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救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室与密封性大板方舱形成各自独立的隔离屏障,舱内空气是流动的,具有全新风、全内循环、补充部分新风等多种功能的定向气流和压力梯度工作环境的负压救护车。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高度传染性或强毒力病人在救治运输时,一般采用常规救护车运送,途中打开车窗通风;随后出现了在常规救护车内增设一个排风换气装置,不经过消毒处理将车厢内的污染气体直接排出;再后来将直接排放改为通过简单过滤后,排放的救护车。另外,现有加装装置的救护车,车厢门窗密封都没有特别改进,基本同常规救护车一样,所以,密封效果不好,车厢内病原体(病毒)容易向外界扩散,并且车厢内存在大量死角和涡流,加大了交叉感染概率,即驾驶员、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室密封,防止医患交叉感染的负压救护车,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防止医患交叉感染的负压救护车,它包括车体,与车体底盘连接的密封性大板方舱或车厢,控制装置,密封性大板方舱或车厢由前功能舱和后医疗舱构成前功能舱包括可选择与密封性大板方舱舱外空气、冷和/或热空气相通的混合空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医患交叉感染的负压救护车,它包括车体,与车体底盘连接的密封性大板方舱或车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性大板方舱或车厢由前功能舱和后医疗舱构成: 前功能舱包括可选择与密封性大板方舱舱外空气、冷和/或热空气相通的混合空气室;冷和/或热空气室;空气过滤消毒室;可选择的排气、循环室;可选择的排气、循环室分别与空气过滤消毒室和冷和/或热空气室相通; 后医疗舱包括舱内进气室,舱内排气室,舱内还设医疗装置;后医疗舱上设可密封的舱门; 后医疗舱的舱内进气室与前功能舱的混合空气室可选择相通,后医疗舱的舱内排气室与前功能舱的空气过滤消毒室可选择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华,刘玉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东湖天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