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焊工面罩,其特征在于:全波整流器(1)的正极端接电阻(R↓[1])的一头,电阻(R↓[1])的另一头连接高频限流圈(2)的一端,高频限流圈(2)的另一端与三端稳压器(3)的一端口相连接,三端稳压器(3)的中间端口连接全波整流器(1)的负极端,而三端稳压器(3)的另一端口与三端稳压器(4)的一端口相连,三端稳压器(4)的中间端口连接全波整流器(1)的负极端;三端稳压器(4)的另一端口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一头,发光二极管(D↓[1])的另一头同时连接电阻(R↓[2])、(R↓[3])的一头,电阻(R↓[2])的另一头与全波整流器(1)的负极端相连接,电阻(R↓[3])的另一头连接三极管(VD)的基极,三极管(VD)的发射极与电阻(R↓[2])的一头相连后与全波整流器(1)的负极端相连接,三极管(VD)的集电极同时与继电器(J↓[3])的一端及普通二极管(D↓[2])的一端相连接,继电器(J↓[3])、普通二极管(D↓[2])的另一头同时与发光二极管(D↓[1])及三端稳压(4)的一端相连接;继电器(J↓[3])公共点c、c′连接电解电容(C↓[1])、(C↓[2])后又与线圈(J↓[1])、(J↓[2])的一端相连接,线圈(J↓[1])、(J↓[2])的另一端连接全波整流器(1)的负极端,继电器(J↓[3])的常开点b连接在电容(C↓[1])与线圈(J↓[1])之间,继电器(J↓[3])的常闭点b′连接在电容(C↓[2])线圈(J↓[2])之间;交流电源的一极连接电阻(R↓[6])的一头,电阻(R↓[6])的另一头连接整流二极管(D↓[3])的一端,整流二极管(D↓[3])的另一端接常开触点E后连接微型电动机M的一端,交流电源的另一极接常开触点F后连接微电动机M的另一端;全波整流器(1)的正极接常开触点B后连接微型电动机M的一端,全波整流器(1)的负极接常开触点A后连接微型电动机M的另一端;微型电动M安装在面罩(8)上,面罩(8)上的黑镜片(7)与平面齿条(6)粘合,传动齿轮(5)装配在微型电动机M的转轴上,传动齿轮(5)与平面齿条(6)相啮合;在面罩(8)的两侧安装有通气孔(9)。(*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由电焊工使用及可自动移动面罩上黑镜片以开打或关闭视孔的新型电焊工面罩。
技术介绍
在本技术之前,电焊工在焊接金属时都携带一种手持式面罩,在这种面罩上能挡住电焊光的黑色镜片通常是固定而不移动的。当不焊接金属时操作人员必须将此面罩挪开,动作起来很不方便,既不利于电焊工视力健康,同时在一些特殊焊接场合这种老式面罩无济于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根据需要可方便地将电焊工面罩上的黑镜片向上或向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黑镜片上视孔的新型电焊工面罩,这种新型电时工面罩对原有面罩本身不作很大修改,只是安装在它上面的黑镜片可以上下移动,为实现这种移动设计了一套控制电路。为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案所述的新型电焊工面罩主要由两部份组构成面罩本体及控制面罩上黑镜片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视孔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又分为三个部份--电子稳压部份、电机正转或反转控制部份及主电路供给部份。电子稳压部份由全波整流器、电子稳压器、电子光控翻转器三个环节。全波整流器把输入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电压输出,输出的直流电压一部份作为控制电路电源,另一部份作为微型电动机的上升驱动电源。电子稳压器则把10~80V范围内不断变动的直流电压稳定为12V的直流电压;电子光控翻转部份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及一个开关三极管构成一个单管放大电路。至于微型电机正、反转主要由线圈J1、J2及电容C1、C2继电器J3的六个触点构成,线圈J1、J2的接通与关闭可使面罩上的黑镜片上升或下降,达到关闭或打开面罩上视孔的目的。而主电路供给部份由常开触点A、B、E、F及整流二极管及限流电阻构成,使微型电正转或反转。微型电动机安装在面罩上,在微型电动机转轴的一头装配一个传动齿轮,此传动齿轮与粘合在面罩黑镜片上的平面齿条相啮合,当微型电动机正转或反转时,带动传动齿轮转动,它的转动又可带动平面齿条及与固连的黑色镜片上下移动,实现打开或关闭面罩视孔的目的,为便于通气,在面罩上还制作通气孔。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提供的新型电焊工面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②适用于各种场合,尤其能解决许多特殊场合的金属焊接。③在操作过程中,焊接金属起弧光时,黑镜片上升能关闭视孔,停焊电弧光熄灭时,黑镜片下移打开视孔,可保护操作者的眼睛不被电弧光刺伤,有利于操作者的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新型电焊工面罩的电路控制布置示意图,亦为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附图。图2为面罩上实现黑色镜片上下移动的微型电动机与黑色镜片相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案所述的新型电焊工面罩由面罩本体和控制面罩上黑镜片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面罩视孔的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此控制电路由三个部份组成一一电子稳压部份、微型电动机正反转控制部份及主电路供给部份。而电子稳压部份包括全波整流器1、电子稳压器及电子光控翻转器三个环节。电子稳压器由电阻R1、高频限流圈2、三端稳压器3、4组成,而电子光控翻转部份由发光二极管D1、开关三极管VD、普通二极管D2及继电器J3组成。全波整流器1的规格型号为2CZ10A/300V,为市场上可售到的产品,高频限流圈2及规格型号为7824、7812的三端稳压器3、4亦为可购到的产品。全波整流器1的进端连接交流电源,交流电压经全波整流器1整流成直流电压后由输出端输出。全波整流器1的正极端接电阻R1的一头,电阻R1的另一头连接高频限流圈2的一端,高频限流圈2的另一端与三端稳压器3的一端口相连,三端稳压器3的中间端口连接全波整流器1的负极端,而三端稳压器3的另一端口与三端稳压器4的一端口相连,三端稳压器4的中间端口连接全波整流器1的负极端,三端稳压器4的另一端口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一头,发光二极管D1的另一头同时连接电阻R2、R3的一头,电阻R2的另一头又与全波整流桥1的负极端相连接,而电阻R3的另一头连接开关三极管VD的基极,三极管VD的发射极与电阻R2的一头相连后又与全流整流器1的负极端相连接;三极管VD的集电极同时与继电器J3的一端及普通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3、普通二极管D2的另一头同时与发光二极管D1及三端稳压器4的一端相连接。全波整流器1的作用是把输入的交流电压变成直流电压输出,它输出的直流电压一部份作为电子稳压器的线路电源,另一部份作为微型电动机M的上升驱动电源。由全波整流器1输出的直流电压经由三端稳压器3与4连续稳压后能把10~80V范围内不断变动的直流电压稳定为12V的直流电压输送到下步的电子光控翻转部份。由三端稳压器4输出的直流电压讯号送到由发光二极管D1及开关三极管VD构成的单管放大电路将讯号送到可使微型电机M正、反转动作的正反转控制部份,这部份包括电解电容C1、C2及线圈J1、J2等。继电器J3的六个触a、b、c及a′、b′、c′,这六个触点控制线圈J1、J2工作。继电器J3的公共点c、c′连接电解电容C1、C2后再与线圈J1、J2的一端连接,而线圈J1、J2的另一端又连接全波整流器1的负极端。继电器J3的常开点b连接在电容C1与线圈J1之间,继电器J3的常闭点b′连接在电容C2与线圈J2之间。微型电动机M的主电路供给部份有两条电路一条电路由交流电源的一极连接限流电阻R6的一头,限流电阻R6的另一头连接整流二极管D3的一端,整流二极管D3的另一端接常开触点E后连接微型电M的一端,交流电源的另一极接常开触点F后连接微型电动机M的另一端,构成一回路,可使微型电动机M转动;另一条电路由全波整流器1的正极接常开触点B后接微型电动机M的一端,全波整流器1的负极接常开触点A后连接微型电动机M的另一端,构成一回路,可使微型电动机M转动。除此,在电路连接时使触点A、F接微型电动机M的一端,而让触点B、E接微型电动机M的另一端。在面罩8上固定有黑镜片7,黑镜片7与平面齿条6粘合在一起,微型电动机M安装在面罩8上,在面罩8的两侧安装有通气孔9,在微型电动机M转轴的一头装配一个传动齿轮5,传动齿轮5与平面齿条6相啮合。装配时,可将电子稳压部份、微型电动机正反转控制部份及主电路供给部份装在一个盒内,便于操作者携带。当操作者开始电焊金属材料时,电弧光产生,电弧光照射到发光二极管D1上,此时三极管VD处于导通与放大状况,同时使继电器J3及线圈J2接通,线电器器J3公共点c′与常开点a′接通,此时常开触E、F断开,由全波整流器1的负极端经常开触点A连接微型电动机M的一端,而常开点a′又与全波整流器1的正极端相连,此正极端经常开触点B接通微型电动机M的另一端,使微型电动机M正转。微型电动机M的正转带动连接于转轴上的传动齿转5转动,因传动齿轮5同平面齿条6的齿相啮合,所以平面齿条6跟随移动,平面齿条6的移动又带动与它粘合在一起的黑镜片7向上移动,关闭面罩8上的视孔,使电弧光不刺伤操作者的眼睛。当电焊工作停止时,无电弧光产生,此时线圈J1接通,继电器J3的常闭点a与公共点c接通,线圈J2断开,发光二极管D1及三极管VD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常开触点A、B断开,由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电压经限流电阻R6及整流二极管D3及常开触点E、F后接通微型电动机M的两端,使微型电动机M反转,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华,康芝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玉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