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晓红专利>正文

床、椅、车一体的自控升降医用多功能组合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967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床、椅、车一体的自控升降医用多功能组合床,包括床板、支腿及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由背板台面、座板台面、腿板台面、脚板台面依次活动连接组成,所述的背板台面前端与腿板台面后端设有折叠支撑腿,所述的座板台面前后端各设一对固定支撑腿,前支撑腿下端连接一前万向轮,后支撑腿下端连接一后万向轮,每一支撑腿下部各连接一伸缩调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座椅、轮椅、床合为一体,操作可自控、可升降,体现了设计人性化、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化、价格低廉化的理念,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多样化需求,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恢复自信,方便院内病员移位及各种检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对功能障碍及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症病人在进行医疗检查、护理及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一种医疗用床,具体说是一种床、椅、车一体的自控升降医用多功能组合床
技术介绍
为适应不同病人、不同临床科室检查、护理、手术的需要,近几年各种新型医疗专用床的研究进展很快。如军科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研制的S2001野战手术床。其特点为易于快速折叠且质量较轻,可满足野外头颈、四肢、胸腹等部位手术的需要;济南军区第135医院研制的便携式多功能医疗护理床将急救床、护理床、轮椅、担架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便了医务工作者的需要,但为手动操作,病人不能自控及调整靠背至任意角度,仍不能满足病人的个体化需求。其它各科室专用的检查床也因为不同的需要而在床的某些局部进行了改进,如台州医院对SPECT检察床旁的粘贴带进行了改进,防止病人在检查时的移位,避免医务人员为固定病人频繁进出机房。IGB-895型多功能内镜检察床解决了病人带镜翻身的痛苦,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三维多功能牵引床将机械牵引力、人体生物力、手法应力三者形成合力,解除椎间盘压迫的痛苦。还有适应烧伤病人翻身、治疗的专用烧伤床及其它专科检查、治疗床。但目前尚无适用于脑血管病后遗症、各种残障人员多种不同生理需求及检查、护理、治疗需要的多功能专用床。目前轮椅已成为大部分残障人士不可缺少的工具,但世界现有的轮椅及移位设备、器械等多数结构简单、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病人不能操控,一般需一人或一人以上协助才能完成简单功能,难以满足各种形式的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症病人检查、护理及日常生活需要。普通轮椅存在的问题有患者长时间固定于一种体位,易导致双下肢静脉血回流不畅;感觉障碍者易导致压疮;病人表达能力受限者,不能达到最佳或较佳舒适状态;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患者,外出不便并增加陪员的工作负荷。作各种检查时,需工作人员将患者搬动到检查床上。最为主要的是病人在没有四肢全瘫的情况下,不能发挥健存肢体的功能,完全依赖他人生活,有可能使病人在身体残疾的同时,心理也出现“残疾”,变得焦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近年来虽然轮椅的研究逐渐向功能多样化发展,如残疾运动员使用的篮球轮椅,在轮椅的稳定性、灵活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仅适用于快速、不同方向的运动;爬楼梯轮椅的研制仅使患者的活动范围有了扩大;其他一些小的改造如轮椅旁可起落的扶手、桌仅方便了病人的进餐等活动,但上述各类研究及改进仍不能满足病人在日常生活及医疗护理中的多种基本功能需求。国外近年来热衷于智能轮椅的研究,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分别将计算机导航技术、机器人制作技术等融入智能轮椅的研制中,如法国1989年开始的VAHM项目,第一阶段的智能轮椅由轮椅、PC486、超声波传感器、人机界面和一个可匹配用户身体能力转换的图形屏幕组成,设置为手动、自动、半自动三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已研制出第二代产品。由于科技的发展,轮椅在功能上较前多样化,但在国外也仅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仅限于少数特殊患者定做,更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普通百姓家庭,且不能满足所有病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尽可能体现设计人性化、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化、价格低廉化的理念,提供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多样化需求,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恢复自信,方便院内病员移位及各种检查、操作的可自控、可升降的将座椅、轮椅、床合为一体的医用多功能组合床。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床、椅、车一体的自控升降医用多功能组合床,包括床板、支腿及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由背板台面、座板台面、腿板台面、脚板台面依次活动连接组成,所述的背板台面前端与腿板台面后端设有折叠支撑腿、,所述的座板台面前后端各设一对固定支撑腿,前支撑腿下端连接一前万向轮,后支撑腿下端连接一后万向轮,每一支撑腿下部各连接一伸缩调整机构。所述的伸缩调整机构是在支撑腿下部连接一支撑螺杆,支撑螺杆上装有减磨钢珠,减磨钢珠下端接一手动螺帽,支撑螺杆下端连接一支撑脚。所述座板台面的中后部设一左、右开合的马桶盖,马桶本体上部后方设一根向前下方30°~45°倾斜的空心管,空心管上开一长缝,长缝的上部上方30°~45°中心位置设一孔;所述马桶本体上部前方设一向后下方30°~45°倾斜的空心管,管上开一长缝,长缝与所钻孔的夹角为30°~45°,马桶本体上设两个马桶盖防水行程开关,马桶本体外部设一12V电动阀门,按钮式开关设在控制盒上,马桶本体下方设置有抽拉式不锈钢梯形排污盒。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实现了病人(或陪员)通过简单操控,达到实现理想生活功能需求的目的。根据病人偏瘫肢体的不同,在左或右侧轮椅扶手上安置电动功能按钮,通过病人自己手指按键实现不同体位及其他功能,在家中脱离陪员实现生活自理。2、将轮椅、椅、床、桌、马桶、电热、排(供)气等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不同时期的需要。轮椅的靠背可根据病人的需要调至不同的倾斜度,兼座椅、躺椅、轮椅、床(检查、护理、手术)的功能,功能的转化实现了自动化,最大限度的使病人达到最佳舒适状态。3、轮椅旁有可组合的桌面,方便病人的吃饭、阅读、写作、简单劳作等功能。4、轮椅中部设有马桶,通过电动控制,可自行开闭马桶盖,实现不下床自己方便,同时便后,有自动排气除臭功能。并在排(供)气的同时,气温可调,5、在台面设有预设平台,可根据病员个体安装其它辅助治疗设备。如可根据病人瘫痪部位的不同,在相应的部位安置震动按摩装置,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帮助病人康复。为便于各种医疗操作,预设平台及拉杆固定机构,还可根据需要安放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等设施。本技术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生存质量,有助于防止褥疮、下肢循环不良等合并症,能有效帮助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减轻家人及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可在野外作急救、手术床,具有极大的社会、军事效益。我国的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据统计,40~50岁年龄段为5%,50~60岁年龄段15%,60~80岁年龄段达20%。脑血管病患者生活普遍不能自理,必须借助外部条件才能行走。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各种残障人员较多,因而对轮椅护理检查床的需求量较大而目前医院普遍缺乏多功能的轮椅护理检查床,作各种检查需2~3名病人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才能完成,采用该椅(车、床)可减少人力50%,效率提高100%,应用前景广阔,若按每部组合床(椅、轮椅)4000~5000元预测,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成座椅的示意图图3为折叠后的轮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马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配置供水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背板台面6折叠成轮椅后为靠背垫,座板台面36折叠成座椅、轮椅后为座垫,背板台面6与座板台面36以铰链44连接,腿板台面31折叠成轮椅、座椅后为腿靠板,座板台面36与腿板台面31由两组腿板连接铰链34连接,铰链34后下方设有后固定支撑腿22,并在左右前腿固定板与铰链34同轴上设有30°轮椅靠腿板23,脚板台面28折叠成轮椅后为脚踏板,腿板台面31与脚板台面28以铰链29连接,腿板台面31下方铰链29内侧设有可内折90°的折叠支撑腿1、25,前后支撑腿1、25的下方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床、椅、车一体的自控升降医用多功能组合床,包括床板、支腿及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由背板台面(6)、座板台面(36)、腿板台面(31)、脚板台面(28)依次活动连接组成,所述的背板台面(6)前端与腿板台面(31)后端设有折叠支撑腿(1)、(25),所述的座板台面(36)前后端各设一对固定支撑腿(10)、(22),前支撑腿(10)下端连接一前万向轮(12),后支撑腿(22)下端连接一后万向轮(20),每一支撑腿下部各连接一伸缩调整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红郑忠堂
申请(专利权)人:罗晓红郑忠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