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利率资金交易平台远程交易的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686983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利率资金交易平台远程交易的方法与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网络节点的布局,以网络虚拟小区扩大资金交易平台市场渗透的深度与广度,以提升金融市场运作效率,并落实直接金融的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目标。在实施内容上,就节点端,会员经平台审核成为节点会员后,利用联机机制及相关输入接口,协助客户开立平台账户,并通过额度申请及资产抵押方式,协助客户取得资金交易所需信用额度。就客户端,除直接通过平台参与资金竞标外,还可依据自身需求,借由节点进入平台。就平台端,通过服务器运算及节点联机机制,可协助节点客户进入平台交易,并可掌握客户及节点风险状况,发给节点报酬奖励,以提升节点拓展市场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利率资金交易平台远程交易的方法与系统, 其功能在于运用网络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结合各项信息处理及网络联 机的软硬件设施,达成平台管理、网络节点建置及客户远程联机交易的目的。
技术介绍
银行的存在,主要在于扮演资金供需间中介者的角色。银行借由 以较低利息成本吸收存款者资金,再将该资金以较高利率货放给资金 需求者,银行则賺取存放款利差,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报酬,此即间 接金融机制。从讯息角度观察,存款者之所以愿意接受较低存款利率, 而借款者愿意支付较高利率,其主要原因在于资金供需者间存在着讯 息低效率及信息不对称现象。就前者而言,在于存借方间缺乏相遇管 道,双方欲形成资金供需配对,需耗费漫长的时间及金额,此即讯息 低效率现象。就后者而言,则是放款者在无法充分掌握借款者信用状 况,为避免被借款者违约倒帐,因此愿意牺牲部分利息收益,将资金 存入银行,以作为避免直接放款所造成讯息不对称的代价。因此,金融史学家们即指出间接金融时代,银行賺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然而,随着网络时代来临,资金借货双方相遇所存在障碍现象已 出现改观,亦即如果可以善用网络技术并搭配有效机制,则借货双方 相遇所需付出的讯息成本将可以大大降低。至于信息不对称现象,也 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运作,借由客户资料提供及信用审核程序,将可提高平台参与者讯息透明度,另外配合平台系统进行会员信用风险控管 及实施平台违约防范机制,即使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可以大大降低。长期以来,金融界中不乏具有远见之识者,亟思各种方法以改变 间接金融体制中的低效率现象,然而,却因为借货双方间讯息流通困 难,而难有革命性创见。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对突破低效率间接 金融资金借货模式带来一项契机。在此背景下,这些金融市场改革者, 无不深入思考如何运用因特网,创造新的直接金融资金借货模式。其中,包括2005年设立的英国ZOPA公司( www.zopa.com ),提出创造一个存、借双方风险分散的网络金融存借平台,这种近似于直接金融的存借方法,牵涉到太多的人为操作,而且只限于微型金融。2006 年,美国力口州Prosper ( www.prosper.com )利用社群概念来经营存借,又如 美国专利/>开编号2006/ 0224502A1: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line peer-to-peer banking"(在线对等金融系统及方法)所提及的
技术实现思路
。 另外,也有参考交易撮合机制,以存借双方填写标单方式进行利率撮 合的作法,如美国专利公开编号2007/0073613Al的"simultaneous bidding and matching platform for loan borrower and lender" (^f昔货?又方的 同时竟标平台)及中国专利申请编号200610152658.X的"资金借货双 方的同时竟标平台"即为其例。然而,上述方法基本上都是传统金融产 品营业行为的强化,而不是网络科技时代最佳化的存借机制,以致于 其可行性和发展性都不理想。虽然迄今在电子金融领域新的借货模式中,仍没有对现有的银行 业所仰赖的间接金融规则产生巨大影响,但其中 一项中国台湾专利编 号00497059的"透支额度控管式融资管理方法"的专利技术,其引入资金竟标组合概念的专利技术,在实现网络科技时代资金借货零距离及零摩擦 的直接金融模式方面值得注目。虽然有前述"透支额度控管式融资管理方法"的专利技术提出,对现有 网络金融发展提出具有创造性及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但网络金融效益 的扩大与延伸,仍须有效措施及机制的配合,才可将网络资金交易平 台的优势充分发挥。于是本专利技术在"透支额度控管式融资管理方法"的 专利基础上,提出网络节点及远程交易的构想,即借由网络节点的布 局,让节点成为平台拓展网络的重要通路,并借其自主灵活的运作模 式,让网络金融更贴近资金存借双方,在该方法下资金平台发挥其更 大的效益,进而加速资金供需双方零距离、零摩擦的直接金融理想的 实现,并因为节点带来金融服务普及化及去中介化的优点,整体金融 市场效率将可大幅跃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浮动利率资金交易平台远程交易的方法与系统。 本专利技术的浮动利率资金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方法是反应网络科技时代,直接金融电子商务的交易方法。其特色是运用庞大、迅 速、确实的网络技术及存借一体的方式,创造存借款双方零距离的相 遇机会,并借由投标及违约风险防范机制,达成资金最佳的配置效率 及操作效率。因此本资金交易平台不仅可为金融消费者带来更优惠的 资金交易条件,进一步还可改变传统间接金融以存借利差为导向的经 营方式。在金融市场中,任何有效率的创新交易4几制仍须仰赖有效的市场 拓展才能彰显其效益。在传统金融商品营销模式中,市场拓展多以金融从业人员为主体,由于营销人员受雇于金融机构,受制于机构的僵 化体制,难以发挥市场拓展主体性及灵活性;而其营销方式,亦多借 由电话、人员拜访等传统管道拓展市场,在市场拓展效率及市场涵盖 层面上,有其先天的局限性。本平台根据网络科技无地域性限制的特 性,将电子商务的网络节点及远程交易概念加以延伸,让每一个节点 都成为拥有高度自主性的营销主体,就其拥有的优势,开发潜在市场。 而每一位平台会员,则借由远程交易机制中无地域限制的优点,借由 网络节点的渠道加入资金竟标交易。同时,节点可依据客户需求,提 供信用额度上的服务。结合节点及远程交易的优势,金融服务可以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深 入至市场的各个角落,而其无地域限制的特性,则可逐渐突破现有金 融业据地经营的低效率模式,让资金配置更具效率,让金融业经营思 维由现有的强调有形(以实体服务)、间接(以中介存借双方)的思维, 走向虚拟(网络交易)、直接(促成存借双方直接接触),让金融服务 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思维具体落实。本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间接金融及其它网络借货才莫式,它具有以下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创造网络科技下的直接金融存借系统,让存借 双方以零距离、零摩擦(Friction Free )的方式进行接触,存借双方可 以更有效率、更低成本地完成资金融通。2.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去中心化,在网络效应的引导下,平台将由现 有的唯一的平台中心成为各节点的协调者。节点借由金融服务提供, 成为金融服务次中心,平台中心化角色将逐渐淡化。3.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去中介化,创造存借一体的机制,改变金融界 的利基面貌。让传统银行以賺取利差为主的思维模式,转换成以手续 费收入的经营导向,银行由过去金融中介者的角色转换成金融服务的 提供者与交易机制的开发者。4.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网络节点的布局,让每一个节点成为平台 的市场拓展据点,成为平台会员的虚拟小区,让节点成为虚拟小区的 管理者、服务者,将资金平台服务拓展延伸至各个节点所能触及的每 个角落,落实金融服务权普及化的社会价值。5. 本专利技术包含奖酬回馈机制,其目的在于发挥市场利益共同创造、 共同分享机制,借由节点加入,扩大市场规模及操作效率,而平台则 基于共荣共享原则,将此利益分配给节点会员,发挥市场级数成长的目的。6. 本专利技术节点概念是基于网络市场的 一种空间无限延伸的思维,本 专利技术将借由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动利率资金交易平台远程交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欲中请成为节点者,运用终端机通过网络与平台连结,向平台提出申请,经由平台审核申请通过成为节点;所述节点向平台申请信用额度,经平台检核并赋予节点信用额度后,该节点可进行会员招募;欲申请成为会员者可通过所述节点开立平台账户,经由节点向平台申请成为会员,并可向平台或节点选择是否申请信用额度;经审核后不论是否取得信用额度皆可进入该平台进行交易,会员向交割结算中心开立交割结算账户;所述平台将会员参与平台交易的数 据传送给交割结算中心,以进行会员所需的交割结算,同时平台会根据会员开户及交易状况核发节点奖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永松
申请(专利权)人:乔美国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