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国秦专利>正文

耳道清洁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219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供清洁耳道内污垢的耳道清洁棒,其棒体后段成六角形手柄部,前段成圆形棒,并在该圆形棒前端段表面涂布有一层粘性薄膜,又在该粘性薄膜层外侧套有一保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耳垢清除效率高,使用时不会发生疼痛现象,更不会伤害耳道;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粘性薄膜层不易沾污、变质,做到清洁卫生,保护健康。(*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个人卫生用具,是一种供清洁耳道内污垢的耳道清洁棒。人体耳朵内都会积聚耳垢、油垢等污垢,必须经常施以挖取清除,以维护耳道通畅,身体健康。一般用于挖取清除耳垢的工具有耳挖子、棉花棒等。习用耳挖子基本上为金属材质、木质或塑料材质制成,耳挖子整体制成一长条状,以便于深入耳朵之耳道内清除耳垢,然方式系施力挖扒抓触耳道内皮肤,容易造成疼痛、伤害,不是一种好方式。棉花棒基本上为在细状竹棒或塑料棒前端头部包覆以棉花,以便于深入耳道中清除耳垢,然而棉花棒无明显的耙取部,亦无粘着力,因此用棉花棒清除耳垢的效果不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道清洁棒,使之既能有效地清除耳道内的耳垢,而且也不会引起疼痛,更不会造成伤害。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其棒体后段成六角形手柄部,前段成圆形棒,本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圆形棒前端段表面涂布有一层粘性薄膜,并在该粘性薄膜层外侧套有一保护套。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在圆形棒与粘性薄膜间再设置一软体层,以使本技术能与耳道柔软地接触,产生清除耳道污垢时的舒服感。如上结构的本技术,由于其圆形棒前端段上的粘性薄膜层对耳道内的耳垢具有一定的吸附力,凡其所到之处均能把耳垢粘附除净,耳垢清除效率高,不会产生扒、挖力,故使用时不会发生疼痛现象,更不会伤害耳道;并且,套在圆形棒上的保护套把粘性薄膜层与外界隔开了,则粘性薄膜层不易沾污、变质,做到清洁卫生,保护健康,使用本技术时拉除保护套即可。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生产组装产品立体图。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由图1、图2见,本实施例耳道清洁棒之棒体后段成六角形手柄部4,前段成圆形棒1,并在该圆形棒1前端段表面涂布有一层粘性薄膜2,又在该粘性薄膜层2外侧套有一保护套3。本技术清洁棒可以单根生产,也可以成排生产成组装产品,由图3可见,此时采用塑胶射出成型法制成一排数支平行相隔排列的清洁棒,各单个棒体以其六角形手柄部4的后端连接在一连结段5上,使用时一根根拉下来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耳道清洁棒,棒体后段成六角形手柄部,前段成圆形棒,其特征在于在圆形棒的前端段表面涂布有一层粘性薄膜,并在该粘性薄膜层外侧套有一保护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耳道清洁棒,其特征在于在圆形棒与一层粘性薄膜间还设置有一软体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供清洁耳道内污垢的耳道清洁棒,其棒体后段成六角形手柄部,前段成圆形棒,并在该圆形棒前端段表面涂布有一层粘性薄膜,又在该粘性薄膜层外侧套有一保护套。本技术的耳垢清除效率高,使用时不会发生疼痛现象,更不会伤害耳道;并且本技术中的粘性薄膜层不易沾污、变质,做到清洁卫生,保护健康。文档编号A61F11/00GK2405570SQ0021629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5日专利技术者黄国秦 申请人:黄国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道清洁棒,棒体后段成六角形手柄部,前段成圆形棒,其特征在于:在圆形棒的前端段表面涂布有一层粘性薄膜,并在该粘性薄膜层外侧套有一保护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秦
申请(专利权)人:黄国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