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友生专利>正文

无极荧光灯的灯具反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07450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无极荧光灯的灯具反射器,该灯具反射器具有 两个端面、两个侧面以及一个底面,无极荧光灯放置于两个端面、两个侧 面以及一个底面所限定的空间内,其中,端面与底面、以及侧面与底面之 间均为倾斜连接;侧面包括至少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底面包括至少 三个成角度连接的子底面;灯具反射器的端面、侧面以及底面关于该灯具 反射器的轴向中心面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灯具反射器配光较为合理同时 具有较高光通利用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极荧光灯的灯具,更具体地说,涉及无极焚光 灯的灯具反射器。
技术介绍
单端无极荧光灯(电磁感应灯)是一种新型光源,由于它本身所具有 的长寿命、高光效、无频闪、节能环保等优点,已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并 已在道路上使用。然而,传统的道路灯具反射器不能适合无极灯的使用, 其一是单端无极荧光灯通常呈矩形,灯管比较大,而传统的道路灯反射器较小,矩形无极灯无法安装;其二是传统道路灯具反射器是按点光源来设 计的,而矩形无极灯是面光源,光中心太大,这样就造成了这个反射器装 入了无极灯,但是配光曲线无法控制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配光较为合理同时具有较高光通利用率的无极荧 光灯的灯具反射器。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极荧光灯的灯具反射器,该灯具反射器 具有两个端面、两个侧面以及一个底面,无极荧光灯;故置于两个端面、两 个侧面以及一个底面所限定的空间内,其中,端面与底面、以及侧面与底面之间均为倾斜连才妄;侧面包括至少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底面包括至少三个成角度连 接的子底面;灯具反射器的端面、侧面以及底面关于该灯具反射器的轴向中心面对称。端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95。。侧面包括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其中第 一子侧面和第二子侧面之间的夹角为169°。第二子側面与所述底面连接,第二子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97°。底面包括三个成角度连接的子底面,其中第二子底面为水平方向,第 一子底面和第三子底面与第二子底面之间的夹角都为170°。第一子底面和第三子底面呈现由灯具反射器的中心向灯具反射器的两 侧逐渐降低的形状。该灯具反射器适用于矩形灯管的单端无极荧光灯。该灯具反射器的顶端长度为483mm - 620mm,顶端宽度约为334mm -381mm。灯具反射器的側面,至少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側面的交界处的长度为 320mm- 367mm,所述侧面与底面交界处的长度为291mm - 337mm;至 少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的交界处至灯具反射器顶端的垂直距离为 80mm;至少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的交界处至侧面与底面交界处的垂 直距离为55mm。三个成角度连接的子底面构成的底面中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为 23mm;无极荧光灯的灯管置于距离灯具反射器顶端22mm处。本技术的的灯具反射器配光较为合理同时具有较高光通利用率。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 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揭示了本技术的灯具反射器的纵向截面;图2揭示了本技术的灯具反射器的横向截面; 图3揭示了本技术的灯具反射器的配光曲线; 图4揭示了本技术的灯具反射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无极荧光灯的灯具反射器,该灯具反射器具有两个端面100、两个侧面200以及一个底面300,无极 荧光灯放置于两个端面100、两个侧面200以及一个底面300所限定的空 间内,其中,端面100与底面300、以及侧面200与底面300之间均为倾斜连接;侧面200包括至少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201和202,底面300包 括至少三个成角度连接的子底面301、 302和303;灯具反射器的端面100、侧面200以及底面300关于该灯具反射器的 轴向中心面对称。端面100与底面300之间的夹角为95°,参考图2中的夹角a。侧面200包括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側面201和202,其中第一子侧面 201和第二子侧面202之间的夹角为169。,参考图1中的夹角P。第二子 侧面202与底面300,更具体地说是底面300的子底面301或者303连接, 第二子側面202与底面300之间的夹角为97°,参考图1中的夹角0。底面300包括三个成角度连接的子底面,其中第二子底面302为水平 方向,第一子底面301和第三子底面303与第二子底面302之间的夹角都 为170。,参考图1中的夹角w。第一子底面301和第三子底面303呈现 由灯具反射器的中心向灯具反射器的两侧逐渐降低的形状。即从第二子底 面302向两侧延伸降寸氐。该灯具反射器适用于矩形灯管的单端无极荧光灯。为了配合不同功率 的无极焚光灯的灯管尺寸,本技术的灯具反射器的尺寸设计如下灯具反射器的顶端长度为483mm (对应80W- 150W的无极荧光灯) -620mm (对应200W - 300W的无极荧光灯),顶端宽度约为334mm (对 应80W- ISOW的无极荧光灯)-381mm (对应200W - 300W的无极荧光 灯)。在灯具反射器的侧面,至少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的交界处(比 如第一子侧面201和第二子侧面202的交界处)的长度为320mm (对应 80W - 150W的无极荧光灯)-367mm (对应200W - 300W的无极荧光 灯),侧面与底面交界处(比如第二子侧面202和底面300的交界处的长 度为)291mm (对应80W- 150W的无极荧光灯)-337mm (对应200W-300W的无极荧光灯)。至少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的交界处(比如第6一子侧面201和第二子側面202的交界处)至灯具反射器顶端的垂直距离 为80mm。至少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的交界处(比如第一子側面201 和第二子侧面202的交界处)至侧面与底面交界处的垂直距离为55mm。 三个成角度连接的子底面构成的底面中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为 23mm (比如第一子底面301或者第三子底面303两侧的最低点至与第二 子底面302连接处的垂直距离)。无极焚光灯的灯管置于距离灯具反射器 顶端22mm处。图4揭示了本技术的灯具反射器的立体图。本技术的的灯具反射器配光较为合理同时具有较高光通利用率。 参考图3所示,图3揭示了本技术的灯具反射器的配光曲线。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技术 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对上 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 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无极荧光灯的灯具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反射器具有两个端面、两个侧面以及一个底面,所述无极荧光灯放置于所述两个端面、两个侧面以及一个底面所限定的空间内,其中,所述端面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均为倾斜连接;所述侧面包括至少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所述底面包括至少三个成角度连接的子底面;所述灯具反射器的端面、侧面以及底面关于该灯具反射器的轴向中心面对称。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反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夹角为95°。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包括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其中第 一 子侧面和第二子侧 面之间的夹角为169°。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侧面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二子側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 夹角为97°。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反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包括三个成角度连接的子底面,其中第二子底面为水平方向,第一子底面和第三子底面与第二子底面之间的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极荧光灯的灯具反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反射器具有两个端面、两个侧面以及一个底面,所述无极荧光灯放置于所述两个端面、两个侧面以及一个底面所限定的空间内,其中, 所述端面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均为倾斜连接;   所述侧面包括至少两个成角度连接的子侧面,所述底面包括至少三个成角度连接的子底面; 所述灯具反射器的端面、侧面以及底面关于该灯具反射器的轴向中心面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生张立诚陈艳
申请(专利权)人:张友生张立诚陈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