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宁专利>正文

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538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包括主轴(4)、小齿(5)、齿轮(2)和滑块(3),主轴(4)套装在小齿(5)内,滑块(3)紧固联接在主轴(4)的后端,齿轮(2)上的偏心凸柱(21)伸入滑块(3)的滑槽(3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呈板状,且其贴覆固定在主轴(4)后端的半圆柱体的平面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 fishing reel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A fishing reel reciproca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main shaft (4), (5), gear teeth (2) and the slider (3), spindle (4) set in the small (5), the slider (3) is fixedly connected on the spindle (4) the rear gear (2) eccentric on the convex column (21) into (3) the slide chute (31),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lider (3) is in a plate shape, and the covering is fixed on the main shaft (4) at the end of the half cylinder on the pl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钓鱼用具,尤其涉及钓鱼用具中的渔线轮往复机构。(2)
技术介绍
现有的渔线轮往复机构,如图1,图1A和图2所示,它包括主轴4、小齿5、齿轮2和滑块8。主轴4套装在小齿5内,滑块8套接在主轴4的圆柱体端部,且由螺钉61紧固联接在主轴4上,齿轮2上的偏心凸柱21伸入滑块8的加厚滑槽81中。当齿轮2转动时,其凸柱21通过滑槽81,使主轴4沿轴向作往复运动。上述渔线轮往复机构的目的是要驱动主轴4沿轴向作往复运动,由于滑块8的结构复杂,且凸柱21距离主轴4的轴线较远,如图2和图3所示,使得驱动力F较远地偏离主轴4的轴线,形成力臂A,从而产生较大的侧向力矩M14,该侧向力矩使机构工作状态恶化,磨损加剧,且这种滑块使机构整体不很紧凑。(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使得驱动主轴沿轴向作往复运动时,减小所形成的力臂,即侧向力矩减小,从而改善该机构的工作状态,降低磨损,同时减少机构的厚度尺寸。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包括主轴、小齿、齿轮和滑块,主轴套装在小齿内,滑块紧固联接在主轴的后端,齿轮上的偏心凸柱伸入滑块的滑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呈板状,且其贴覆固定在主轴后端的半圆柱体的平面上。上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还包括隔离凸柱与滑槽接触的套设在凸柱上的滑套。上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滑块与主轴后端的半圆柱体是由铆钉进行固定联接的。上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滑块与主轴后端的半圆柱体是由螺钉进行固定联接的。上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滑块与主轴后端的半圆柱体是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联接的。上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滑块与主轴后端是一体成型的。上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主轴的后端设有外螺纹,滑块的前端设有深孔内螺纹,两者通过垫片进行螺纹联接。上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主轴的后端设有深孔内螺纹,滑块的前端设有外螺纹,两者通过垫片进行螺纹联接。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即滑块呈板状,且其贴覆固定在主轴后端的半圆柱体的平面上,参见图4、图5,使得力臂B减小,也即侧向力矩M15减小,从而使机构工作状态改善,降低磨损。(4)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渔线轮往复机构的立体图;图1A是现有渔线轮往复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轴向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结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中增加滑套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中滑块与主轴后端半圆柱体的联接方式示意图之一;图11是本技术中滑块与主轴后端半圆柱体的联接方式示意图之二;图12是本技术中滑块与主轴后端半圆柱体的联接方式示意图之三;图13是本技术中滑块与主轴后端半圆柱体的联接方式示意图之四;图14是本技术中滑块与主轴后端半圆柱体的联接方式示意图之五。(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图7所示,本技术,即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包括主轴4、小齿5、齿轮2和滑块3,主轴4套装在小齿5内,滑块3紧固联接在主轴4的后端,齿轮2上的偏心凸柱21伸入滑块3的滑槽31中,其特点是,滑块3是由呈板状的材料制成,且其贴覆并由铆钉6固定在主轴4后端的半圆柱体的平面上。齿轮2与齿轮11啮合,当齿轮1作定轴转动时,其同轴小齿11也作定轴转动,驱动齿轮2转动,凸柱21通过滑槽31,使主轴4沿主轴轴向往复运动。凸柱21与齿轮2一体成型,其作用类似一个曲柄。参见图8、图9,使用中为了减少凸柱21与滑槽31间的磨损,采用滑套10隔离凸柱21与滑槽31的接触面,从而使原先的线接触变成面接触,接触应力大大下降。参见图10,为了便于装配,滑块3与主轴4后端的半圆柱体可由螺钉7进行固定联接。参见图11,主轴4后端的半圆柱体与滑块3采用焊接方法联接,可以是堆焊如焊点12,也可以是接触焊。参见图12,主轴4与滑块3可以制成一体。参见图13,主轴4的后端可以制成外螺纹41,并与滑块前端的深孔内螺纹32联接,垫片13起调节主轴轴向位置的作用。参见图14,主轴4的后端也可以制成深孔内螺纹42,并与滑块前端的外螺纹33联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线轮往复机构,包括主轴(4)、小齿(5)、齿轮(2)和滑块(3),主轴(4)套装在小齿(5)内,滑块(3)紧固联接在主轴(4)的后端,齿轮(2)上的偏心凸柱(21)伸入滑块(3)的滑槽(3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呈板状,且其贴覆固定在主轴(4)后端的半圆柱体的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隔离凸柱(21)与滑槽(31)接触的套设在凸柱(21)上的滑套(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与主轴(4)后端的半圆柱体是由铆钉(6)进行固定联接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轮往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宁
申请(专利权)人:陶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