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电铸轴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1582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铸轴承,使微粒子(6)分散保持于电铸部(4),形成使从电铸部(4)的外周面(4a2)露出的微粒子(6)熔融并与树脂部(5)一体化而得到的微小突部(60)。该微小突部(60)进入在电铸部(4)上形成的微粒子痕(4c)而发挥锚效果,由此能够提高树脂部(5)与电铸部(4)的固定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电铸部且在该电铸部与轴构件之间形成有径向轴承间隙的电铸轴承。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铸轴承通过如下方法形成使金属在靠模轴的外周 析出而形成电铸部,并将该电铸部插入而利用树脂进行注塑成形。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565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通常,由于树脂与金属的密着力不高,因此在上述那样将电铸部插入而利用树脂 进行注塑成形的电铸轴承中,电铸部与树脂部的固定力存在问题。尤其如专利文献1所示 的电铸轴承那样,在电铸部的外周面与树脂部的内周面都为圆筒面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提 高两者的固定力的措施。但是,若要将树脂部由与电铸部的固接力高的材料形成,则树脂部 的材料选择的范围窄,存在不能够满足树脂部所要求的轴承特性的顾虑。另外,若不能够确保电铸部与模成形部之间有充分的结合力,则在将模成形部成 形后的脱模时或靠模的分离时等,由于通过推出销等挤压机构对电铸轴承的端面、实质上 模成形部的端面施加的相当量的加压力,或者在使用中由于施加的轴向的冲击载荷等,可 能使电铸部与模成形部分离。如此,若不能够确保两部分之间有充分的结合力,则制造时需 要特别的注意,从而可能导致制造成本昂贵,另外存在不能够确保轴承装置所需要的耐久 寿命的顾虑。以提高两部件之间的结合力为目的,也可以另外实施粗糙面加工等,但是不能 够避免制造成本的昂贵。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将电铸部与树脂部牢固地固定的电铸轴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铸轴承,其具备内表面形成轴承面的电铸 部和将电铸部作为插入部件进行注塑成形而形成的树脂部,所述电铸轴承的特征在于,使 微粒子分散保持于电铸部,并使从电铸部中的与树脂部接触的面露出的微粒子熔融而与树 脂部一体化。如此,本专利技术的电铸轴承中,使保持在电铸部且从与树脂部接触的面露出的微粒 子熔融而与树脂部一体化。由此,在电铸部的外表面中存在微粒子的部位形成有凹部(微 粒子痕),该微粒子痕被与树脂部一体化的微粒子(微小突部)填满。通过进入该电铸部的 微粒子痕的树脂部的微小突部发挥着锚效果,能够提高树脂部与电铸部的固定力。此时,若由同种树脂材料形成微粒子与树脂部,则在树脂部的注塑成形时,通过使 树脂材料与从电铸部的表面露出的微粒子接触而能够使微粒子熔融。之后,通过使熔融的 材料冷却固化,能够不需要另外的工序就将微粒子与树脂部一体化。此外,所谓同种树脂材 料是指基底树脂、填充材料及基底树脂与填充材料的配合比例中至少基底树脂的种类一致 的材料。上述的轴承可以如下这样制造。首先,使微粒子分散保持于电铸部,使该微粒子的 一部分从电铸部的表面露出。例如通过在分散有微粒子的溶液中析出电铸部,能够使微粒 子分散保持于电铸部。将该电铸部配置在模具的内腔内,若将树脂部的材料注射到该内腔 内,则通过注射材料使在电铸部的表面露出的微粒子熔融。之后,熔融的微粒子冷却固化而 与树脂部一体化,从而将电铸部与树脂部一体成形。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铸轴承,其具备轴构件;电铸部,其 内周面与轴构件的外周面隔着径向轴承间隙对置;树脂部,其覆盖电铸部且与电铸部密接, 所述电铸轴承的特征在于,在树脂部中的至少与电铸部接触的面设置高密着力部,所述高 密着力部比树脂部的其它区域相对于电铸部的密着力大。如此,通过在树脂部的与电铸部接触的面设置高密着力部,能够确保电铸部与树 脂部之间高的防脱耐力,另一方面,树脂部的其它区域可以由满足成形性、低排气性、耐油 性等树脂部所要求的轴承特性的树脂形成,能够使防脱耐力与轴承特性两者并存。当在树脂部与电铸部的接触部随机地设置高密着力部时,由于树脂部的其它部分 (低密着力部)进入高密着力部之间的间隙而发挥锚效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铸部与 树脂部之间的防脱耐力。为了提高与成形模具的脱模性,在树脂部的材料中大多含有脱模剂。相对于此,由 于在本专利技术的电铸轴承的树脂部中的与电铸部的接触面上设置的高密着力部与成形模具 未接触,因此高密着力部中的脱模剂的含有比例能够为0或者比树脂部的其它区域小,从 而能够得到树脂部与电铸部的高密接性。这样的电铸轴承例如能够在使树脂分布于电铸部的表面而形成高密着力部之后, 通过镶嵌成形来形成树脂部的其它区域。此时,若将高密着力部与树脂部的其它部分(低 密着力部)由同种树脂材料形成,则接触注射材料而使高密着力部的一部分熔融,之后进 行冷却固化,从而能够将电铸部与树脂部一体化。此外,所谓同种树脂材料是指基底树脂、 填充材料及基底树脂和填充材料的配合比例中至少基底树脂的种类一致的材料。如上所述,当通过注射材料使高密着力部熔融时,若高密着力部完全熔融而与注 射材料混合,则可能高密着力部相对于电铸部的密着力下降。因此,若将高密着力部由具有 比低密着力部熔点高的材料形成,则通过低密着力部的注射材料能够避免高密着力部熔融 的情况。进而,若将高密着力部由具有比低密着力部的材料的注射温度高的熔点的材料形 成,则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上述的不良情况。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电铸轴承,其具备在内周具有轴承 面的电铸部和将电铸部插入进行模成形的模成形部,所述电铸轴承的特征在于,在电铸部 的一端外周形成有径向尺寸朝向所述一端逐渐缩小的缩径面。此外,在此所说的电铸部除 了通过按照电解镀的方法形成的电铸部以外,还包括通过按照非电解镀的方法形成的电铸 部。如此,若在电铸部的一端外周形成径向尺寸向所述一端逐渐缩小的缩径面,则模 成形部与插入的电铸部的外周面中的缩径面以面对的形式一体地模成形。因此,即使在脱 模时或靠模分离时对模成形部施加轴向的加压力的情况,或在使用中施加轴向的冲击载荷 的情况,都能够通过电铸部与模成形部在轴向上卡合来限制两者的轴向的相对移动。由此, 能够实现电铸部与模成形部之间的结合力的提高,有效地防止两者的分离。可以在电铸部的一端内周形成径向尺寸向所述一端逐渐扩大的扩径面。该扩径面 能够作为将轴插入电铸轴承的内周时的引导面使用,另外,尤其将该电铸轴承用于流体轴 承装置使用时,能够在该扩径面与插入电铸轴承的内周的轴之间形成呈锥形形状的空间。 呈锥形形状的空间能够作为以填满轴承内部的润滑流体(例如,润滑油)的泄漏防止为目 的而设置的锥形密封部使用,另外还能够作为向轴承间隙供给润滑油的油积存部使用。扩径面的表面性状可以与轴承面的表面性状不同。这样的结构如后所述,能够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相对于能够由电铸部的与靠模的分离面构成的轴承面,而由电铸部的与 在靠模表面设置的掩蔽部的分离面构成扩径面。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伴随电铸部的析出 成形,在电铸部的端部内周自然地形成锥面(扩径面)的主旨,但是该方法很难高精度地 形成扩径面,尤其是假设将电铸部的扩径面作为形成密封部或油积存部中的一方的面使用 时,很难进行适当的油量管理,由此不优选。相对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通过预先将掩蔽 部的一端形成高精度的扩径面,以与其相对应的形状使电铸部的扩径面高精度化。因此,能 够适当地进行油量管理等,因而优选。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的其它课题,提供一种电铸轴承的制造方法,其中,电铸轴承 具备在内周具有轴承面的电铸部和将电铸部插入而进行模成形的模成形部,所述电铸轴承 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铸轴承,具备:轴构件;电铸部,其内周面与轴构件的外周面隔着径向轴承间隙对置;树脂部,其是将电铸部作为插入部件进行注塑成形而形成的,所述电铸轴承的特征在于,微粒子分散保持于电铸部,电铸部中的从与树脂部接触的面露出的微粒子熔融而与树脂部一体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森功山本康裕日比建治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