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平行流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0435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平行流换热装置,包括冷媒气管、冷媒液管、连通冷媒液管的液侧集流管、连通冷媒气管的气侧集流管、连通液侧集流管和气侧集流管的扁管,该平行流换热装置分为三个换热部分,第一换热部分、第二换热部分、第三换热部分分别通过第一液侧支管、第二液侧支管、第三液侧支管与冷媒液管连通,通过第一气侧支管、第二气侧支管、第三气侧支管与冷媒气管连通,在第一液侧支管、第二液侧支管、第二气侧支管和第三气侧支管上分别设有通向冷媒气管的单向阀,在第一气侧支管和第二气侧支管之间的气侧集流管上设有阻隔气侧集流管通路的第一隔板,在第二液侧支管和第三液侧支管之间的液侧集流管上设有阻隔液侧集流管通路的第二隔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平行流换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平行流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平行流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平行流换热器作为一种用于空调的新型换热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技 术中的平行流换热器如图8所示,当平行流换热器1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液态冷媒从冷媒液 管13进入换热器的液侧集流管7,经过扁管2换热后,经过气侧集流管8从冷媒气管12排 出换热器;当平行流换热器1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冷媒的流向与蒸发器相反。但是,为了使 得作为冷凝器时有更大换热效果,往往采用多个流程的形式,来增加冷媒的流动长度,提高 换热量和换热效率。如果把这种结构直接用于蒸发器,则会增加蒸发器的流动阻力,所以同 时使得有好的冷凝效果,并减少作为蒸发器时的流动阻力,以提高蒸发时的能效,是迫切需 要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换热器需要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冷暖空调中,即能保证作为冷凝 器时冷媒有比较长的流程,又能使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冷媒有较小的流动阻力,本专利技术提 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平行流换热装置,该装置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下都有非常好的性能 特性,在制冷工况时,冷媒流动阻力较小,提高能效和能力;在制热工况时,冷媒流程比较 长,可以使冷媒获得比较大的压差,从而使制热的效果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平行流换热装置,包括冷媒气管、冷 媒液管、连通冷媒液管的液侧集流管、连通冷媒气管的气侧集流管、连通液侧集流管和气侧 集流管的扁管,该平行流换热装置分为三个换热部分,第一换热部分、第二换热部分、第三 换热部分分别通过第一液侧支管、第二液侧支管、第三液侧支管与冷媒液管连通,通过第一 气侧支管、第二气侧支管、第三气侧支管与冷媒气管连通,在所述第一液侧支管、第二液侧 支管、第二气侧支管和第三气侧支管上分别设有通向冷媒气管的单向阀,在所述第一气侧 支管和第二气侧支管之间的气侧集流管上设有阻隔气侧集流管通路的第一隔板,在所述第 二液侧支管和第三液侧支管之间的液侧集流管上设有阻隔液侧集流管通路的第二隔板。所述冷媒气管通过气侧分配器分别与第一气侧支管、第二气侧支管和第三气侧支 管连通;所述冷媒液管通过液侧分配器分别与第一液侧支管、第二液侧支管、第三液侧支管 连通。所述扁管上设有翅片,增加散热面积,加强工作效果。所述第一换热部分、第二换热部分和第三换热部分的扁管的数量是不同的,其中 第一换热部分的扁管数量多于第二换热部分的扁管数量,第二换热部分的扁管数量多于第 三换热部分的扁管数量。所述第三换热部分的扁管数量、第二换热部分的扁管数量与第一换热部分的扁管数量之间的比例范围为1 1. 01 1. 02到1 4 :9。所述第三换热部分的扁管数量、第二换热部分的扁管数量与第一换热部分的扁管 数量之间的比例范围优选为1 :1. 5 2. 5到1 2 :4。所述第一换热部分的气侧集流管与气侧分配器之间的支管的内径要大于气侧分 配器连接到第二换热部分或第三换热部分的支管的内径;所述的第三换热部分的液侧集流 管与液侧分配器之间的支管的内径要大于液侧分配器连接到第一换热部分或第二换热部 分的支管的内径。所述第一气侧支管和第一液侧支管的数量分别多于条,且多条第一液侧支管共用 一个单向阀,可以节约成本。以上述装置为基本单元相互并联,可以组成不同规格大小的平行流换热装置。该 换热装置优选为由两个上述单元并联组成。本专利技术即能保证作为冷凝器时冷媒有比较长的流程,又能使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 冷媒有较小的流动阻力,在制冷工况时,冷媒流动阻力较小,提高能效和能力;在制热工况 时,冷媒流程比较长,可以使冷媒获得比较大的压差,从而使制热的效果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平行流换热装置用作蒸发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平行流换热装置用作冷凝器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平行流换热装置用作蒸发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平行流换热装置用作冷凝器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平行流换热装置用作蒸发器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平行流换热装置作为冷凝器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的平行流换热装置作为冷凝器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在领域的现有技术的平行流换热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平行流换热装置,包括冷媒气管12、冷媒液管13、 连通冷媒液管13的液侧集流管7、连通冷媒气管12的气侧集流管8、连通液侧集流管7和气 侧集流管8的扁管2,该平行流换热装置分为三个换热部分,第一换热部分16、第二换热部 分17、第三换热部分18分别通过第一液侧支管111、第二液侧支管112、第三液侧支管113 与冷媒液管13连通,通过第一气侧支管101、第二气侧支管102、第三气侧支管103与冷媒 气管12连通,在所述第一液侧支管111、第二液侧支管112、第二气侧支管102和第三气侧 支管103上分别设有通向冷媒气管12的单向阀9,在所述第一气侧支管101和第二气侧支 管102之间的气侧集流管8上设有阻隔气侧集流管8通路的第一隔板140,在所述第二液侧 支管112和第三液侧支管113之间的液侧集流管7上设有阻隔液侧集流管7通路的第二隔 板14。所述冷媒气管12通过气侧分配器6分别与第一气侧支管101、第二气侧支管102和第三气侧支管103连通;所述冷媒液管13通过液侧分配器5分别与第一液侧支管111、 第二液侧支管112、第三液侧支管113连通。所述扁管2上设有翅片3,增加散热面积,加强工作效果。平行流换热装置用作蒸发器时,如图1,4为冷媒流动方向,液态冷媒从冷媒液管 13流向液侧分配器5,液态冷媒经过液侧分配器5分流,由于支管上的单向阀9都是指向平 行流换热装置中冷媒气管12的,所以各个支管上都有冷媒流向到第一换热部分16、第二换 热部分17和第三换热部分18的液侧集流管7,在液侧集流管7的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二换热 部分之间没有隔板分开,但这并不影响冷媒流向各自的扁管,即使有一些混流也不会影响 换热器的换热效果,经过各自换热部分的扁管2,经过换热后成为气体的冷媒进入到各换热 部分的气侧集流管8,由于支管上的单向阀9都是指向冷媒气管12的,所以各个支管上都有 冷媒流向气侧分配器6中,气侧集流管8的第二换热部分和第三换热部分之间没有隔板分 开,但这并不影响冷媒从各自的扁管中流出,即使有一些混流也不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 果,继而经过气侧分配器6流到冷媒气管12,进而流出平行流换热装置。即用作蒸发器时, 冷媒按照冷媒流动方向4指明的方向并联的经过第一换热部分16、第二换热部分17、第三 换热部分18。平行流换热装置用作冷凝器时,如图2所示,气态冷媒按照冷媒流动方向4,从第 一换热部分16的第一气侧支管101流入第一换热部分16的气侧集流管8,由于第一隔板 140的阻隔,气态冷媒从未被阻隔的扁管2流向液侧集流管7,按照冷媒流动方向4流向第 二换热部分17的液侧集流管7,并进而经过第二换热器的扁管2流向第二换热部分17的气 侧集流管8,经过换热的气液混合冷媒按照冷媒流动方向4流向第三换热部分18的气侧集 流管8,进而经过第三换热器18的扁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平行流换热装置,包括冷媒气管(12)、冷媒液管(13)、连通冷媒液管(13)的液侧集流管(7)、连通冷媒气管(12)的气侧集流管(8)、连通液侧集流管(7)和气侧集流管(8)的扁管(2),其特征在于:该平行流换热装置分为3个换热部分,第一换热部分(16)、第二换热部分(17)、第三换热部分(18)分别通过第一液侧支管(111)、第二液侧支管(112)、第三液侧支管(113)与冷媒液管(13)连通,通过第一气侧支管(101)、第二气侧支管(102)、第三气侧支管(103)与冷媒气管(12)连通,在所述第一液侧支管(111)、第二液侧支管(112)、第二气侧支管(102)和第三气侧支管(103)上分别设有通向冷媒气管(12)的单向阀(9),在所述第一气侧支管(101)和第二气侧支管(102)之间的气侧集流管(8)上设有阻隔气侧集流管(8)通路的第一隔板(140),在所述第二液侧支管(112)和第三液侧支管(113)之间的液侧集流管(7)上设有阻隔液侧集流管(7)通路的第二隔板(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佐藤宪一郎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