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荣玉明专利>正文

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569239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涉及中药技术领域。配方由干姜10-40克、川芎10-30克、路路通10-40克、细辛5-25克、牛蒡子5-45克、甘草10-30克、木通5-25克、蒿本10-25克构成。方法以配方为原料经混合、粉碎100-300目获中药粉剂:中药粉剂中加该粉剂重量二分之一的蜂蜜获中药粉蜜膏,对中药粉蜜膏制成9克/丸的中药蜜丸成品;中药粉剂中加水获中药粉水膏,对中药粉水膏制中药水丸半成品后烘干制成4.5克/丸的中药水丸成品。用途针对患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者应用,中药蜜丸、中药水丸选其一、每日早饭前及晚饭前各口服一丸。用于鼻炎者。疗效佳、时间短、剂量小、费用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才支术领域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涉及中药
;特別涉及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
;尤其涉及应用于鼻 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的用途
;具体涉及应用于鼻炎 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就应用于鼻炎的药品来说,有西药、中药,可说是多种多样, 具体到应用于鼻炎的中药来说,有需要经过熬制而应用的水剂, 还有片剂、颗粒剂、胶嚢剂、水丸剂、蜜丸剂......等各种各样的中成药品;但是,就以上所述的已有公知技术而言,虽然各有各 自的技术特征,其共同的特点是均与本专利技术不同;因为,已有乂a、、 知技术所存在的共同不足、缺陷与弊端是应用的效果欠显著、 应用药品的时间长、应用药品的剂量大、支付的费用相对高、广 告的宣传大于实际效果。本专利技术是荣式祖传的秘方,至今已传至 第三十七代的本申请人手中,本申请人自幼从事中医事业至今, 始终遵循认真负责的严密态度、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不计报酬 的无私贡献、体贴入微的行医风格,应用本专利技术对众多患者进行 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本专利技术对鼻炎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广谱性、且 效果显著而突出,在当地与附近地区获得了良好的评价与强烈的反响;基于本申请人的专业知识和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多年经验以 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追求,尤其基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该秘方只掌握 在本申请人手中、不能发挥其应有而广泛且更大的社会效益,所 以,本专利技术就是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上述已 有公知技术和现状基础上,为克服和解决已有公知技术中存在的 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从挖掘祖先中药传统文明文化出发、以 贡献出祖传秘方而公著于天下的方式、使其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 务而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其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主要由以重量为单位的千姜10 -40克、川弯10- 30克、路路通10-40克、细辛5 - 25克、牛 蒡子5 - 45克、甘草10 - 30克、木通5 - 25克、蒿本10 - 25克构成。其制作方法以所述配方为原料,经混合、粉碎为100 - 300 目的中药粉剂在所述中药粉剂中加入重量为中药粉剂二分之 一 的蜂蜜、混 匀获中药粉蜜膏,对中药粉蜜膏制成9克/丸的中药蜜丸成品;在所述中药粉剂中加入适量的水、混匀获中药粉水膏,对中 药粉水膏制成中药水丸半成品,对中药水丸半成品烘干而制成 4. 5克/丸的中药水丸成品。所述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的用途是针对患有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的病人而使用的,选#^中药蜜丸成 品、中药水丸成品中的一种应用、每日早饭前及晚饭前各口服一丸。通过本专利技术达到的目的是(1) 、挖掘、继承、发扬祖先中医药的传统文明文化,公示(2) 、提供一种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的祖传秘方。(3) 、提供一种由祖传秘方延伸而来的应用于鼻炎中药配 方的制作方法。(4) 、以所述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针对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者进行应用,使其解脱病患折磨。(5) 、以所述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弥补、 克服、解决已有公知技术中共同存在的应用效果欠显著、应用药 品时间长、应用药品剂量大、支付费用相对高、广告宣传大于实 际效果等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6) 、使本专利技术的配方明了、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与应用、成本^f氐而利推广。本专利技术可达到预期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其应用于鼻炎的中 药配方主要由以重量为单位的干姜10-40克、川芎10 - 30克、路路通10-40克、细辛5-25克、牛蒡子5-45克、甘草10-30克、木通5-25克、蒿本IO-25克构成。一种应用于鼻炎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按如下操作步骤(1) 、原料原料为以上所述的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即主要由以重量 为单位的干姜10-40克、川芎10-30克、鴻J各通10-40克、 细辛5 - 25克、牛蒡子5 -45克、甘草10 - 30克、木通5 - 25 克、蒿本10-25克的各味中药共同构成待用原料;(2) 、混合将所述由各味中药所构成的待用原料放在 一 起混合均匀而 获得混合原料待用;(3) 、粉碎将由各味中药经混合获得的所述混合原料进行粉碎,粉碎的 粗细度为100 - 300目,从而制作成中药粉剂待用;(4) 、制丸(4).①、制蜜丸 在所述中药粉剂中加入重量为中药粉剂二分之一的蜂蜜,将 中药粉剂与蜂蜜混合均匀获得中药粉蜜膏,对中药粉蜜膏制作成 9克/丸的中药蜜丸成品; (4).②、制水丸 在所述中药粉剂中加入适量的水,将中药粉剂与水混合均匀 获得中药粉水膏,对中药粉水膏制作成中药水丸半成品,对中药 水丸半成品进行烘干而制作成4. 5克/丸的中药水丸成品。所述的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所述干姜、川芎、 路路通、细辛、牛蒡子、甘草、木通、蒿本各味中药的水分含量均为8-18%。所述的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所述应用于鼻炎 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的用途是针对患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鼻息肉的病人而^f吏用的,应用时以选一奪中药蜜丸成品、中药水丸 成品中的 一种而进行应用,应用的方式为每日早饭前及晚饭前各 口服一丸。由于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获得了如下的有益效果1、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中含有干姜,干姜性热、味辛,鉴于 它的固有特性,从而获得了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的有 益效果。2、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中含有川芎,川芎性温、味辛,鉴于 它的固有特性,从而获得了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有益效果。3、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中含有路路通,路路通性平、味苦, 鉴于它的固有特性,从而获得了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有益效果。4、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中含有细辛,细辛性温、味辛,鉴于 它的固有特性,从而获得了祛风散寒、通药止痛、温肺化饮的有 益效果。5、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中含有牛蒡子,牛蒡子性寒、味辛、苦,鉴于它的固有特性,从而获得了疏散风热、宣肺透渗、解毒 利咽的有益效果。6、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中含有甘草,甘草性平、味甘,鉴于 它的固有特性,从而获得了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调和诸药的有益效果;以及如应用灸甘草还可获得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有益效果。7、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中含有木通,木通性微寒、味苦,鉴于它的固有特性,从而获得了清心火、利小便、通经的有益效果。8、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配方中含有蒿本,蒿本性温、味辛,鉴于 它的固有特性,从而获得了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有益效果。9、 由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各条所述,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设置的每一味 中药以及各味中药的有机配合,从而获得了以辨证施治为指导思 想、在全面施治的过程中、对应用于鼻炎时、达到妙手回春的有 益效果。10、 由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各条所述,从而获得了具有广泛的广语 性的有益效果。11、 由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各条所述,从而获得了在祖传秘方前提 下提供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及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12、 由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各条所述,从而获得了弥补、克服、解 决已有公知技术中共同存在的应用效果欠显著、应用药品时间 长、应用药品剂量大、支付费用相对高、广告宣传大于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重量为单位的干姜10-40克、川芎10-30克、路路通10-40克、细辛5-25克、牛蒡子5-45克、甘草10-30克、木通5-25克、蒿本10-25克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重量为单位的干姜10-40克、川芎10-30克、路路通10-40克、细辛5-25克、牛蒡子5-45克、甘草10-30克、木通5-25克、蒿本10-25克构成。2、 一种应用于鼻炎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 如下纟喿作步一骤(1) 、原料原料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鼻炎的中药配方即主要由 以重量为单位的千姜10-40克、川芎10-30克、路路通10-40克、细辛5-25克、牛蒡子5-45克、甘草IO-30克、木通 5 - 25克、蒿本10 - 25克的各味中药共同构成待用原料;(2) 、混合将所述由各味中药所构成的待用原料放在一起混合均匀而 获得混合原料待用;(3) 、粉碎将由各味中药经混合获得的所述混合原料进行粉碎,粉碎的 粗细度为100 - 300目,从而制作成中药粉剂待用;(4) 、制丸(4).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荣玉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