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国斌专利>正文

茶氨酸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665892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氨酸的制备方法,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在密闭状态条件下直接反应生成L-茶氨酸,其反应温度控制在30~55℃之间,压力控制在2~4.5Mpa之间,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茶氨酸,由于两反应物均为市场易购化学品,且反应条件要求不高,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安全事故,且产品的一次收率能达到20%以上,纯度98%以上,生产成本低廉,设备投入小,特别适合工业化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每一步骤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均可用于下一循环的制备,L-焦谷氨酸、无水乙胺、无水乙醇可循环使用,因而原材料的综合利用率高,对环境的污染极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茶氨酸(L-thiamine)为茶叶的特征氨基酸,具有多种食用及药用功能,学名N-乙基-L-谷氨酰胺(N-ethyl-Lglutamine),结构式如下 1942年以色列人Liechtenstein首次在实验室中用乙胺和吡咯烷酮酸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茶氨酸。1951年,日本专利技术了一种用L-吡咯烷酮酸与纯乙胺(而不是在水溶解中),在低温下放置使之反应,茶氨酸的产率有所提高,但反应时间需要一周到十多天,甚至更长。在专利申号为02134857.X中公开了一种用L-吡咯烷酮酸、纯乙胺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下反应制备茶氨酸的方法,其压力控制在6Mpa~12Mpa,反应温度控制在60℃~100℃,这种制备方法的反应条件要求高,设备投入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在密闭状态条件下直接反应生成L-茶氨酸,其反应温度控制在30~55℃之间,压力控制在2~4.5Mpa之间,其收率为20%以上。其化学反应式为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将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按质量比为1∶2~1∶4投入反应釜中,在密闭状态下,在搅拌状态下升温,温度控制在30℃~55℃之间,压力在2Mpa~4.5Mpa之间,反应时间为72~96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馏回收乙胺至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无水乙醇,搅拌升温至回流20~60分钟,冷却至5℃~15℃结晶,离心脱料,得L-茶氨酸粗品。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L-茶氨酸粗品和无水乙醇投入反应釜中,两者的重量比为1∶3~1∶10,在搅拌状态下升温至回流20~60分钟,冷却至5℃~15℃,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精品。反应中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将步骤1中所得废弃物(主要成份为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化验分析出其主份的含量,然后按照步骤1中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的质量比要求增添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至要求,再按步骤1的反应条件和要求进行L-茶氨酸粗品的制备。将步骤2中的废弃物(主要成份为L-茶氨酸粗品和无水乙醇)化验分析出其主份的含量,然后按照步骤2中L-茶氨酸粗品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要求增添L-茶氨酸粗品和无水乙醇至要求,再按步骤2的反应条件和要求进行精制。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茶氨酸,由于两反应物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均为市场易购化学品,且反应条件要求不高,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安全事故,且产品的一次收率能达到20%以上(以固体的L-焦谷氨酸计算),纯度98%以上,生产成本低廉,设备投入小,特别适合工业化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每一步骤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均可用于下一循环的制备,L-焦谷氨酸、无水乙胺、无水乙醇可循环使用,因而原材料的综合利用率高,对环境的污染极小,以固体的L-焦谷氨酸计算,其综合收率≥6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例1步骤1将L-焦谷氨酸50kg和无水乙胺100kg,投入200升的反应釜中,在密闭状态下,搅拌升温,温度控制在35℃左右,其压力在2.5Mpa左右,反应96小时,反应结束后,在带真空状态下,蒸馏回收乙胺至于,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无水乙醇,搅拌升温至回流50分钟,冷却至10℃结晶,离心脱料,得L-茶氨酸粗品15kg左右(湿品)。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L-茶氨酸粗品15kg和120kg无水乙醇投入200升的反应釜中,两者的重量比为1∶8,在搅拌状态下升温至回流50分钟,冷却至10℃,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精品10kg左右。按固体的L-焦谷氨酸计算,L-茶氨酸精品的收率约为20%,用化学滴定法测定所得物的纯度,其纯度在98%以上。实例2步骤1将L-焦谷氨酸50kg和无水乙胺200kg,投入500升的反应釜中,在密闭状态下,在搅拌状态下升温,温度控制在50~55℃之间,其压力在4~4.5Mpa之间,反应72小时左右,反应结束后,在带真空状态下,蒸馏回收乙胺至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无水乙醇,搅拌升温至回流30分钟,冷却至5℃结晶,离心脱料,得L-茶氨酸粗品16kg左右(湿品)。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L-茶氨酸粗品16kg和无水乙醇80kg投入200升的反应釜中两者的重量比为1∶5,在搅拌状态下升温至回流,50分钟,冷却至5℃,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精品11kg左右。按固体的L-焦谷氨酸计算,L-茶氨酸精品的收率约为22%,纯度98%以上,用化学滴定法测定。权利要求1.一种,由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直接反应生成,其特征在于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的质量比为1∶2~1∶4,两者在密闭状态条件下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30℃~55℃之间,压力在2Mpa~4.5Mpa之间,反应时间为72~96小时,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将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按质量比为1∶2~1∶4投入反应釜中,在密闭状态下,搅拌状态下升温,温度控制在30~55℃之间,压力在2~4.5Mpa之间,反应72~96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馏回收乙胺至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搅拌升温至回流20~60分钟,冷却至5℃~15℃结晶,离心脱料,得L-茶氨酸粗品;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L-茶氨酸粗品和无水乙醇投入反应釜中,两者的重量比为1∶3~1∶10,在搅拌状态下升温至回流20-60分钟,冷却至5℃~15℃结晶,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精品;反应中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将步骤1中所得废弃物(主要成份为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化验分析出其主份的含量,然后按照步骤1中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的质量比要求增添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至要求,再按步骤1的反应条件和要求进行L-茶氨酸粗品的制备;将步骤2中的废弃物(主要成份为L-茶氨酸粗品和无水乙醇)化验分析出其主份的含量,然后按照步骤2中L-茶氨酸粗品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要求增添L-茶氨酸粗品和无水乙醇至要求,再按步骤2的反应条件和要求进行精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在密闭状态条件下直接反应生成L-茶氨酸,其反应温度控制在30~55℃之间,压力控制在2~4.5Mpa之间,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茶氨酸,由于两反应物均为市场易购化学品,且反应条件要求不高,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安全事故,且产品的一次收率能达到20%以上,纯度98%以上,生产成本低廉,设备投入小,特别适合工业化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每一步骤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均可用于下一循环的制备,L-焦谷氨酸、无水乙胺、无水乙醇可循环使用,因而原材料的综合利用率高,对环境的污染极小。文档编号C07C237/00GK1706816SQ200410041298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郑国斌 申请人:郑国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氨酸的制备方法,由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直接反应生成,其特征在于: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的质量比为1∶2~1∶4,两者在密闭状态条件下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30℃~55℃之间,压力在2Mpa~4.5Mpa之间,反应时间为72~96小时,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将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按质量比为1∶2~1∶4投入反应釜中,在密闭状态下,搅拌状态下升温,温度控制在30~55℃之间,压力在2~4.5Mpa之间,反应72~96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馏回收乙胺至干,冷却至 室温后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搅拌升温至回流20~60分钟,冷却至5℃~15℃结晶,离心脱料,得L-茶氨酸粗品;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L-茶氨酸粗品和无水乙醇投入反应釜中,两者的重量比为1∶3~1∶10,在搅拌状态下升温至回流20-60 分钟,冷却至5℃~15℃结晶,离心脱料、烘干即得L-茶氨酸精品;反应中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将步骤1中所得废弃物(主要成份为: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化验分析出其主份的含量,然后按照步骤1中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的质量比要求增添 L-焦谷氨酸和无水乙胺至要求,再按步骤1的反应条件和要求进行L-茶氨酸粗品的制备;将步骤2中的废弃物(主要成份为:L-茶氨酸粗品和无水乙醇)化验分析出其主份的含量,然后按照步骤2中L-茶氨酸粗品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要求增添L-茶氨酸粗 品和无水乙醇至要求,再按步骤2的反应条件和要求进行精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郑国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