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0687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二次电池包括:单位电池(25),具有形成为板状的电解质层(27)、在电解质层(27)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的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28)、在电解质层(27)的第二主表面上形成的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26);以及导电层(29),设置在单位电池(25)之间;二次电池(4)层积了多个单位电池(25)和多个导电膜(29),根据二次电池(4)内的温度分布来设定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的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多个单位电池而构成的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如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 — 031255号公报、特开 2004_095400号公报、特开2005 — 174691号公报、特开2005—050756号 公报、以及特开2005—011660号公报等中提出的间隔着集电板层叠多个 电池单元而构成的二次电池,所述电池单元在电解质层的表面形成了正极 和负极。这种二次电池被用作蓄电池,通过在正极与负极之间产生的电极反应 来进行放电。在如上所述的二次电池中,二次电池的内侧和端部侧的散热效率不 同,存在着越靠近二次电池的内部温度越高的倾向。因此,存在以下问 题位于二次电池的内部的电池单元的电极反应活跃,因而位于二次电池 的内部的电池单元会提前劣化,从而导致二次电池的整体的寿命变短。并且,即使在各单元电池正常驱动的情况下,根据二次电池内的温度 分布,各电池单元的输出电压相互之间也会产生偏差。因此,即使能够通 过读出(sensing)各电池单元的输出电压来检测出偏离了预定电压的电池 单元,也难以判断出偏离的原因是由于该电池单元的故障而造成的还是由 于温度而造成的。这样,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单位电池(25),具有形成为板状的电解质层(27)、在所述电解质层(27)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的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28)、在所述电解质层(27)的第二主表面上形成的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26);以及  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单位电池(25)之间; 所述二次电池层积了多个所述单位电池(25)和多个所述导电层, 根据所述二次电池内的温度分布来设定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和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浓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好志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