和苯乙酮以2∶3的摩尔比在浓NaOH溶液中于40-50℃反应12-24小时,得到组成为C38H32O3、熔点为198℃的化合物(Kostanecki’striketone);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转化为熔点为256℃的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在以后的90多年中一直未被确定,直到1990年,Vasilyev等(Acta Crystallogr.Sect.C.Crys.Struc.Commun.C.1990,46,2265)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它的低熔点的异构体是2,4-二苯基-1,3,5-三苯基环己醇;这是第一个被证实的1,2,3,4,5-五取代环己醇。后来,Kessler(Liebigs Ann.Chem.1991,1337)和Raston(Chem.Commun.2000,2199;J.Chem.Soc.PerkinTrans.1,2001,3258)的研究组分别制备并鉴定了第二个和第三个Kostanecki三酮的吡啶类似物。2000年,陈维一等(合成化学,2000,8(6),544)声称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制得了五种五取代环己醇;然而,对产物的鉴定是不充分的;它们的熔点和氢核磁共振光谱表明,它们很可能不是作者所期望的五取代环己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2,3,4,5-五取代环己醇及其方便简单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1,2,3,4,5-五取代环己醇,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R为烷基、烷氧基、卤原子,R的位置可处于芳环的邻位、间位、对位。一种1,2,3,4,5-五取代环己醇的制备方法,是将甲基酮和芳香醛与双组分固体碱在室温下混合碾磨10至30分钟,然后水洗,过滤,结晶。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芳香醛为一取代或二取代苯甲醛,包括2-氯苯甲醛,3-氯苯甲醛,4-氯苯甲醛,2-溴苯甲醛,3-溴苯甲醛,4-溴苯甲醛,4-甲基苯甲醛,4-甲氧基苯甲醛,4-二甲胺基苯甲醛,2,6-二氯苯甲醛;所使用的甲基酮为苯乙酮;芳香醛与甲基酮的摩尔比为1∶1.0~1.5。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双组分固体碱由NaOH和K2CO3复配而成,二者的摩尔比为1∶0.5~2.0。本专利技术芳香醛与NaOH的摩尔比为1∶0.1~1.0。本专利技术所得的1,2,3,4,5-五取代环己醇通过IR,1H NMR和13C NMR光谱,H-H COSY和C-H COSY光谱,质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所证实。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现了专利技术目的,其制备方法是通过在廉价的常用碱复配情况下、芳香醛与甲基酮的直接aldol缩合和相继的Michael加成一步制得,合成反应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具有催化剂廉价易得可回收再用、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工艺简单、绿色化程度高的显著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1,2,3,4,5-五取代环己醇的结构通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得到的3,5-双(4-甲氧苯基)-2,4-双苯甲酰基-1-苯基环己醇的分子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1,2,3,4,5-五取代环己醇的制备方法,是将甲基酮和芳香醛与双组分固体碱在室温下混合碾磨10至30分钟,然后水洗,过滤,结晶,得到80%以上收率的一种1,2,3,4,5-五取代环己醇。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芳香醛为一取代或二取代苯甲醛,包括2-氯苯甲醛,3-氯苯甲醛,4-氯苯甲醛,2-溴苯甲醛,3-溴苯甲醛,4-溴苯甲醛,4-甲基苯甲醛,4-甲氧基苯甲醛,4-二甲胺基苯甲醛,2,6-二氯苯甲醛;所使用的甲基酮为苯乙酮;芳香醛与甲基酮的摩尔比为1∶1.0~1.5。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双组分固体碱由NaOH和K2CO3复配而成,二者的摩尔比为1∶0.5~2.0。本专利技术芳香醛与NaOH的摩尔比为1∶0.1~1.0。由上述方法所得的1,2,3,4,5-五取代环己醇,其结构通式为(如图1所示) 其中R为烷基、烷氧基、卤原子,R的位置可处于芳环的邻位、间位、对位。实施例1将2克NaOH与3.46克K2CO3(NaOH与K2CO3的摩尔比为1∶0.5)混合碾细,加入混匀的0.05摩尔4-甲氧基苯甲醛(芳香醛与NaOH的摩尔比为1∶1)和0.05摩尔苯乙酮,室温碾磨20分钟,然后水洗至中性,过滤,用甲苯重结晶得产物3,5-双(4-甲氧苯基)-2,4-双苯甲酰基-1-苯基环己醇9.14克,分子结构图如图2所示,产率92%,熔点180-182℃(4-甲氧基苯甲醛与NaOH的摩尔比为1∶0.1时,室温碾磨30分钟,可得到同样结果)。1H NMR(CDCl3,300MHz)δ7.78(d,J=7.5Hz,2H),7.45(d,J=7.5,2H),7.28-7.18(m,4H),7.15-6.97(m,11H),6.60(d,J=8.1Hz,2H),6.35(d,J=8.4Hz,2H),5.67(d,J=12.0Hz,1H),5.22(s,1H),4.33(t,1H,J=4.5Hz),4.13-4.04(m,2H),3.64(s,3H),3.51(s,3H),3.37-3.28(m,1H),2.04-1.98(t,J=13.8Hz,1H),13C NMR(DMSO-d6,300MHz)δ208.8,207.5,158.4,158.3,147.1,140.4,138.5,134.2,133.0,132.1,131.7,130.0,128.9,128.3,128.0,127.9,127.7,127.1,125.4,113.8,113.6,76.2,55.4,55.2,53.3,50.7,47.4,41.6,39.0.IR(KBr,cm-1)3452m(O-H),1660s,1611m(C=O),1596m,1579m,1512vs(芳环骨架)。实施例2NaOH与K2CO3的摩尔比为1∶2,芳香醛为2-氯苯甲醛,其它同实施例1,反应给出3,5-双(2-氯苯基)-2,4-双苯甲酰基-1-苯基环己醇,熔点208-210℃,产率95%。1H NMR(CDCl2,300MHz)δ7.77(d,J=7.2Hz,2H),7.54(d,J=7.8,2H),7.34-7.12(m,10H),7.12-6.84(m,7H),6.73(t,J=7.2Hz,1H),6.48(t,J=7.5Hz,1H),5.74(d,J=11.4Hz,1H),5.01(s,1H),4.91-4.85(m,2H),4.67(d,J=12.3Hz,1H),3.49(t,J=25.5Hz,1H),2.03(d,J=12.3Hz,1H).13C NMR(DMSO-d6,300MHz)δ207.2,205.6,146.8,1139.4,138.8,138.1,136.6,134.6,134.5,133.3,132.6,129.8,129.7,129.4,12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1,2,3,4,5-五取代环己醇,其结构通式为:***其中R为烷基、烷氧基、卤原子,R的位置可处于芳环的邻位、间位、对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新湘单自兴
申请(专利权)人:罗新湘单自兴湖南城市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