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占武专利>正文

单人轻型医疗保健氧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269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人轻型医疗保健氧舱,舱体带有供氧接口,舱体外安装卸压阀、安全阀,舱内供氧管路上安装多个放气包,供氧管路上安装氧压表,高强度铝合金舱体外形为前端小、后部大的流线型锥体,舱体底面外安装多个行走轮,锥体大端端面为密封舱门,舱体表面安装具有耐压并且密封的可视观察窗,可视观察窗位于舱体上部并向两侧伸展成弧形,可视观察窗下部的舱体内安装一个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舱内安装一个应急氧气瓶,该应急氧气瓶与供氧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随救护车辆携带到达现场,展开现场救护,为病员争取了最为宝贵的吸氧救治时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位于道轨上,方便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路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气包分别设在舱体前部和后部,使舱体内供氧充分均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运输,适于抢救、医疗、保健、安全性高,可广泛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单人轻型医疗保健氧舱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氧气治疗疾病的方法——高压氧疗法在临床学上已经被广泛的普及和应用。高压氧能够治疗近百种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操作简便,治疗有效,安全性高,适于抢救、便于运输的医疗氧舱。据有关调查,我国现有氧舱总数为2200台左右,1/3为单人舱,其余为多人舱。多人舱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多数产品采用70-80年代设计思想,启动费用高。单人氧舱主体材料由钢饭制造,造价高、重量大、不能移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运输,适于抢救、安全性高的单人轻型医疗保健氧舱。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单人轻型医疗保健氧舱,舱体带有供氧接口,舱体外安装卸压阀、安全阀,舱内供氧管路上安装多个放气包,供氧管路上安装氧压表,高强度铝合金舱体外形为前端小、后部大的流线型锥体,舱体为卧式结构其底面外安装多个行走轮,锥体大端端面为密封舱门,舱体表面安装具有耐压并且密封的可视观察窗,可视观察窗位于舱体上部并向两侧伸展成弧形,可视观察窗下部的舱体内安装一个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舱内安装一个应急氧气瓶,该应急氧气瓶与供氧管路连接。本技术整体采用了卧式结构,这样相比立式结构稳定性好,结合舱体底面外的行走轮使得本技术在运输时行走平稳,本技术前端小、后部大的流线型锥体既有利于本技术减少行走阻力,使舱内氧气合理分布流动,又可按使用时患者进出方便而定,同时可以扩大舱体内人员的可视范围,舱内人员可以清楚地看到前边的卸压阀、安全阀增强安全感,并且可以通过舱内麦克风和听筒及时与舱外沟通。可视观察窗向两侧伸展成弧形可以增加可视面积和视角,使得舱外操作人及时观察舱内人员情况,同时满足舱内人员对外的可视范围。本技术的行走轮可以极其方便本技术的行走,本技术的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以及舱内安装一个应急氧气瓶均适于抢救时使用,在抢救时可将床体撤出,将病员安放在该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上,然后连人带床放置在舱体内,锁紧舱门即可启动应急氧气瓶工作,放出氧气使病员得到及时的救助,这样救护车辆可携带本技术到达现场,展开现场救护,为病员争取了最为宝贵的吸氧救治时间。本技术的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位于道轨上,方便移动。本技术的气路设计合理,氧气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单路获双路换向供气,操作安全可靠,气包分别设在舱体前部和后部,使舱体内供氧充分均匀,本技术便于运输,适于抢救、治疗、保健,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简图图4为图1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舱体内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折叠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气路连接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气路连接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为一种单人轻型医疗保健氧舱,舱体带有供氧进气门1,舱体外安装卸压阀2、安全阀3,舱内供氧管路上安装多个放气包,供氧管路上安装氧压表4,高强度铝合金舱体5外形为前端小、后部大的流线型锥体,舱体5为卧式结构其底面外安装四个行走轮6,如图4所示,锥体大端端面为密封舱门7,如图2所示,舱体表面安装具有耐压并且密封的可视观察窗8,可视观察窗8位于舱体上部并向两侧伸展成弧形,可视观察窗8下部的舱体内安装一个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9,舱内安装一个应急氧气瓶10,该应急氧气瓶10与供氧管路连接。如图3所示,舱内底板上固定两条滑轨11,带有导轨轮21的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9位于滑轨11上,如图5所示,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9可收缩为座椅,舱内侧壁固定把手12,应急氧气瓶10固定在舱内前端的舱体上壁,在可视观察窗8前部的舱体外安装卸压阀2、安全阀3,舱体5后部大端的流线型锥体外安装控制箱20。如图6所示,所述的供氧管路为大氧气瓶13与进气门14连接,如图7所示,一路与应急氧气瓶10连接,另一路与总开关15连接,连接后的供氧管路上依次安装减压阀16、缓冲滤器22,缓冲滤器22出口的供氧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舱体前端的气包17连接,另一路与舱体后部的气包18连接,该管路中安装截止阀19,在两路供氧管路上均安装着卸压阀2、安全阀3、氧压表4。本实施例中产品结构的特点1)氧舱主体材料为高强度铝合金板材、抗拉强度好、无毒、静电消除性好,材料不燃烧,安全性高。2)舱体外形流线性好,充分体现高科技的视觉感,消除了患者进入氧舱时的恐惧感。3)舱内设计实用、舒适,观观察视野开阔,舱内椅子可以坐、卧姿调整。在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要求可以听CD或看电视。4)氧舱上安装智能测氧仪,随时可观察氧气的变化量,如遇不正常现象,会自动及时的发出声、光信号,同时进行报警。5)舱内的温度、湿度和治疗时间均为液晶显示。6)舱内外配备闭合无触点氧舱专用对讲机,用于医患人员在治疗中的语言沟通。7)氧舱舱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并在舱内充压时舱门的自锁装置自动工作,确保使用安全。开门、关门操作简便,开门时间按GB12130-95设计不大于60秒钟。8)氧舱上自备专用储气瓶,在应急时氧舱可以随救护车、船、飞机运到救护现场独立工作。9)氧舱内压力、储气瓶压力、氧浓度、温度、湿度、时间均在控制盘上显示。氧气的控制及总开关安装在控制盘上。10)舱内的供气气路具有换向供氧功能,氧气供气管路及结构合理,舱内各部氧气分布均匀,感觉舒适。11)为确保使用安全,氧舱内安装有静电消除器及加湿器,并配备专业的治疗服装。一、操作说明1.首先拧下单向阀进气盲堵,用专用氧气软管接至氧源(大氧气瓶13)减压器出口,氧气经氧气减压器减至0.5MPa后,拧开氧舱供氧器,氧气经减压阀及管路进入舱内。2.应急氧气瓶充氧按原理图7所示,首先关闭供氧器,慢慢打开氧源阀门(大氧气瓶13),即开始向应急氧气瓶充气,并观察氧源氧压表的指示压力,至12.8MPa-14MPa即可。(注为保证氧舱一人次治疗保健的氧气使用量,给应急氧气瓶充气时必须使用两只以上并联新充满压的标准高压氧气瓶。)3.应急氧气瓶为保证患者的及时治疗,方便车载运输,本保健氧舱备有应急氧气瓶,使用时只需拧开供氧器件,供氧表压调至0.5MPa即可。二、压力调节器1.氧舱上部设有压力调节器,当打开供氧器,氧气进入氧舱,舱内混合气体可通过压力调节器将混合气体排出舱外(压力调节器旋钮拧至放气位置),放气后,压力调节器拧至进气位置,舱内开始升压,通过压力表观察舱内压力。当舱内到工作限压后,停止供氧。2.压力调节器用于舱内压力调节,通过旋钮调节舱内压力,调节范围0-0.12MPa。工作时当舱内压力表超过规定压力值时,氧气会通过流量计管路自动排至舱外,以稳定舱内压力。(危急时需要紧急排压,可将调节器旋钮迅速旋到排气位置)治疗保健后,需慢慢打开调节器旋钮排压。三.安全阀该氧舱设计工作压力为0.08MPa,最大工作压力为0.12MPa。按要求氧舱上部设有两只安全阀,当调节器出观故障,不能保证舱内工作压力规定值时,即达到0.14Pa,安全阀自动开启,从而起到保护氧舱的作用。四、管路使用该装置管路使用可分两路,即单独后舱供氧和前后同时供氧。单独后舱供氧只需关闭节流阀,如充舱时可打开节流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人轻型医疗保健氧舱,舱体带有供氧进气门(1),舱体外安装卸压阀(2)、安全阀(3),舱内供氧管路上安装多个放气包,供氧管路上安装氧压表(4),其特征是:高强度铝合金舱体(5)外形为前端小、后部大的流线型锥体,舱体(5)为卧式结构其底面外安装多个行走轮(6),锥体大端端面为密封舱门(7),舱体表面安装具有耐压并且密封的可视观察窗(8),可视观察窗(8)位于舱体上部并向两侧伸展成弧形,可视观察窗(8)下部的舱体内安装一个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9),舱内安装一个应急氧气瓶(10),该应急氧气瓶(10)与供氧管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人轻型医疗保健氧舱,舱体带有供氧进气门(1),舱体外安装卸压阀(2)、安全阀(3),舱内供氧管路上安装多个放气包,供氧管路上安装氧压表(4),其特征是高强度铝合金舱体(5)外形为前端小、后部大的流线型锥体,舱体(5)为卧式结构其底面外安装多个行走轮(6),锥体大端端面为密封舱门(7),舱体表面安装具有耐压并且密封的可视观察窗(8),可视观察窗(8)位于舱体上部并向两侧伸展成弧形,可视观察窗(8)下部的舱体内安装一个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床(9),舱内安装一个应急氧气瓶(10),该应急氧气瓶(10)与供氧管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人轻型医疗保健氧舱,其特征是舱内底板上固定两条滑轨(11),带有导轨轮(21)的可移动坐卧两用折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彦滨王晓天董有刚张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胡占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