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电子耳蜗,属于能使听觉障碍患者获得听觉的电子装置。普通的耳聋助听器是通过将声音放大后使130分贝以下的听觉丧失者听到声音信号的,但130分贝以上的耳聋患者即使使用助听器也是无济于事。而人工电子耳蜗则是将全部由人工制造的电子耳蜗手术植入耳后皮下,并通过电极激励听觉神经,又由听觉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下中枢神经面感知声音信号的。本申请人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人民医院在1987年共同研制成功的感应式三导三电极人工电子耳蜗虽能使听觉障碍患者感知到一部分声音,但频率范围较窄(200~6000HZ),使用者对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辩别率低,还不尽完善。另外,由澳大利亚制造的人工电子耳“迷你系统”(Mini System)中的电子耳蜗体积大、手术植入后皮肤鼓包明显,周围神经易受压迫,人体容易产生不适感,同时也不美观。更主要是其电极较少,相应地刺激听觉神经的数量也少,使用者只能通过其听到几种不同的声音。还有这种耳蜗的电极采用续接加工工艺,难度较大,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据悉这种系统在我国内销售额高达约十万人民币,费用非常昂贵,一般患者及家庭根本不能接受,很不适合我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电子耳蜗,它具有一个壳体(1、9),其特征是接收线圈(3)、厚膜电路块(4a、4b、4c)和磁块(2)均位于壳体(1、9)内,作用电极(5)的各条电极丝(7)端头为一环形导体(10)且互相绝缘,各条电极丝(7)分别连接于厚膜电路块(4a、4b)的带通滤波器输出端(11)。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