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气液导入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22896 阅读:4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肠气液导入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主要用于向患者直肠内灌注液体或臭氧气体,包括一个容器,其中,还包括气液导管以及用于与微型气泵连接的进气管,容器为透明袋体,透明袋体内腔由隔膜分隔成一个挤压腔和一个用于存储液体或臭氧气体的存储腔,挤压腔与存储腔之间互不连通,气液导管与存储腔连接相通,气液导管上连接有用于与肛管、取气过滤器或灌液漏斗可拆卸密封连接的气液接头,气液导管上连接有止流夹,进气管与挤压腔连接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在精确控制进入患者直肠内液体或气体剂量及速度的同时,可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讲一种能够将气体或液体输入人体内的直肠气液 导入袋。
技术介绍
对于便秘、直肠炎等患者,医护人员通常都会采用灌肠疗法对其进行治疗,所谓灌 肠疗法是通过肛管向患者直肠内灌注液体(药水)或臭氧气体,以达到制疗的目的。目前, 现有技术中有两种产品,如图5和图6所示,这两种产品都是医护人员向患者直肠内灌注液 体或臭氧气体时所普遍使用的,图5所示的产品专用于向患者直肠内灌注液体,而图6所示 的产品则用于向患者直肠内灌注臭氧气体,图5所示的产品是依靠医护人员用手不断的捏 压气球101来将瓶体102内的液体灌注到患者直肠内,而图6所示的产品在使用时,医护人 员需用手先捏紧气囊103,并利用吸管104吸取臭氧气体,松开气囊103,然后将吸管104插 入到患者直肠内,此时,医护人员需再次用手捏压气囊103,使气囊103内的臭氧气体进入 到患者直肠内,从而完成灌注臭氧气体过程。通过上述两种产品的工作过程可知,这两种产 品向患者直肠内灌注液体或臭氧气体时都需要医护人员的实时参与,如用手捏压气球101 或气囊103等,而这样则会大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进入患者直肠内液体或臭 氧气体都是通过医护人员用手捏压气球或气囊来完成的,而用手捏压气球或气囊在实际操 作过程中很难掌握进入患者直肠内液体或臭氧气体的剂量及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精确控制进入患者直肠内液体或气体剂 量及速度的同时,可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直肠气液导入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直肠气液导入袋包括一个 容器,其中,还包括气液导管以及用于与微型气泵连接的进气管,容器为透明袋体,透明袋 体内腔由隔膜分隔成一个挤压腔和一个用于存储液体或臭氧气体的存储腔,挤压腔与存储 腔之间互不连通,气液导管与存储腔连接相通,气液导管上连接有用于与肛管、取气过滤器 或灌液漏斗可拆卸密封连接的气液接头,气液导管上连接有止流夹,进气管与挤压腔连接 相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肠气液导入袋,其中,隔膜上可印有“完全导入”或“导入完成”用 来提醒医护人员存储腔内的液体或臭氧气体已全部导入到患者直肠内的字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肠气液导入袋,其中,进气管一端可连接有用于与微型气泵快速 接通的进气接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肠气液导入袋,其中,透明袋体上可印有剂量刻度线。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 技术不同,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容器为一个透明袋体,且透明袋体由隔膜分隔成互不连 通的挤压腔及用于存储液体或臭氧气体的存储腔,因此,当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使用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气液接头将液体或臭氧气体灌注到存储腔内,然后将肛管连接在气液接头 上,最后将肛管插入患者直肠内,待肛管插入患者直肠内后,将进气管与微型气泵接通,此 时微型气泵所输出的气体会经进气管进入到挤压腔内,挤压腔因气体的持续进入而鼓起, 挤压腔鼓起的同时,存储腔内的液体或臭氧气体就会在挤压腔内的气体的挤压作用下而慢 慢流入到患者直肠内,而存储腔也会因为液体或臭氧气体的流出而逐渐变扁,由于透明袋 体的存储腔的容量大小可以在出厂前预先制定,比如250ml、500mlUOOOml等等,而微型气 泵的出气速度又可恒定,因此,医护人员可以精确的掌握控制进入到患者直肠内的液体或 臭气气体的剂量及速度;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向患者直肠内灌注液体或臭氧 气体时是无需医护人员进行参与的,即可以省去医护人员用手捏压气球或气囊的操作,因 此,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也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隔膜上印有的字体可方便医护人员了解撑握存储腔内液体或臭氧气体的导入情 况,换句话说,当医护人员完全看到隔膜上的字体时,则说明隔膜已经在挤压腔的挤压作用 下贴合在透明袋体上,这样就完成了向患者直肠内灌注液体或臭氧气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使用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向存储腔内灌注液体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向存储腔内灌注臭氧气体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向患者直肠内灌注液体时所使用的产品;图6是现有技术向患者直肠内灌注气体时所使用的产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包括 气液导管3、一个容器以及用于与微型气泵(图中未示出)连接的进气管5。容器为透明袋 体11,透明袋体11上印有剂量刻度线13,透明袋体11内腔由隔膜9分隔成一个挤压腔8 和一个用于存储液体或臭氧气体的存储腔7,挤压腔8与存储腔7之间互不连通,换句话说, 透明袋体11由上层膜4、隔膜9及下层膜10组成,隔膜9位于上层膜4与下层膜10之间, 上层膜4与隔膜9围成一个用于存储液体或臭氧气体的存储腔7,隔膜9与下层膜10围成 一个挤压腔8,上层膜4、隔膜9及下层膜10的边沿处采用热合压制密封连接,这种连接方 式可有效确保存储腔7及挤压腔8的密封性能,该连接方式为医学领域中常规的连接方式, 故在此不再赘述。隔膜9上印有用来提醒医护人员存储腔7内的液体或臭氧气体已全部导 入到患者直肠内的字体12,该字体12为“完全导入”,气液导管3与存储腔7连接相通,气 液导管3上连接有用于与肛管14、取气过滤器16或灌液漏斗15可拆卸密封连接的气液接 头1,这种可拆卸密封连接为医学领域中常规的连接方式,故在此不再赘述。气液导管3上 连接有止流夹2,进气管5与挤压腔8连接相通,进气管5 —端连接有用于与微型气泵快速 接通的进气接头6,即进气管5通过进气接头6与微型气泵连接相通。由于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 导入袋包括一个用于存储液体或臭氧气体的存储腔7,换句话说,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为通用型产品,它既可存入液体,也可存入臭氧气体,因此,在医护人员向患者直肠内灌注液 体或臭氧气体时,无需再购买专门灌注液体或臭氧气体的产品,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与现 有技术相同,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也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即一旦使用后,不可再重复使 用。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肛管14、灌液漏斗15和取气过滤器16均为市售产品,故不在此 赘述。本专利技术直肠气液导入袋的使用方法是1、当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直肠内输入液体时,只需将灌液漏斗15挤紧在气液接 头1上,如图3所示,然后将液体顺着灌液漏斗15灌注到存储腔7内,灌液漏斗15的使用 能够大大方便医护人员向存储腔7内灌注液体,待液体灌注完成后,关闭止流夹2,拆掉灌 液漏斗15,将肛管14挤紧在气液接头1上,这时便可将肛管14插入到患者直肠内,打开止 流夹2,将进气接头6与微型气泵出气口对接,打开微型气泵电源开关,这时,微型气泵所输 出的气体会经进气管5进入到挤压腔8内,挤压腔8开始在气体持续进入的情况下鼓起,挤 压腔8鼓起的同时,存储腔7内的液体就会在挤压腔8内的气体的挤压作用下而慢慢流入 到患者直肠内,而存储腔7也会因为液体的流出而逐渐变扁,待挤压腔8完全鼓起并透过上 层膜4能清晰的看到隔膜9上印有的“完全导入”字体12时,则说明隔膜9与上层膜4已 经紧贴合,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肠气液导入袋,包括一个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导管(3)以及用于与微型气泵连接的进气管(5),所述容器为透明袋体(11),所述透明袋体(11)内腔由隔膜(9)分隔成一个挤压腔(8)和一个用于存储液体或臭氧气体的存储腔(7),所述挤压腔(8)与存储腔(7)之间互不连通,所述气液导管(3)与存储腔(7)连接相通,所述气液导管(3)上连接有用于与肛管(14)、取气过滤器(16)或灌液漏斗(15)可拆卸密封连接的气液接头(1),所述气液导管(3)上连接有止流夹(2),所述进气管(5)与挤压腔(8)连接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