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光辉专利>正文

节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0627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电器,其包括金属外壳、安装于金属外壳上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设于金属外壳内部的功率器件及散热器,所述功率器件连接设有三相控制的输入、输出接线,所述节电器还设有双向可控硅及受所述双向可控硅控制的单向可控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点器能使得电动机大幅节能,同时也起到了保护电机的功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电器,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降低电机能耗的节电器。
技术介绍
自从电机于一百年前面世至今,它已成为全球最为常用的工业生产设备之一,就 因为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及高效能等种种优点,在未来它仍然会被广泛地应用。可是,它存 在的最大问题是高起动电流及它未能在启动和运行时将电机扭力配合负荷扭力。在电机启 动时,电机会产生150-200%的扭力方可于瞬间将转速提升至最高速,这样容易导致电机受 损,且启动时它可耗用高达8倍的标称电流,影响供电电压的稳定性,它亦是电机能耗最高 的因素之一。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节能的节电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节电器,其可有效降低电机的能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电器,其包括金属外 壳、安装于金属外壳上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设于金属外壳内部的功率器件及散热器,所述功 率器件连接设有三相控制的输入、输出接线,所述节电器还设有双向可控硅及受所述双向 可控硅控制的单向可控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外壳包括第一半壳及与所述第一半壳组 合的第二半壳。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功率器件及散热器均设于所述第二半壳内, 所述第一半壳上设有电流表及电压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节电器进一步包括模拟/数字转换芯片及若 干受所述模拟/数字转换芯片驱动的光耦。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节电器设有一直流稳压电源,该直流稳压电 源由变压器、二极管、电解电容及三端稳压器构成。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节电器的有益效果是帮助电动机能实现有效的 节能,同时也起到保护电机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节电器的内部布局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节电器的正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节电器的工作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内部的节电器100,其包括金属外壳10、安装于金属外壳10上的电压表11和电流表12、设于金属外壳10内部的功率 器件13及散热器14。请参阅图1、2所示,所述金属外壳10遮罩于外围,其可根据节电器的尺寸大小而 改变尺寸。该金属外壳10分两层安装固定,其包括第一半壳15及与第一半壳组装的第二 半壳16。所述金属外壳10内设有一控制电路驱动板17,该控制电路驱动板17两端固定于 所述第一半壳15内,以保证控制电路驱动板17隔离强电而安全工作。所述电压表11与电 流表12设于所述第一半壳15外表面上。所述功率器件13与散热器14均设于所述第二半壳16内,且功率器件及散热器均 连接有可控硅18,所述功率器件可控硅设有三相控制的六个输入、输出接线,该六个接线端 子用铜排19引出,便于设备安装接线,其中,输入线为Ll、L2、L3,输出线为U、V、W,所述铜 排19和所述散热器可控硅18用螺杆固定在一起,并安装固定在第一半壳15与第二半壳16 上的绝缘卡套20上。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节电器的工作原理图,为了叙述方便,图中以单相 触发控制为例(三相原理相同)。在图3中,该节电器还设有直流稳压电源、时钟振荡器及 信号检测器。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由变压器Bi、二极管D5/D6、电解电容C5/C6及三端稳压器 7805构成,用来为芯片ADC0804及光耦M0C3083提供稳定的+5V工作电压。所述时钟振荡 器CD4069包括两个由R1、R2、C1组成的反相器。R3、R4为芯片ADC0804提供的参考工 作电压,以保证模拟/数字转换芯片ADC0804稳定的工作。由D1、D2、D3、D4电流互感器LH 及R15、C3、R16构成感应电流信号线性电压信号检测器,通过Wl输入给芯片ADC0804直流 电压信号,用于分析判断电动机 电流的工作状态。电动机 的负载电流工作状态转变成8 位二进制数DBO、DB1、DB2、DB3、DB4、DB5、DB6及DB7,其中,DB4至DB7为高四位的二进制 代码值,用于驱动4只光耦MOC 3083,从而完成在不同负载电流状态下R9、R10、R11、R12等 效电阻值的变化,以触发控制双向可控硅KS,从而使KS的移相跟随负载电流的变化,驱动 单向可控硅KP1、KP2使电动机的端电压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所述双向可控硅 KS移相触发电路由DB3、C4、R13、R14、Rll、RIO、R9构成。FR为热保护控制开关,当设备发 生过流过载时,能适时切断ΚΡ1、ΚΡ2电压输出,从而保护电动机。电动机额定功率的大小取 决于ΚΡ1、ΚΡ2的电流电压的参数值。本技术所述的节电器具有如下特点1、所述单向可控硅ΚΡ1、ΚΡ2的受控极 GU G2,受双向可控硅KS直接移相触发控制的连接方式。2、采用二进制代码直接驱动光耦 M0C3083来改变R9、R10、R11、R12串联等效电阻值,进而使双向可控硅KS移相控制的方法。 3、采用模拟/数字转换芯片ADC0804及LH组成的数字信号检测控制原理。4、在电动机额 定电流60 %以下分配电压为额定电压75 %,然后负载电流在60 % -100 %,实施电压分配 75% -100%额定电压分配的方式。5、由KP1、KP2单向可控硅所形成的三相、单相的新型相 控节电装置。本技术所述的节电器的控制方法是在节电器内串入单相或三相电动机电源 输入端,实施分配电能的目的(控制电压及电流),从而达到电动机的节能运行,使在电动 机50%的负载电流状态下保持75%的工作电压,当电动机的负载电流增加时,电动机的电 压自动升高,负载减小时电压自动降低。这样就可以根据电动机的负载变化自动调节电动 机输入功率,达到节电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 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 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节电器,其包括金属外壳、安装于金属外壳上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设于金属外 壳内部的功率器件及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器件连接设有三相控制的输入、输出接 线,所述节电器还设有双向可控硅及受所述双向可控硅控制的单向可控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第一半壳及与所述 第一半壳组合的第二半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器件及散热器均设于所述第 二半壳内,所述第一半壳上设有电流表及电压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电器进一步包括模拟/数字转 换芯片所述模拟/数字转换芯片驱动的光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电器设有一直流稳压电源,该直 流稳压电源由变压器、二极管、电解电容及三端稳压器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电器,其包括金属外壳、安装于金属外壳上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设于金属外壳内部的功率器件及散热器,所述功率器件连接设有三相控制的输入、输出接线,所述节电器还设有双向可控硅及受所述双向可控硅控制的单向可控硅。本技术节点器能使得电动机大幅节能,同时也起到了保护电机的功效。文档编号H02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电器,其包括金属外壳、安装于金属外壳上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设于金属外壳内部的功率器件及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器件连接设有三相控制的输入、输出接线,所述节电器还设有双向可控硅及受所述双向可控硅控制的单向可控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许光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