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俭斌专利>正文

自助式多功能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546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助式多功能床,由床框、背翻板装置,脚翻板装置、便器水箱、便器移动控制装置、蜗轮控制传动机构组成。卧床者可通过操作一个摇手柄、一个扳手来控制背、脚翻板的升降定位,和大小便便器水箱与封孔板交替升降定位。(*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日常生活与保健
,具体涉及一种自助式多功能床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使用的多功能护理床主要是指床背、脚床扳能升降;具备大小便设施功能。而实现这两大功能的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电器(电脑)实现,一类是通过纯机械实现。我们可以看到电器(电脑)类,离不开电源,这样除了“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外,更主要的是成本高,价格昂贵,不能面对多数消费者;而纯机械类没有电器(电脑)类操作方便,且必须要第二人来操作,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机械自助式多功能床。本技术设计的自助式多功能床,由床框架、背翻扳装置、脚翻扳装置、便器箱、便器移动控制装置,蜗轮传动机构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蜗转传动机构由安装于床框16下侧的蜗轮箱、安装于手能触及的床边的翻扳摇手1、翻扳推动杆3、联杆4、摇杆5、支点横轴7依次连接构成;床的背扳部分设有背翻扳架9和翻扳架连杆8,连杆8与蜗轮传动机构的摇杆5端部连接,从而通过翻扳摇手1的操作,实现背翻扳的升降;床的脚翻扳下设有脚翻扳架11,脚翻扳架11的下端通过脚翻扳联杆10与支点横轴7上的脚翻扳控制装置连接,通过翻扳摇手1的操作,可控制脚翻扳绕中间的铰链升起或下降;便器箱设于床框架的下侧,由便器水箱14、便器箱移动架13、便器移动控制装置1 5和便器移动装置扳手12构成;便器扳手12设置于床边,供患者自行操作。本技术中,由于手能触及的床边安了一个翻扳摇手1,当手握摇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它联动蜗轮箱内的蜗杆也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使相啮合的蜗轮成逆时针方向转动。这种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与蜗轮为一体的横轴7转动(横轴另一头装有滚动轴承),这样与横轴焊接为一体的翻扳推动杆3成为拉动作用(向下是推动作用),这种作用通过联杆4,联接到床柜下面一根横轴上的摇杆5上。如果我们把摇杆和横轴的转动交叉点称为支点(杠杆点),根据杠杆的物理原理,摇杆就能轻松拉起(向下是推动作用)背床翻扳架下横轴可转动的联杆,这样背床翻扳就被轻轻升起,反之就轻轻降下。目前使用的纯机械多功能床上的背、脚床翻扳是通过两套独立丝杆结构来分别控制升降的。本技术采用脚翻扳技术方案,即通过安装在横轴上的脚翻扳控制装置实现。它由控制杆33、右面定位管36、左面定位管41、中间离合管38、压簧35构成。其结构如图5所示。其中,控制杆33装在由铁管作成的横轴7内,左面定位管41焊接在横轴外最左面,右面定位管36与横轴上摇杆焊接,中间分离管38可控制分、离定位铁管,压簧35装在分离管38右方,并装在右定位管36内,套在横轴之上。当使用者需要脚翻扳升起,只要把控制杆33向右方定位管36推进。此时控制杆上的定位销会通过挡圈把中间的离合管移动,并能使分离管上的定位销(分离管两头各一只定位销)脱离原来的左方定位管的定位槽,而另端定位销从而进入右方定位管的定位槽。然后只要把控制杆顶端的握手盘转动,使控制杆上的定位销进入锁定状态,这样被移动过后的分离管与右边定位管成为一体了。在分离管原来被焊接两根扁铁做成的脚翻扳推动杆----圆管作成的连杆----脚翻扳架是相互联接的,只要转动摇手柄,在摇杆作用下背翻扳,脚翻扳会顺铁铰链为中心升起,当脚翻扳升到设计范围内的高度,或者在范围内使用者满意的任何高度,再通过控制杆把分离管脱离右方定位管,从而进入原来左方定位管。这样背翻扳又进入独立升降的自由状态。总之脚翻扳是可以定位的,而升降从属于背翻扳的升降。目前的纯机械多功能床大小便功能的实现是由第二从操纵的,本技术在使用者手可触及的床边,也就是整个床长中间位置,安装一个便器移动装置扳手12与床框下的便器装置联动,实现便器的使用。它由扳手、弯形扁铁、联动扁铁、拉簧、定位钩组合构成,其结构如图10所示。其中,扳手的扳柄与弯形扁铁76的端部连接,并可作90度旋转以便收藏,联动扁铁77与弯形扁铁76的另一端联接,锁定钩有2个,设置于弯形扁铁76的弯折处可锁定扁铁,拉簧78设于弯形扁铁与锁定钩之间,可辅助销定作用。在弯形扁铁上开个可锁定的缺口,这样在联接锁定便器移动架时,扳手以下各部分形成一个三角形状,整个便器移动架被锁定,便器箱就可以从便器移动架上取出,以便清洗。而此时床面使用人的臂部下方洞口就会被便器移动装置的封孔板封闭。反之只要旋转扳手,旋转90度与联接部位成直线向内(床)板动(并事前放下锁定钩),使扳手下的弯形扁铁76下端与之联接扁铁77成直线状(实际联接点上方缺口锁定点低于两头),这时便器移动架上的便器水箱上升到床面洞口处,封孔板在移动装置的推动杆、封板移动架、联接轴(3根)等作用下离开了洞口。本技术设计的多功能床,结构合理,制造方便,成本低廉,能达到“自助”操作两大功能的目的,方便了使用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总装图示。图2是图1中翻板摇手结构图示。图3是图1中蜗轮箱结构图示。图4是图1中蜗轮箱壳侧向视图及相关零部件结构图示。图5是图1中支点横轴上的脚翻板控制装置相关零部件结构图示。图6是图1中背翻板架与2根联杆安装位置图示。图7是图1中脚翻板架与2根管状联杆脚位置图示。图8是图1中便器移动装置及零部件结构正面图示。图9是图1中便器装置及零部件结构侧向剖面图示。图10是图1中扳手结构图示。图11是图9中连接中心点上移动杆67与联轴连接及零部件图示。图12是图9中连接中心点上移动杆73与联轴连接及零部件图示。图中标号1为翻板摇手,2为蜗轮箱,3为翻板推动杆,4为联杆,5为摇杆,6为脚翻板控制装置,7为支点横轴,8为背翻板架联杆,9为背翻板架,10为管状联杆,11为脚翻板架,12为便器移动装置扳手,13为便器水箱移动架,14为便器水箱,15为便器移动装置,16为床框;17为塑柄,18为摇柄,19为摇手联杆,20为压簧,21为套筒,22为挡圈;23为蜗轮箱壳,24为蜗杆,25为蜗轮;26为轴承座,27为轴承,28为蜗轮轴,29为轴套管,30为U型轴承座,31为轴承;32为控制盘,33为控制杆,34为支点横轴定位脚,35为压簧,36为右面定位管,37为右面定位槽,38为中间离合管,39为脚翻板推动杆,40为离合管定位销,41为左面定位管,42为左面定位槽,43为控制杆定位销,44为角尺型定位滑动槽,45为挡圈,46为挡圈,47为定位圈,48为背翻板架框顶端角铁,49为背翻板框下斜撑扁铁,50为背框直撑扁铁,51为横轴;52为管状联杆脚,53为床框撑当角铁,54为封头扁铁,55为便器移动装置框架滑轨角铁,56为挂脚,57为便器装置推动杆,58为存放水箱的凹槽角铁,59为水箱架吊脚扁铁,60为水箱移动架角铁,61为垫圈,62为联接推动杆角铁,63为角尺扁铁,64为垫圈,65为联动脚,66为扳手脚;67为移动杆,68为移动杆,69为移动杆,70为移动杆与联轴连接中心点,71为封孔板,72为三角调节器,73为移动杆,74为移动杆与联轴连接中心点,75为移动杆;76为弯形扁铁,77为联动扁铁,78为拉簧,79为锁定钩,80为锁定钩,81为螺栓,82为轴承,83为联轴,84为垫圈,85为十字垫圈,86为联轴,87为螺栓、88为联轴、89为调节轴承、90为移动杆与联轴连接中心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助式多功能床,由床框架、背翻扳装置、脚翻扳装置、便器箱、便器移动控制装置、蜗轮传动机构组成,特征是蜗轮传动机构由安装于床框(16)下侧的蜗轮箱、安装于手能触及的床边的翻扳摇手(1)、翻扳推动杆(3)、联杆(4)、摇杆(5)、支点横轴(7)依次连接构成;床的背扳部分设有背翻扳架(9)和翻扳架连杆(8),连杆(8)与蜗轮传动机构的摇杆(5)端部连接;床的脚翻扳下设有脚翻扳架(11),脚翻扳架(11)的下端通过脚翻扳联杆(10)与支点横轴(7)上的脚翻扳控制装置连接;便器箱设于床框架的下侧,由便器水箱(14)、便器箱移动架(13)、便器移动控制装置(15)和便器移动装置扳手(12)构成;供患者自行操作的便器扳手(12)设置于床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俭斌
申请(专利权)人:戴俭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