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665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从吸收性物品的纵向延伸的中心线(Oy-Oy)向离开左右两侧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吸收层(3、4)与上述顶片(6)一起被压缩,成为凹状的压接部(9)在纵向连续延伸地形成,在上述压接部间规定中央吸收区域(11),在上述压接部外侧规定辅助吸收区域(12),在上述中央吸收区域,液体引导层(5)被与上述压接部不重叠地设置在上述吸收层和上述顶片之间,该液体引导层由在内部留有空隙地接合的纤维构成,并且比上述吸收层密度低,因此,在上述辅助吸收区域,上述吸收层被上述顶片覆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吸收从女性生殖器排泄的经血或白带等的吸收性物品,特别涉及可以将排泄在顶片上的粘度较高的液体迅速吸收到吸收层,并且缩小液体扩散范围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吸收从女性生殖器排泄的经血的吸收性物品的一般结构是吸收层的表面被液体渗透性的顶层覆盖。上述吸收层由纸浆等的亲水性纤维以及高吸收性聚合体(SAP)的混合体形成,上述顶片使用以下无纺布,即由经过亲水处理的疏水性的化学纤维形成的无纺布或由人造丝等的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在该吸收性物品上,由亲水性纤维形成的密度较高的吸收层位于顶片的正下方。因此,施加在顶片表面的液体通过上述吸收层的亲水性和毛细管作用被吸收,迅速透过顶片被吸收保持在上述吸收层。但是,由于月经时的经血粘度比较高并且持续排泄,因此,上述吸收层在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液体时,液体在顶片内容易饱和。即虽然经血靠自重迅速透过表片,但由于毛细管作用产生的液体吸收速度比在该顶片的液体渗透速度稍微慢一点,因此,如果短时间内被施加大量的液体,则吸收层吸收不完该大量的液体,液体容易残留在顶片内。由于该液体在顶片内的周围扩散,大范围的顶片被经血弄湿,容易使使用者的皮肤有湿润感。并且,由于表面上的经血的扩散范围增大,有可能使使用者产生视觉上的厌恶感。一方面在特开平11-192259号公报上公开了比顶片密度低的第二片,该第二片存在于棉状纸浆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体形成的吸收层和液体渗透性的顶片之间。该第二片是经过亲水处理的复合纤维接合形成的。该公报中所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施加在顶片的液体通过被第二片进行点吸收、到达吸收层,体液很难滞留在顶片和第二片上。但是,透过上述顶片到达第二片的液体还是不能避免沿着第二片向周围扩散。上述公报中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中,由于没有对第二片的面积进行特别限制,因此,如果液体沿着第二面扩散,随之液体在顶片也容易扩散。另外,由于上述公报中所述的是整体为平面,因此,透过第二片被吸收层吸收的液体在高密度的吸收层内广泛扩散,即使在第二片以外的外围区域,也容易成为很多液体存在于吸收层上的状态。在外围区域上,由于顶片直接与吸收层的表面接触,即使在上述外围区域,开始使用后不久,顶片容易被液体饱和。因此,顶片在大范围上成为湿润状态,容易使使用者有不透气感,并且,传播到顶片表面的液体容易产生侧漏。并且,吸收性物品的制造工序中,被卷成原料卷筒形状的无纺布一般被用于第二片的形成,无纺布被从原料卷筒拉出后裁成规定的形状。但是,原料卷筒的形式中,无纺布的体积(厚度)由于其卷绕压力被破坏,无纺布被以该状态保管直到使用。因此,从原料卷筒拉出后无纺布的体积也是被破坏的状态。由该无纺布制造的第二片中,内部空隙也被破坏,成为密度比较高的状态。因此,透过其顶片的液体被吸入第二片的速度变慢,液体容易滞留在顶片。并且,由于被吸入到第二片内的液体在被吸收层吸收之前,传播到密度比较高的第二片内、向周围扩散,因此,在大范围内,液体滞留在第二片上,其结果,该液体容易返回顶片。另外,体积被损坏的第二片在使用中的柔软感上也有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现有的课题,目的是提供以下吸收性物品,即通过迅速吸收在被限定的区域内反复施加的液体来抑制液体在顶片上的扩散范围,并且,通过总能迅速吸收到达外围区域的液体来防止侧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底片、液体渗透性的顶片和吸收层,吸收层具有亲水性材料,被设置在底片和液体渗透性的顶片之间,在从吸收性物品的纵向延伸的中心线向离开左右两侧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吸收层与上述顶片一起被压缩,成为凹状的压接部在纵向连续延伸地形成,在上述压接部间规定中央吸收区域,在上述压接部外侧规定辅助吸收区域,在上述中央吸收区域,液体引导层被与上述压接部不重叠地设置在上述吸收层和上述顶片之间,该液体引导层由在内部留有空隙地接合的纤维构成,并且比上述吸收层密度低,因此,在上述辅助吸收区域,上述吸收层被上述顶片覆盖。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中,在中央吸收区域上,施加在顶片的液体靠自重进入低密度的液体引导层的空间内、被液体引导层吸收,并且,液体引导层的液体被位于其下面的吸收层的亲水作用和毛细管作用吸引,被吸收层吸收、保持。因此,即使液体被反复施加到中央吸收区域,通过液体向液体引导层的转移,可以抑制液体在顶片的滞留,顶片总是可以维持使液体容易通过的状态。另外,液体引导层只被设置在中央吸收区域有限的范围内,因此,被反复施加的液体主要透过中央吸收区域内的有限的范围,可以抑制液体在顶片上的扩散,使液体的点吸收成为可能。另外,由于被吸收层吸收、要向侧方扩散的液体被上述压接部阻止,因此,液体不容易到达辅助吸收区域。因此,在辅助吸收区域,顶片不容易成为饱和状态,附着在辅助吸收区域的液体总是被吸入位于其正下面的吸收层。因此,可以将液体在顶片的扩散固定在中央吸收区域,使使用者的皮肤不容易有湿润感,另外,由于辅助吸收区域总是可以维持将液体迅速吸收的状态,因此容易防止液体的侧漏。理想的是,上述压接部进一步延伸、相互连续,包围规定的范围作为上述中央区域,上述液体引导层具有比上述中央吸收区域小的面积,不与上述压接部重叠。如果中央吸收区域在压接部被完全包围,则可以将反复施加的液体的扩散区域限制在中央吸收区域内。理想的是,上述吸收层由下层吸收体和被重叠在上述下层吸收体上面的上层吸收体构成,上层吸收体的面积小于下层吸收体,并且大于上述中央吸收区域的面积,在上述压接部,上述下层吸收体和上述上层吸收体与上述顶片一起被压缩、形成凹状,上述辅助吸收区域具有与上述压接部相邻的厚壁部,在此,上述下层吸收体和上述上层吸收体都存在,另外,在上述厚壁部的外侧,具有薄壁部,在此,上述下层吸收体存在,而上述上层吸收体不存在。在该结构中,由于不仅是中央吸收区域,挨着压接部的外侧区域也形成蓬松,因此,吸收性物品与使用者的胯股间部柔软地接触。另外,假设大量的液体越过压接部到达辅助吸收区域,该液体也通过挨着压接部外侧的厚壁部可以迅速吸收。在上述中央吸收区域,最好形成有多个液体透过孔,该液体透过孔贯通上述顶片向上述液体引导层延伸。另外,在上述液体透过孔周围,形成上述顶片的化学纤维与形成上述液体引导层的化学纤维最好被进行热粘接。液体透过孔贯通上述顶片向上述液体引导层延伸地形成后,在中央吸收区域,施加在顶片上的液体容易浸透在设置有液体引导层的区域。为了使被反复施加的液体迅速透过顶片,上述液体引导层干燥时的纤维密度最好是大于等于0.005g/cm3,小于等于0.02g/cm3。上述液体引导层在湿润状态下、施加980Pa(10g/cm2)的压力时的纤维密度最好在0.005g/cm3~0.04g/cm3的范围内。将上述液体引导层从原料卷筒拉出后,通过加热处理,恢复体积,密度可以达到上述范围内。如果在上述密度范围,上述液体引导层受到来自使用者身体的挤压力时,也可以有高空隙率,并且上述挤压力被释放时,上述液体引导层的体积容易复原。来自顶片反复被吸收的液体可以利用自重透过上述液体引导层,并且,在被吸收层吸收前被保持在空隙内。因此,容易防止液体在顶片内大范围地扩散。并且,由于上述液体引导层与顶片一起作为缓和与使用者皮肤的接触压力的缓冲层发挥作用,因此,吸收性物品的柔软感增加,可以更加舒适地使用。上述液体引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底片(2)、液体渗透性的顶片(6)和吸收层,该吸收层具有亲水性材料,被设置在底片(2)和液体渗透性的顶片(6)之间,其特征在于,在从吸收性物品的纵向延伸的中心线(Oy-Oy)向离开左右两侧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吸收 层与上述顶片(6)一起被压缩、成为凹状的压接部在纵向连续延伸地形成,在上述压接部间规定中央吸收区域,在上述压接部外侧规定辅助吸收区域,在上述中央吸收区域,液体引导层(5)被与上述压接部不重叠地设置在上述吸收层和上述顶片(6)之间,该 液体引导层由在内部留有空隙地接合的纤维构成,并且比上述吸收层密度低,因此,在上述辅助吸收区域,上述吸收层被上述顶片(6)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淳木下正隆黑田贤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