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3838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羽毛球拍,包括:中管、固定到该中管的一端的拍框、以及固定到该中管的另一端的手柄。其中沿所述拍框的周圈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网线的穿线孔,并且沿该拍框周圈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用于容纳网线的沟槽,其中所述多个穿线孔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该沟槽内。所述沟槽的两个边缘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羽毛球拍可以在基本不降低拍框强度的情况下降低拍框的风阻。(*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羽毛球拍
技术介绍
现代羽毛球运动,对羽毛球拍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运动员来说,他们既希望能够 增大击球力度,也希望能够灵活控制击球角度,降低打球疲劳度。对于设计者来说,在考虑 羽毛球拍各方面性能的同时,还必需考虑拍框的强度,因为在击球的瞬间,尤其在大力扣杀 的瞬间,网面会牵拉着拍框,致使其产生严重的变形。因此,拍框截面设计多采用矩形或方 形结合圆弧倒角,以确保足够的拍框强度。但这种截面设计会使得球拍在挥拍时遭遇较大 的风阻。为了降低风阻,业界通常会调整拍框截面的宽度和/或厚度。然而,调整后截面可 能会导致拍框强度下降。因此,羽毛球拍的制造者和设计者一直在寻求设计这样一种羽毛球拍,其拍框能 够在具有足够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小的风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羽毛球拍,其可以在基本不降低拍框强度的情况 下降低其风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羽毛球拍,包括中管、固定到该中管的 一端的拍框、以及固定到该中管的另一端的手柄。其中沿所述拍框的周圈设置有多个用于 穿设网线的穿线孔,并且沿该拍框周圈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用于容纳网线的沟槽, 其中所述多个穿线孔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该沟槽内。所述沟槽的两个边缘部分别设置有至 少一个凹陷。所述两个边缘部上的凹陷可彼此对齐。每个边缘部上的凹陷可相对于所述拍框从正面看的对称面对称。两个边缘部上的凹陷可相对于所述拍框从侧面看的对称面对称。每个凹陷的底部可位于对应于所述沟槽中的相邻两个穿线孔之间的位置。在每个边缘部上,对应于所述沟槽中每两个相邻的穿线孔之间,均可设置有一个 凹陷。每个凹陷的深度可为约0.5mm 约2mm。所述沟槽可延伸布置于所述拍框周圈的上半部分。所述沟槽可延伸布置于所述拍框周圈的全部。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可以有益地相互组合。根据本技术的羽毛球拍,由于在拍框周圈的外侧设置有凹陷因此降低了球拍 的风阻。同时,由于凹陷设置在外侧线沟槽的相对较窄的边缘部上,因此与未设置凹陷情形 相比,根据本技术的拍框的强度基本上没有改变。以下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羽毛球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羽毛球拍的正面示意图;图2A为图2中拍框的右上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图3图1中羽毛球拍的侧面示意图;图3A为图3中拍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 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 中。如图1、2、3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羽毛球拍在整体上标记为10,其 包括拍框11、中管12和手柄13,其中拍框11固定到中管12的一端121,而手柄固定到中管 12的另一端122。通常沿拍框11的周圈设有多个用于穿设网线的穿线孔,从而网线(未示 出)可从对应的穿线孔穿过以形成用于击球的网面。通常沿拍框周圈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 还设置有用于容纳网线的沟槽(又称外侧线沟槽)14,从而所述多个穿线孔中的至少一部 分布置在沟槽14内。根据本技术,在沟槽14的两个边缘部15还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20。优 选地,每个边缘部15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凹陷20,从而使边缘部15呈波浪下凹的形状。在挥 拍时,边缘部15上的凹陷20增加了气流通过面积,因此降低了球拍的风阻。同时,由于凹 陷20设置在外侧线沟槽14的相对较窄的边缘部15上,因此与未设置凹陷20的传统拍框 相比,根据本技术的拍框11的强度基本上没有改变。换句话说,本技术的羽毛球 拍10即可以保留原本的拍框截面设计基本不变以满足强度需要,同时又能降低风阻,从而 能够提高挥拍的灵巧度以及挥拍速度,还能降低打球的疲劳度。优选地,凹陷20的下凹深 度设计为约0. 5mm 约2mm。当然,根据设计需要或美观考虑,各凹陷20的深度可以相同或 不同。优选地,如图3A所示,两个边缘部15上的凹陷20彼此对齐,以进一步有助于降低 风阻。可以设置凹陷20,使得每个边缘部15上的凹陷20相对于拍框11的从其正面看的对 称面Pl对称布置,如图2所示。还可以设置凹陷20,使得两个边缘部15上的凹陷20相对 于拍框11的从侧面看的对称面P2对称布置,如图3A所示。对称设计有利于提高球拍的自 身平衡性。可以设置凹陷20在边缘部15上的分布,使得各凹陷20底部21 (即下凹最深处) 分别对应于外侧线沟槽14中的相邻两个穿线孔之间的位置。已知,穿线孔的设置会不可避 免地削减拍框强度。而本技术凹陷20的这种布置几乎或者完全不改变开有穿线孔处 的拍框11的横截面,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不会降低拍框11原先设计的强度。优选地,在每个 边缘部15上,可以对应于外侧线沟槽14中每两个相邻的穿线孔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凹陷20, 以更加有利于降低风阻。或者也可以间隔两个或更多个穿线孔在每个边缘部15上分别设 置一个凹陷20。在图1示出的例子中,外侧线沟槽14延伸设置于拍框11的外周圈的上半部,沿沟 槽14的每个边缘部15的全长分布有多个凹陷20。然而在本技术的其他例子中,外侧 线沟槽14也可延伸设置于拍框11的整个外周圈、或者外周圈的其他部分;而凹陷20可以 仅沿边缘部15的部分长度分布。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本技术还 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显然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实 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羽毛球拍,包括中管、固定到该中管的一端的拍框、以及固定到该中管的另一 端的手柄,其中沿所述拍框的周圈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网线的穿线孔,并且沿该拍框周圈 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用于容纳网线的沟槽,其中所述多个穿线孔的至少一部分布置 在该沟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两个边缘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边缘部上的凹陷彼此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每个边缘部上的凹陷相对于所述 拍框从正面看的对称面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两个边缘部上的凹陷相对于所述 拍框从侧面看的对称面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每个凹陷的底部位于对应于所述沟 槽中的相邻两个穿线孔之间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边缘部上,对应于所述沟 槽中每两个相邻的穿线孔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凹陷。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每个凹陷的深度为约0.5mm 约2mm 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延伸布置于所述拍框周圈 的上半部分。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延伸布置于所述拍框周圈 的全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羽毛球拍,包括中管、固定到该中管的一端的拍框、以及固定到该中管的另一端的手柄。其中沿所述拍框的周圈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网线的穿线孔,并且沿该拍框周圈的外侧的至少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羽毛球拍,包括:中管、固定到该中管的一端的拍框、以及固定到该中管的另一端的手柄,其中沿所述拍框的周圈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网线的穿线孔,并且沿该拍框周圈的外侧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用于容纳网线的沟槽,其中所述多个穿线孔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该沟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两个边缘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山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