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昌沪专利>正文

中药汤剂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337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汤剂煲,由煲盖、容器、罩壳、提手、隔热材料、机座、电热器组成,煲盖的锥型盆盖底下安装锥型盆托,可以有效的回收挥发性药效物质,与现有的砂锅,瓦罐和不锈钢电热容器相比,还可以因为有效的隔热措施起到节能的目的,与现有的煎药机相比,可以根据处方的要求先下、后下,文火、武火的要求煎煮,改善了“一锅煮”影响有效成分收率的缺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中药汤剂器具,特别是中药汤剂煲。 技术背景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用的剂型,也是中药复方发挥作用的最有效的剂型,但 是,由于汤剂需要煎煮,汤剂的煎煮还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中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 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据传汤剂是殷商时代(公元前16世纪)伊尹所 创制,沿用至今。传统煎药法是患者按照医生指示的方法自己在家里应用砂锅, 瓦罐等容器直火煎煮。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该煎煮方法的药液疗效明确,但是这 种方法依靠个人经验为主,费时费力,携带不便,很难保证现代卫生学质量标准, 己经难以满足现代人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模式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煎药 机应运而生。煎药机起源于韩国,在韩国又称抽出机。韩国产抽出机是在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中期韩国科研人员研制成功的。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很多大医 院及中药店从韩国引进了煎药机。目前许多医院、药店配备了数量不等的煎药机, 为患者提供代煎服务。煎药机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为人工煎药提供了一种替代模 式,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汤剂制备成为方便、卫生的工 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法入药方法不同,传统手工煎药时有些药材要求有特 殊的煎法。如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成分难以煎出,先煎10min,再下其他药。 而气味芳香,其挥发油起效的药物,宜将其他药煎好后再下,煎4 5min即可, 以防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木香、金银花之类。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先煎、后下 的所有药材都一起装入煎药专用透水性很强的无纺布袋,再放入煎药机内进行煎 煮。由于煎药过程中,药材是放在煎药机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煎煮,中途是 不能打开锅盖的,否则压力损失后无法将药液压入包装机。更重要的是中途打开 锅盖易引起煎药机爆炸,所以使用煎药机煎药不能够遵循传统进行先煎、后下[陈 纳新,中药煎药机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A]北京中医药学会2001 2002年度学术 年会论文汇编[C]北京北京中医药学会,2002: 307—308]。有的学者认为传统煎药法制备的汤剂质量优于煎药机。冼寒梅等[冼寒梅,陈勇.中药汤剂现代煎法的探讨[J]中药材,1996, 19(2): 100~101.]选用黄 芩、黄柏、槐花3味中药,分别采用砂锅和煎药机进行煎煮,然后测定有效成分 煎出量,结果发现,传统煎煮法所得药液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现代煎煮法。张 晓燕等[张晓燕,姚国新,吴金虎等,两种方法制备黄连解毒汤中小檗碱含量的 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 23(8): 504—505],用煎药机制备的黄连解 毒汤汤剂中小檗碱含量明显小于常压直火煎煮法。贺祝英等[贺祝英,吕海涛, 曹佩雪等,葛根芩连汤不同制法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 22(9): 518—519],这种一锅煮的煎药机虽然改善了劳动强度,但是还是 不能达到充分体现中医复方多药味多靶点药效特点,采用传统方法煎煮制得的葛 根芩连汤中,葛根素含量高于煎药机煎煮。传统的砂锅,瓦罐和不锈钢电热容器 直火煎煮法存在挥发油挥发问题,当处方放中含有挥发油的饮片特别是其挥发油 起效的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现有的砂锅,瓦罐和不锈钢电热容器煎药不 仅操作不便,同时还存在由于操作不当影响疗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中医文献,煎药火力 一般煎药宜先用大火(武火),后用小火(文火), 水沸前用大火(武火),水沸后用小火(文火),以便尽量煎出有效成分。解表药、芳香类药,多取其气,宜用大火(武火);滋补药、介壳、矿石类药,多取其味,宜用小火(文火);毒性类药,为降低毒性,宜用小火(文火)[姚杰良王,仁荣, 陈宏伟,量化煎服中药疗效事半功倍,陕西中医,2007, 28 (6)]。本专利技术是要 提供一种操作便利且能回收挥发油的中药汤剂煲,煎药过程可以选择文火、 武火。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中药汤剂煲由煲盖、容器、罩壳、提手、隔热材料、 机座、电热器构成,煲盖为锥型盆,煲盖底下有锥型盆托,煎药容器采用陶瓷或 不锈钢制造,容器的底部为凹型,电加热器安装在容器的底部为凹空间内,为了 防止煎药过程沸腾时溢出,在容器口段设置防溢槽,防溢槽与容器内有若干通孔, 药液溢至与通孔平行时,药液就会流过通孔,进入防溢槽,由于防溢槽的温度低 于容器内温度,沸腾状态的药液就会冷却,冷却之后又会流回容器内,煲盖由两 个锥型盆组成,顶部外盖锥型盆可以盛放冷水,煎药时水蒸气和挥发性物质蒸腾 至与容器盖接触时被顶部外盖锥型盆冷凝,冷凝后随重力作用掉入外盖锥型盆下 面收集锥型盆托,由于收集锥型盆托与煎煮的药液没有直接热传导,所于,收集锥型盆托收集的挥发性药液不会再受热挥发,煎药完毕时提起容器盖稍作倾 斜,收集锥型盆托收集的挥发性药液就会流至容器内与其它药液混合,当倾出全 部药液时挥发性部位就在其中了,为了保证容器内温度均匀和减少热量散失,在 容器的外壁安装隔热材料,为了便利操作将容器与供电机座分体结构,当提起容 器倾倒药液时,供电电线不会拖扯影响操作,为了满足文火、武火的功能 在供电机座上安装带旋纽的电压调压器,需要文火、武火调节电压调压器 就可以调节电热器的供热温度。达到根据不同处方不同饮片的煎药要求。与现有的煎药机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意义是,可以根据处方的要求先下、后 下、文火、武火的要求煎煮,改善了 一锅煮影响有效成分的收率,与现有的 砂锅,瓦罐和不锈钢电热容器相比,可以有效的回收挥发性药效物质,还可以因 为有效的隔热措施起到节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药汤剂煲结构视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药汤剂煲的容器结构视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药汤剂煲容器盖结构视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药汤剂煲机座结构视图l中煲盖K容器2、罩壳3、提手4、隔热材料5、机座6、电热器7。 图2中防溢槽2—2、溢流孔2—1、底凹2—3 图3中盖提1—1、锥型盆盖1一2、锥型盆托1一3、固定螺母1一4。 图4中机脚6—4、带旋钮电压调压器6—3、机脚罩6—2、接电触点6—1。 具体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l,电热器7安装在容器2的底凹2—3内,电热器7的供电是通过 机座6的接电触点6—1,电热器7工作状态,由带旋钮电压调压器6—3调节电 压决定,调节工作电压在220伏,电热器工作温度最高,符合煎药武火的要 求,调节工作电压在160伏即满足煎药文火的要求,煮药的温度范围,可以 根据处方中饮片品种,饮片中所含的药效成分调节带旋钮电压调压器6—3。参照图3,图l,机脚6—4、带旋钮电压调压器6—3、机脚罩6—2、接电 触点61组成独立机座6,与容器部分分体结构,当容器部分放在机座6上时, 接电触点6—1与容器2的底凹2—3中安装的电热器7接通,容器2内的药味煮好之后,提起容器倾倒药液时,机座6不会随容器2同时被提起,这样操作更方便。参照图l,为了保证容器内温度更稳定,在容器2的外壁套装隔热材料5, 隔热材料5由罩壳3罩住,在罩壳3的径向安装两只提手4,倾倒药液时便利操作。参照图2,在容器口段设防溢槽2—2、溢流孔2—1,当容器2内药液被煮 沸时,药液可能继续上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汤剂煲,由煲盖(1)、容器(2)、罩壳(3)、提手(4)、隔热材料(5)、机座(6)、电热器(7)组成,其特征是:煲盖(1)的锥型盆盖(1-2)底下安装锥型盆托(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汤剂煲,由煲盖(1)、容器(2)、罩壳(3)、提手(4)、隔热材料(5)、机座(6)、电热器(7)组成,其特征是煲盖(1)的锥型盆盖(1—2)底下安装锥型盆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昌沪
申请(专利权)人:邓昌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