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振青专利>正文

分布式热电联产能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39260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布式热电联产能源系统,所述主蒸汽发生组件(1)和副蒸汽发生组件(2)安装于冷凝水箱(4)的下方,所述主蒸汽发生器(1.1)和副蒸汽发生器(2.1)分别通过主电磁阀二(1.3)和副电磁阀二(2.3)与冷凝水箱(4)相连,所述主蒸汽发生器(1.1)和副蒸汽发生器(2.1)分别通过主电磁阀三(1.4)和副电磁阀三(2.4)与缓冲汽包(6)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汽包(6)的出气口与发电机(3)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发电机(3)的出气口经冷凝器(8)与冷凝水箱(4)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布式热电联产能源系统,能耗低、节能环保且适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布式热电联产能源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有机热载体 炉加热导热工质的分布式热电联产能源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目前市面上的热电联产系统和独立供电系统基本上有以下几种1.使用化石燃料的内燃发电机,比如天然气发电机,柴油汽油发电机,这类机型一 般是做独立的供电系统,也可以改装为利用余热的热电联产机组。但要依赖化石燃料。2.燃气涡轮发电机,有已进入商品化阶段的燃气涡轮发电机,一般都实行热电联 产来达到较高的能源利用率。但也是利用化石燃料。3.目前的一些火力电站,在提供电能的同时也提供热能。其原料可以利用化石燃 料,也有利用生物质发电的。但此类电站必须有规模效应,体积和规模很大,不便于灵活的 移动和小规模的独立或应急供电。而且以上系统均还存在以下不足为了保证连续生产,均需要使用高压给水泵进 行工作介质的补充,这是由于工作时,蒸汽发生器内压力较大,在自然重力作用下,冷凝水 箱内的水无法回流至蒸汽发生器内,该高压给水泵不但增加了系统的能耗,且增加了噪音 和维护工作量及制造成本;同时,该类型的蒸汽动力系统,通常设置有一个体积较大的蒸汽 发生器,大型压力容器不但有很高的生产制造成本,且整个系统有较大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耗低、节能环保且适用范围广 的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其能够选用多种燃料,不依赖化石燃料,在有可燃物的地方都可就 地取材快速供给热能和电能,极大的满足了在灾害应急使用,减轻军队后勤压力,独立供电 等方面的需求;并且可以制造成大型或小型的独立移动式电站。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布式热电联产能源系统,所述系统包含 有主蒸汽发生组件、副蒸汽发生组件、发电机、冷凝水箱、缓冲汽包、高温循环组件、冷凝器 和蓄电池组件,所述主蒸汽发生组件和副蒸汽发生组件安装于冷凝水箱的下方,所述主蒸 汽发生组件包含有主蒸汽发生器、主电磁阀一、主电磁阀二和主电磁阀三,所述副蒸汽发生 组件包含有副蒸汽发生器、副电磁阀一、副电磁阀二和副电磁阀三,所述主蒸汽发生器和副 蒸汽发生器分别通过主电磁阀二和副电磁阀二与冷凝水箱相连,所述主蒸汽发生器和副蒸 汽发生器分别通过主电磁阀三和副电磁阀三与缓冲汽包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汽包的出 气口与发电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发电机的出气口经冷凝器与冷凝水箱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组件包含有机热载体炉、导热油箱和高温循环泵,所述有机热载体 炉的输入口与主蒸汽发生器和副蒸汽发生器的加热介质输出口相连,所述有机热载体炉的 输出口经导热油箱与高温循环泵相连,所述高温循环泵分别通过主电磁阀一和副电磁阀一 与主蒸汽发生器和副蒸汽发生器相连;所述蓄电池组件包含有蓄电池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控制器与发电机的电 源输出端相连,所述蓄电池与蓄电池控制器相连,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和高温循环泵的电 源输入口相连。本技术分布式热电联产能源系统,所述系统还包含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 统包含有传感器一、传感器二、传感器三、传感器四、控制器、传感器五和传感器六,所述控 制器的 控制端分别与主电磁阀一、主电磁阀二、主电磁阀三、副电磁阀一、副电磁阀二和副 电磁阀三相连,所述传感器一、传感器二、传感器三和传感器四分别设置于主蒸汽发生器、 副蒸汽发生器、冷凝水箱和蒸汽冷凝做功设备内,且所述传感器一、传感器二、传感器三和 传感器四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传感器五和传感器六分别安装于有机热载体炉和导热油箱 内,且所述传感器五和传感器六均与控制器相连。本技术分布式热电联产能源系统,所述发电机为涡轮发电机或螺杆膨胀发电 机,所述冷凝水箱顶部开有热水输出口和冷水输入口 ;所述主蒸汽发生组件的主蒸汽发生 器由若干蒸汽发生器并联而成,所述副蒸汽发生组件的副蒸汽发生器由若干蒸汽发生器并 联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蒸汽发生组件和副蒸汽发生组件轮流交替使用,当一组作为产生蒸汽时,另一 组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冷凝水箱中的水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该组蒸汽发生器中;因而 不再需要配备给水泵,不但降低了自身的能耗且只有极低噪音产生;同时,蒸汽发生器可由 若干组并联而成,因此降低了单个蒸汽发生器的体积,减小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增加了 其移动性,扩大了应用范围;传感器的应用使得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各个容器的温度、压力等 状态,以便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同时,有机热载体炉可通过选用不同的炉型而使用燃煤、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燃 料,有机垃圾、燃油、燃气,等作为燃料,应用范围极广;并且增加了蓄电装置对电磁阀和控 制器进行供电,可使得在无外接电源的场所使用本技术系统,大大增加了其环境适应 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蒸汽发生组件1、主蒸汽发生器1. 1、主电磁阀一 1. 2、主电磁阀二 1. 3、主电磁阀 三 1. 4 ;副蒸汽发生组件2、副蒸汽发生器2. 1、副电磁阀一 2. 2、副电磁阀二 2. 3、副电磁阀 三 2.4 ;发电机3;冷凝水箱4、热水输出口 4. 1、冷水输入口 4. 2 ;控制系统5、传感器一 5. 1、传感器二 5. 2、传感器三5. 3、传感器四5. 4、控制器 5. 5、传感器五5. 6、传感器六5. 7 ;缓冲汽包6 ;高温循环组件7、有机热载体炉7. 1、导热油箱7. 2、高温循环泵7. 3 ;冷凝器8 ;蓄电池组件9、蓄电池控制器9. 1、蓄电池9. 2。具体实施方式参见 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分布式热电联产能源系统,所述系统包含有主蒸汽 发生组件1、副蒸汽发生组件2、发电机3、冷凝水箱4、控制系统5、缓冲汽包6、高温循环组 件7、冷凝器8和蓄电池组件9,所述主蒸汽发生组件1和副蒸汽发生组件2安装于冷凝水 箱4的下方,所述主蒸汽发生组件1包含有主蒸汽发生器1. 1、主电磁阀一 1. 2、主电磁阀二 1. 3和主电磁阀三1. 4,所述副蒸汽发生组件2包含有副蒸汽发生器2. 1、副电磁阀一 2. 2、 副电磁阀二 2. 3和副电磁阀三2. 4,所述主蒸汽发生器1. 1和副蒸汽发生器2. 1分别通过主 电磁阀二 1. 3和副电磁阀二 2. 3与冷凝水箱4相连,所述主蒸汽发生器1. 1和副蒸汽发生 器2. 1分别通过主电磁阀三1. 4和副电磁阀三2. 4与缓冲汽包6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 汽包6的出气口与发电机3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发电机可以是涡轮机、螺杆膨胀机或其他使 用蒸汽的设备,所述发电机3的出气口经冷凝器8与冷凝水箱4相连,所述发电机3对外输 出电能;所述控制系统5包含有传感器一 5. 1、传感器二 5. 2、传感器三5. 3、传感器四5. 4 和控制器5. 5,所述控制器5. 5的控制端分别与主电磁阀一 1. 2、主电磁阀二 1. 3、主电磁阀 三1. 4、副电磁阀一 2. 2、副电磁阀二 2. 3和副电磁阀三2. 4相连,所述传感器一 5. 1、传感器 二 5. 2、传感器三5. 3和传感器四5. 4分别设置于主蒸汽发生器1. 1、副蒸汽发生器2. 1、冷 凝水箱4和发电机3内,且所述传感器一 5. 1、传感器二 5. 2、传感器三5. 3和传感器四5. 4 均与控制器5. 5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组件7包含有有机热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布式热电联产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含有主蒸汽发生组件(1)、副蒸汽发生组件(2)、发电机(3)、冷凝水箱(4)、缓冲汽包(6)、高温循环组件(7)、冷凝器(8)和蓄电池组件(9),所述主蒸汽发生组件(1)和副蒸汽发生组件(2)安装于冷凝水箱(4)的下方,所述主蒸汽发生组件(1)包含有主蒸汽发生器(1.1)、主电磁阀一(1.2)、主电磁阀二(1.3)和主电磁阀三(1.4),所述副蒸汽发生组件(2)包含有副蒸汽发生器(2.1)、副电磁阀一(2.2)、副电磁阀二(2.3)和副电磁阀三(2.4),所述主蒸汽发生器(1.1)和副蒸汽发生器(2.1)分别通过主电磁阀二(1.3)和副电磁阀二(2.3)与冷凝水箱(4)相连,所述主蒸汽发生器(1.1)和副蒸汽发生器(2.1)分别通过主电磁阀三(1.4)和副电磁阀三(2.4)与缓冲汽包(6)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汽包(6)的出气口与发电机(3)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发电机(3)的出气口经冷凝器(8)与冷凝水箱(4)相连;  所述高温循环组件(7)包含有有机热载体炉(7.1)、导热油箱(7.2)和高温循环泵(7.3),所述有机热载体炉(7.1)的输入口与主蒸汽发生器(1.1)和副蒸汽发生器(2.1)的加热介质输出口相连,所述有机热载体炉(7.1)的输出口经导热油箱(7.2)与高温循环泵(7.3)相连,所述高温循环泵(7.3)分别通过主电磁阀一(1.2)和副电磁阀一(2.2)与主蒸汽发生器(1.1)和副蒸汽发生器(2.1)相连;  所述蓄电池组件(9)包含有蓄电池控制器(9.1)和蓄电池(9.2),所述蓄电池控制器(9.1)与发电机(3)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蓄电池(9.2)与蓄电池控制器(9.1)相连,所述蓄电池(9.2)与控制器(5.5)和高温循环泵(7.3)的电源输入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振青
申请(专利权)人:马振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