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快慢牵引床,包括床体、床架、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牵引装置包括慢牵机构和快牵机构,慢牵机构的慢牵框架架支于滚轮上,快牵机构的快牵框架的纵杆装于慢牵框架的纵套内,床体安装在牵引装置的上方;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安装在床架与床体之间,所述的床体由前、后两节构成,该前床体通过竖向的支撑杆连接在其下方的快牵框架的两端;所述的后床体的前端与床架通过纵横偏转机构连接。采用两段床体通过纵横偏转机构相互连接,并将前床体与牵引装置直接连接,不仅简化了结构,并且使后床体具有横向和轴向偏转的功能,更复合人体生理要求,并可满足特殊的治疗要求;机械缚胸臂可以自动缚胸,操作简便,缚力一致性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慢牵引床,主要供治疗患有腰、颈、椎、膝踝关节疾病之用。特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椎体骨质增生,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平衡失调,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软骨炎、膝关节狭窄等。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有一种多功能快慢牵引床(专利号为ZL00201317.7),其主要结构包括三段床体、床架、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前床体的下方安装升降机构,后床体固定连接在床架上。其不足之处在于三段床体导致结构复杂,且不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采用缚带将病人的胸部绑在床体上,其缺点是每次操作非常麻烦,固定的力量不易掌握,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快慢牵引床,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且不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采用缚带固定病人操作麻烦,且固定的力量不易掌握,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的包括床体、床架、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牵引装置包括慢牵机构和快牵机构,慢牵机构的慢牵框架架支于滚轮上,快牵机构的快牵框架的纵杆装于慢牵框架的纵套内,床体安装在牵引装置的上方;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安装在床架与床体之间,所述的床体由前、后两节构成,该前床体通过竖向的支撑杆连接在其下方的快牵框架的两端;所述的后床体的前端与床架通过纵横偏转机构连接。所述的纵横偏转机构包括外套管、内轴和铰链,外套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床架的上面,内轴的一端滑动插入外套内,内轴的另一端铰接在后床体的下面。在所述的前床体的中前部安装有缚胸机械臂。所述的缚胸机械臂包括一条两端相对设置的伸曲臂和驱动机构,该伸曲臂包括铰链、复原弹簧、收缩绳和转向槽轮,在两条铰链相邻的一侧垂直连接有多个均布的弹簧基座,在每一基座之间连接一个复原弹簧,收缩绳贯穿于所有复原弹簧的轴心和基座,在该收缩绳的下端绕过转向槽轮后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副和双槽轮,所述的两端伸曲臂的收缩绳的下端分别自机械臂中部穿过固定在双槽轮的两个槽轮内,双槽轮的轴通过传动副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的传动副为蜗轮蜗杆机构,蜗轮与所述的双槽轮的轴连接,蜗杆与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两段床体通过纵横偏转机构相互连接,并将前床体与牵引装置直接连接,不仅简化了结构,并且使后床体具有横向和轴向偏转的功能,更复合人体生理要求,并可满足特殊的治疗要求;机械缚胸臂可以自动缚胸,操作简便,缚力一致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牵引装置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机械缚胸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前床体3、后床体4、床架9、牵引装置A和升降机构B。牵引装置为现有技术,它包括慢牵机构和快牵机构,慢牵机构的慢牵框架20架支于滚轮22上,滚轮22位于轨道7之间。快牵机构的快牵框架27的纵杆装于慢牵框架20的纵套内。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安装在床架9上端,前床体3通过4根竖向的支撑杆10连接在其下方的快牵框架27的两端,后床体4的前端与床架9的后部上端通过纵横偏转机构8连接。移动机构21与安装在慢牵框架20上的螺母(蜗轮)25传动连接;在慢牵框架20中部的下方连接有快牵长度调整机构29;在慢牵框架20后部的下方连接有偏心轮机构28(包括偏心轮31、碰轮32、偏心轮轴33)。所述的牵引装置A和升降机构B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的纵横偏转机构8包括外套管81、内轴82和铰链83,外套管8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床架9的上面,内轴82的一端滑动插入外套81内,内轴82的另一端通过铰链83铰接在后床体4的下面。在所述的前床体3的中前部安装有缚胸机械臂1。参见图3,所述的缚胸机械臂1包括一条两端相对设置的伸曲臂A和驱动机构B,该伸曲臂A包括铰链11、复原弹簧12、收缩绳15和转向槽轮16,在两条铰链11相邻的一侧垂直连接有多个均布的弹簧基座13,在每一基座13之间连接一个复原弹簧12,收缩绳15贯穿于所有复原弹簧12的轴心和基座13,收缩绳15的上端与最上端的弹簧基座13连接,收缩绳15的下端绕过转向槽轮16后与驱动机构的双槽轮4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8、传动副17(蜗轮蜗杆机构)和双槽轮14,所述的收缩绳15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双槽轮14的两个槽轮内,在双槽轮14向一个方向转动时,两根收缩绳15同时松紧。双槽轮15的轴通过传动副17与电机18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本技术利用人工或电机为动力,通过收缩绳带动铰链向内弯曲收缩,从而达到将人体胸部与床面相互绑紧的目的,并可利用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特性防止松脱。当电机反向旋转时,铰链在复原弹簧的恢复弹力的作用下伸开复原。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缚力一致性好。权利要求1.一种三维快慢牵引床,包括床体、床架、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牵引装置包括慢牵机构和快牵机构,慢牵机构的慢牵框架架支于滚轮上,快牵机构的快牵框架的纵杆装于慢牵框架的纵套内,床体安装在牵引装置的上方;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安装在床架与床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由前、后两节构成,该前床体通过竖向的支撑杆连接在其下方的快牵框架的两端;所述的后床体的前端与床架通过纵横偏转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快慢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横偏转机构包括外套管、内轴和铰链,外套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床架的上面,内轴的一端滑动插入外套内,内轴的另一端铰接在后床体的下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维快慢牵引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床体的中前部安装有缚胸机械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快慢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缚胸机械臂包括一条两端相对设置的伸曲臂和驱动机构,该伸曲臂包括铰链、复原弹簧、收缩绳和转向槽轮,在两条铰链相邻的一侧垂直连接有多个均布的弹簧基座,在每一基座之间连接一个复原弹簧,收缩绳贯穿于所有复原弹簧的轴心和基座,在该收缩绳的下端绕过转向槽轮后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快慢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副和双槽轮,所述的两端伸曲臂的收缩绳的下端分别自机械臂中部穿过固定在双槽轮的两个槽轮内,双槽轮的轴通过传动副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快慢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副为蜗轮蜗杆机构,蜗轮与所述的双槽轮的轴连接,蜗杆与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专利摘要一种三维快慢牵引床,包括床体、床架、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牵引装置包括慢牵机构和快牵机构,慢牵机构的慢牵框架架支于滚轮上,快牵机构的快牵框架的纵杆装于慢牵框架的纵套内,床体安装在牵引装置的上方;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安装在床架与床体之间,所述的床体由前、后两节构成,该前床体通过竖向的支撑杆连接在其下方的快牵框架的两端;所述的后床体的前端与床架通过纵横偏转机构连接。采用两段床体通过纵横偏转机构相互连接,并将前床体与牵引装置直接连接,不仅简化了结构,并且使后床体具有横向和轴向偏转的功能,更复合人体生理要求,并可满足特殊的治疗要求;机械缚胸臂可以自动缚胸,操作简便,缚力一致性好。文档编号A61F5/045GK2766806SQ20052000123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0日专利技术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快慢牵引床,包括床体、床架、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牵引装置包括慢牵机构和快牵机构,慢牵机构的慢牵框架架支于滚轮上,快牵机构的快牵框架的纵杆装于慢牵框架的纵套内,床体安装在牵引装置的上方;牵引装置和升降机构安装在床架与床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由前、后两节构成,该前床体通过竖向的支撑杆连接在其下方的快牵框架的两端;所述的后床体的前端与床架通过纵横偏转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清风,
申请(专利权)人:卞清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