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春琳专利>正文

一种活血通络止痛的远红外穴位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31831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专用于把药品结合远红外物质制成特殊的物理形态的敷料,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活血通络止痛的远红外穴位敷贴治疗贴。它由背衬层1、医用压敏胶层2、药物膏体层3、保护层4组成,其特征是药物膏体层3是由药物层5、远红外物质层6、粘附缓释层7依次粘连在一起构成。其中药物层5由药物伸筋草、白芍、狗脊、续断、地黄、红花、乳香、没药、桃仁、葛根、甘草、牛膝提取浓缩物或药物颗粒加甘油、冰片和壳聚糖胶浆制成的膏状膜片。药物膏体层3的形状为直径1-2cm的圆形复合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药物使用量小,使用方便,减少药物对肝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专用于把药品结合远红外物质制成特殊的物理形态的敷料, 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活血通络止痛远红外穴位敷贴治疗贴。
技术介绍
颈腰椎病是因颈腰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退行性变以及颈腰部损伤等引起脊 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病证。 中医属“头痛”、“萎证”、“眩晕”、“痹症”等范畴。常因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而复感风寒湿邪, 日久凝滞呈痰呈淤。传统的非手术疗法有手法治疗、中西药治疗、牵引,局部封闭、理疗、针 灸及功能锻练等。经过一种或几种方法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治疗和控制疾病。但除药物治疗 外,其他治疗方法均需到医院等特定地点由特定人员进行施治,不利于活动不便或受时间、 地点限制的患者进行治疗。药物治疗起效缓慢,且易对胃、肝、肾产生副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起效迅速,疗效高,用药量少,药效持久,使用简便、安全, 无副作用的治疗颈腰椎病综合症的活血通络止痛远红外穴位敷贴辅料。本专利技术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血通络止痛远红外穴位敷贴治疗贴,由背衬层1、医用压敏胶层2、药物膏 体层3、保护层4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药物膏体层3是由药物层5、远红外物质层6、粘附缓释 层7依次粘连在一起构成。其药物膏体层3各层的组成成分和结构性状分别为药物层5由药物伸筋草、白芍、狗脊、续断、地黄、红花、乳香、没药、桃仁、葛根、甘 草、牛膝提取浓缩物或药物颗粒加甘油、促渗剂和壳聚糖溶液制成的膏体膜片。促渗剂优选 冰片,壳聚糖胶浆由稀盐酸或稀醋酸V/V)和脱乙酰壳聚糖> 90%配制而成;远红外物质层6由远红外陶瓷粉和壳聚糖胶浆制成的膜片,壳聚糖胶浆由稀盐酸 或稀醋酸V/V)和脱乙酰> 90%壳聚糖配制而成。粘附缓释层7由壳聚糖胶浆、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的膜片,壳聚糖胶浆由稀盐酸 或稀醋酸V/V)和脱乙酰> 90%壳聚糖配制而成。药物层5、远红外物质层6、粘附缓释层7依次粘连成药物膏体层3,药物膏体层3 切割成直径l_2cm的圆形。背衬层1由PET塑料薄膜9和PU层8粘合而成。活血通络止痛远红外穴位敷贴 治疗贴贴敷于穴位后,揭去PET塑料薄膜9。PU层8可以防止药物外渗,同时具有透气、防 水、防菌的优点,又能很好的固定药物膏体层。保护层4为离心纸层,防止药物膏体层的污染,使用时揭去离心纸活血通络止痛 远红外敷贴治疗贴直接贴敷于穴位上即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活血通络止痛远红外穴位敷贴治疗贴是采用 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医学、生物工程学、现代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进展,设计研制而成。它通过生物波效应、穴位敷贴透皮给药和经络穴位效应 发挥作用。活血通络远红外穴位敷贴贴敷于人体穴位后,可以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 发射出8 14μπι的生物波,该波是当今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对人体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它 作用于人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从而激 发机体细胞活性,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改善新陈代谢,加速人体所需要的 生物酶的合成,增强免疫力。该贴剂有效成分在远红外热能、透皮吸收剂作用下,皮肤易于 让药物分子通过,经穴传导,从而进入真皮层渗透到血液,直接对患处给药,减少药物对胃、 肝、肾的副反应,达到高效的治疗目的。同时药物层在粘附缓释膜的控制下缓慢释放,因而 减少了用药量,但药效作用持久。使用时,揭去保护膜,直接贴敷于相应的治疗穴位。使用 方便,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活血通络止痛远红外穴位敷贴治疗贴的结构示意图图2药物膏体层3结构示意图图3背衬层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背衬层 2-医用压敏胶层3-药物膏体层4-保护层 5-药物层6-远红外物质层7-粘附缓释层 8-PU层9-PET塑料薄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进一步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但 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1参阅附图说明的图1,一种活血通络止痛远红外穴位敷贴治疗贴,由背衬层1,医 用压敏胶层2,药物膏体层3,保护层4组成。医用压敏胶层2粘连在背衬层1上,药物膏体 层3粘贴在医用压敏胶层2上,医用压敏胶层2和药物膏体层在背衬层1和保护层4之间。 其中药物膏体层3由药物层5、远红外物质层6、粘附缓释层7依次粘连而成,参阅附图说明 的图2。药物膏体层3各层的组成成分及结构性状说明如下药物层5由药物伸筋草、白芍、狗脊、续断、地黄、红花、乳香、没药、桃仁、葛根、甘 草、牛膝提取浓缩物加甘油、促渗剂冰片和壳聚糖胶浆制成的膏体膜片。远红外物质层6由远红外陶瓷粉和壳聚糖胶浆制成的膜片。粘附缓释层7由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的膜片。背衬层1由PET塑料薄膜9和PU层8粘合而成。参阅附图说明3。保护层4为离心纸层。背衬层1,医用压敏胶层2粘贴好以后,将制成的药物膏体层3粘连在医用压敏胶 层2上,最后将保护层4粘贴上去。药物层5的制备方法伸筋草、白芍、狗脊、续断、地黄、红花、乳香、没药、桃仁、葛 根、甘草、牛膝加水煮两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 1-1. 2的清膏,加甘油、冰片,和壳聚糖胶浆混勻,静置除泡,在涂布机上涂布成膜片。壳聚糖胶浆由盐酸或稀醋酸 V/V)和脱乙酰> 90%壳聚糖配制成。远红外物质层6的制备方法将稀盐酸或稀醋酸V/V)和脱乙酰> 90%壳聚 糖配制壳聚糖胶浆,加入远红外陶瓷粉搅拌静置,除泡,涂布成的膜片。粘附缓释层7的制备方法将稀盐酸或稀醋酸V/V)和脱乙酰> 90%壳聚糖 配制成壳聚糖胶浆、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静置,除泡,涂布制成的膜片。药物层5,远红外物质层6,粘附缓释层7制成后,依次粘连成药物膏体层3以后, 切割成直径2cm的圆形复合层,粘贴于医用压敏胶层上。使用时,揭去保护膜层4,直接贴敷在穴位上,然后撕去背衬层1的PET塑料薄膜 9,即可。实施例2参阅附图说明的图1,一种活血通络止痛远红外穴位敷贴治疗贴,由背衬层1,医 用压敏胶层2,药物膏体层3,保护层4组成。医用压敏胶层2粘连在背衬层1上,药物膏体 层3粘贴在医用压敏胶层2上,医用压敏胶层2和药物膏体层在背衬层1和保护层4之间。 其中药物膏体层3由药物层5、远红外物质层6、粘附缓释层7依次粘连而成,参阅附图说明 的图2。药物膏体层各层的组成成分及结构性状说明如下药物层5由药物伸筋草、白芍、狗脊、续断、地黄、红花、乳香、没药、桃仁、葛根、甘 草、牛膝超声粉碎成纳米级药物颗粒,加甘油、促渗剂氮酮和壳聚糖胶浆制成的膏体膜片。远红外物质层6由远红外陶瓷粉和壳聚糖胶浆制成的膜片。粘附缓释层7由壳聚糖胶浆、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的膜片。背衬层1由PET塑料薄膜9和PU层8粘合而成。参阅附图说明3。保护层4为离心纸层。背衬层1,医用压敏胶层2粘贴好以后,将制成的药物膏体层3粘连在医用压敏胶 层2上,最后将保护层4粘贴上去。药物层5的制备方法伸筋草、白芍、狗脊、续断、地黄、红花、乳香、没药、桃仁、葛 根、甘草、牛膝超声粉碎成纳米级药物颗粒,加甘油、氮酮,和壳聚糖胶浆混勻,静置除泡,在 涂布机上涂布成膜片。壳聚糖胶浆由盐酸或稀醋酸和脱乙酰>90%壳聚糖配制 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血通络止痛远红外穴位敷贴治疗贴,由背衬层1、医用压敏胶层2、药物膏体层3、保护层4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药物膏体层3是由药物层5、远红外物质层6、粘附缓释层7依次粘连在一起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春琳
申请(专利权)人:汤春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