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396874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血管,人工血管的具有较粗的中段,构成探头插入位置,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建立体外侧枝循环可最小化对实验动物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粗的人工血管可供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的置入,使操作更简便。人工血管的直径可按需调整,平衡实验需求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血管内置仪器或探头的相对位置可保持不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用于血管内置仪 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
技术介绍
在生物学或生物医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将某些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置入动物的 血管内。临床医学上应用的许多供检测或治疗用的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的体积相对较 大,在其临床研究前的动物实验阶段,经常因动物的血管比人类的血管细,血管内装置的直 径相对较大而导致动物实验数据与临床数据偏倚。比如,血管内置光纤血压传感器、血管内 血气分析仪等,这些装置的探头需要内置入血管,但其直径相对较大,可能无法插入小型动 物的目标血管,如果勉强插入动物的血管中,会减少或阻断局部血流,甚至影响整体血流动 力学,导致仪器应用或动物实验失败。现有的解决办法是以猪或猴等较大型动物代替小动 物,但是大型动物不仅来源有限、价格昂贵,而且常面临动物伦理冲突。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很多血管内置探头的外径较粗大,如果直接插入患者的动 脉,尤其是儿童,常会部分或完全阻塞所涉动脉,导致仪器临床应用失败。而且,有些光学传 感器的探头透光,外界杂光及探头本身的信号光都会进入光纤内,且进入的光强与探头所 处位置、环境相关。因此,这类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及环境需要固定才能可比较的测量,如果 直接插入动物的血管内,其相对位置很难固定,使信号不稳定。现有办法通常是改造光学探 头,使之不透光,以避免外界杂光干扰,但这些特殊处理会影响探头的性能,延长响应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插入血管 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以相对较粗的人工血管取代动物或患者自身的较细血管, 在体外建立侧枝循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 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血管,人工血管的具有较粗的中段,构成探头插入位置,可插入 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所述人工血管的左右两部分皆设有支路,支路较粗,支路的末端设有可供内置仪 器或其探头插入的端盖,可插入不同类型的内置仪器或其探头。本技术的原理是将人工血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动物或人的血管的向心端和远 心端,血液可从动物或人的血管的向心端经由人工血管流向血管的远心端,建立人工体外 侧枝循环。人工血管的中段较粗,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可插入其中,而不会阻断血流。本技术的优点是1、建立体外侧枝循环可最小化对实验动物血流动力学的影 响。2、较粗的人工血管可供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的置入,使操作更简便。3、人工血管的 直径可按需调整,平衡实验需求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血管内置仪器或探头的相对位置 可保持不变。附图说明图1为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体 外侧枝循环系统包括人工血管2,人工血管2的中段较粗构成探头插入位置6。所述人工血 管2的材料可选用生物相容性良好、质地适中的聚乙烯软管或聚氟乙烯管等。使用时,准备实验器材,以含肝素的生理盐水充灌人工血管2。麻醉新西兰家兔,固 定头颈及四肢,分离左侧颈总动脉1。以动脉夹分别夹闭被分离的颈总动脉的远端和近端。 取人工血管2,将其两端分别插入被分离的颈总动脉的向心端3和远心端4,以丝线结扎固 定。松开动脉夹,血液即通过人工血管流向远端。待应用的血管内置探头5插入人工血管 2的探头插入位置6,局部血流仍然通畅。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为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体 外侧枝循环系统包括人工血管2。所述人工血管2的左右两部分皆设有支路7,支路7的一 端设有供探头插入的端盖8。所述人工血管2的材料可选用生物相容性良好、质地适中的聚 乙烯软管或聚氟乙烯管等。实验准备如实施例1。麻醉大鼠,固定四肢与头颈。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先夹 闭左侧颈总动脉,将人工血管2的一端插入其向心端;再夹闭右侧颈总动脉,将人工血管的 另一端插入其远心端。结扎固定人工血管的两端,松开动脉夹,血流从左侧颈总动脉经由人 工血管流向右侧颈总动脉。探头5可插入端盖8,血流畅通。权利要求1.一种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血管(2),人 工血管(2)的具有较粗的中段,构成探头插入位置(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人工血管(2)的左右两部分皆设有支路(7),支路(7)的末端设有端盖(8)。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血管,人工血管的具有较粗的中段,构成探头插入位置,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本技术的优点是建立体外侧枝循环可最小化对实验动物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粗的人工血管可供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的置入,使操作更简便。人工血管的直径可按需调整,平衡实验需求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血管内置仪器或探头的相对位置可保持不变。文档编号A61D1/00GK201855315SQ20102058480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宋元林, 白春学, 蒋进军, 金伟中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血管(2),人工血管(2)的具有较粗的中段,构成探头插入位置(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春学宋元林蒋进军金伟中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