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荣光专利>正文

网球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042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球鞋,包括鞋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的鞋帮,所述鞋帮后跟领口处的左、右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两条V字形加强带,V字形加强带的材料为TPU,宽度为2-4cm,V字形加强带的后端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鞋帮后跟领口足踝内外侧鞋面采用V字形稳定加强带设计,可以控制足踝向内外两侧过度翻转,保持足踝的稳定性,避免穿着网球鞋运动时足踝受伤。(*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动鞋,具体涉及网球鞋
技术介绍
运动鞋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要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为足部提供良好的稳定性, 从而避免足踝在运动中受伤。足踝部的解剖结构如图1所示,由踝骨10、跟骨20以及胫骨 30、腓骨40和足部骨骼50结合形成的,踝骨10的上端位于由胫骨30下端和腓骨40下端 形成的关节窝里,踝骨10的下端与跟骨20连接,这种独特构造使得足踝成为一个很稳定的 关节结构。足踝部要承受走路时1. 5倍的体重和跑步时的8倍体重,在剧烈运动过程中,由 于运动条件多变性,会破坏足踝的这种稳定结构,最终可能导致足部运动损伤。不同的运动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足踝受到的冲击也不尽相同,因此,市场上针对 不同的运动都有专门的运动鞋与之相配套使用。对于网球运动而言,较之其他运动最为显 著的特点就是需要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球进行准确的判断并随之移动步伐,尤其在左右变向 时,会对足踝产生极大的压力,从而破坏足踝的这种稳定结构,最终可能导致足部运动损 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穿着网球鞋运动时足踝容易受伤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网球鞋,包括 鞋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的鞋帮,所述鞋帮的后跟开口处设有柔软的领口,所述鞋帮后跟上沿 与领口交界处的左、右外侧面上分别缝制有V字形加强带。在上述方案中,所述V字形加强带的材料为TPU。在上述方案中,所述V字形加强带的宽度为24cm。在上述方案中,所述V字形加强带的后端连接为一体。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领口前端的高度比V字形加强带的上沿高0. 2-0. 5cm,领口后 端的高度比V字形加强带的上沿高l-2cm。本技术,鞋帮后跟领口足踝内外侧鞋面采用V字形稳定加强带设计,可以控 制足踝向内外两侧过度翻转,保持足踝的稳定性,避免穿着网球鞋运动时足踝受伤。附图说明图1为足踝部的解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鞋底1和连接在鞋底1上的鞋帮2,所述鞋帮2的后跟21开口处设有柔软的领口 22,后跟21 —般采用皮革制成,领口 22由透气性材料包裹柔 软的海绵或丝棉组成,鞋帮后跟21的上沿与领口交界处的左、右外侧面上分别设有V字形 加强带23,V字形加强带23与后跟21的上沿缝制为一体。V字形加强带23的材料为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宽度为24cm,由于V 字形加强带23的硬度大于后跟21,且具有2-4cm的宽度,因此,可以控制足踝向内外两侧过 度翻转,保持足踝的稳定性。领口 22前端的高度比V字形加强带23的上沿高0. 2-0. 5cm,领口 22后端的高度 比V字形加强带23的上沿高l-2cm,V字形加强带23的后端连接为一体,这种设计,一方面 使穿着更舒适,另一方面V字形加强带23可以完整地包裹住脚跟,提高足踝部在运动时的 稳定性。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 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网球鞋,包括鞋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的鞋帮,所述鞋帮的后跟开口处设有柔软的领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的后跟上沿与领口交界处的左、右外侧面上分别缝制有V字形加强带。

【技术特征摘要】
1.网球鞋,包括鞋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的鞋帮,所述鞋帮的后跟开口处设有柔软的领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的后跟上沿与领口交界处的左、右外侧面上分别缝制有V字形加强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球鞋,其特征在于所述V字形加强带的材料为TPU。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球鞋,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光张升
申请(专利权)人:吴荣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