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智崇专利>正文

高频泪道浚通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877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频泪道浚通仪,该高频泪道浚通仪包括高频电能发生器,高频电能发生器上设有功率开关、功率调节钮、功率显示屏,还设有阴极接头、阳极接头、外接开关电缆线及脚踏开关,在阴极接头上连接有阴极电缆线及阴极夹,在阳极接头上连接有阳极电缆线及阳极夹、阳极夹夹持并电接通阳极手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极手术体是由固体导电材料制成的泪道手术探针,该泪道手术探针的上端与所述阳极夹形成电连接,该泪道手术探针的底端是裸露出来直接作用于人体组织的导电头,该泪道手术探针的其余表面被覆有绝缘膜。(*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外科手术器械,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五官科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尤其是严重者可导致眼内感染、甚至危及视力。目前,国内外的治疗均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最常用的是泪囊鼻腔吻合术。传统的此类手术需切开皮肤、凿除骨骼,手术创伤大,尤其是双侧手术情况下,容易导致鼻根部骨折。由于手术容易导致面部瘢痕,以致许多患者选择放弃治疗,而为日后的眼内感染埋下隐患。为了克服手术治疗如上所述的重大缺憾,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和内窥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诞生了经鼻内窥镜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该手术方法避免了上述传统泪道手术的不足,但是,其仍然需要切除鼻甲,而且术后旷置了原有鼻泪管,不符合生理要求,疗效不尽如人意;并且手术器械的造价昂贵,治疗费用很高,不适合我国国情。目前,采用适当先进的科技因素改造、升级外科手术器械的趋势已逐渐被专业人士所重视,例如,采用高频电流作为医疗外科手术刀的能量来源的技术已在1920年被人们应用到医疗临床中,随着其的临床应用,虽已发展出来一套日趋严密的技术要求指标,但在此方面的技术改造一直没有间断过。较近的如中国专利86207006文件,公开了一种晶体管高频手术刀,采用较低级的功率晶体管作为功率输出管,省却了电源变压器,所以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可做成便携式结构,适用于流动性大的场合。与此同类的技术改进,见于中国专利89220215.7的文件,揭示了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下采集手术过程中的电信号,并依此建立人体不同组织相应的电信号数据库以帮助术者识别不同的人体组织。此外还有激光手术刀方面的专利文件如中国专利88200068与00218178.9等对激光作为一般手术刀具提出了结构方面的改进,但这些仪器并没有特别涉及与五官科手术有关的任何技术特征,不适于治疗泪道阻塞性病变,不能恢复泪道的通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眼科手术技术、设备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不需切开皮肤,因此手术创伤小,不会在患者颜面部留下手术瘢痕,能良好恢复已经阻塞的泪道,因此不破坏患者鼻泪管的生理功能,使患者的鼻泪管功能得到良好保持和复原,且结构简单、构造合理的高频泪道浚通仪。为此,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频泪道浚通仪,该高频泪道浚通仪包括高频电能发生器,高频电能发生器上设有功率开关、功率调节钮、功率显示屏,还设有阴极接头、阳极接头、外接开关电缆线及脚踏开关,在阴极接头上连接有阴极电缆线及阴极夹,在阳极接头上连接有阳极电缆线及阳极夹、阳极夹夹持并电接通阳极手术体,而所述的阳极手术体是由固体导电材料制成的泪道手术探针,该泪道手术探针的上端与所述阳极夹形成电连接,该泪道手术探针的底端是裸露出来直接作用于人体组织的导电头,该泪道手术探针的其余表面被覆有绝缘膜。所述的底端导电头是连续光滑的半球体,所述绝缘膜是光滑的防渗塑胶膜或复合膜。本技术在充分分析了现有泪道手术弊病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高频电流的能量气化或碳化泪道(包括泪小管、泪总管和鼻泪管)中阻塞组织的手术方法,这样,就可以将现有高频手术器械的直视下操作,拓展为非直视下的体腔内操作。为避免高频仪器治疗头对泪道的不必要损伤,本使用新型设计了前端呈钝圆形的泪道手术探针,替代现有高频手术器械的手术刀,并根据泪道的剖面形状和走向,设计所需的探针结构形状,具体而言就是结合泪道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将泪道浚通刀头设计成为泪道手术探针形状,这样,可以先利用泪道手术探针将阻塞的泪道机械性地探通,然后再接通高频电流到泪道手术探针前端的下端导电头部位,放出高频电流能量,边退针边气化或碳化泪道中的阻塞组织,恢复泪道通畅,在浚通过程中,既不切开皮肤、也不凿除骨骼和切除鼻甲,所以基本无创伤,而且高频电流可以迅速碳化泪道内的阻塞组织,既减少了出血,又杀灭了创面的所有细菌,显著减少了创面术后感染的机率,同时,由于机械探通与高频浚通结合使用,有效地避免盲目电灼出现假道,由于没有假道,浚通术后泪道组织的附着点位于骨性鼻泪管壁上,使术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瘢痕收缩向四周的骨性鼻泪管壁上,即离心性收缩,避免了术后组织向心收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该方法不破坏原有的泪道结构,不旷置原有鼻泪管,保持了原有的泪囊的虹吸作用,符合人体生理要求。为了适应泪道浚通仪在机械探通与高频浚通过程中,能够发挥旋转疏通的特殊优势,本技术的高频泪道浚通仪的阳极夹与所述泪道手术探针的上端导电头之间的连接采用旋转式的可自由离合或半固定的连接方式。而现有的激光电泪道手术器械由于激光发生器与激光光纤间的连接是固定连接,不能活动和转动,所以不能采用旋转手法作先期探通再行光凝,只能采用边光灼、光凝,边探通的手法,因此容易造成假道,此外,为了便于将导光纤维插入泪道,并避免折断导光纤维,实践中,激光导光纤维用作泪道浚通的作用极时,还需要用空心探针保护,使最大有效作用光斑直径由10毫米减少为6毫米,大大减小了激光束的有效作用面积,另外,由于激光的光学特性的限制,激光在传导过程中很少发生衍射,因此,不能作用于鼻泪管的侧壁,故所重建的泪道管径远小于泪管内径,上述缺点是目前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限制了激光泪道手术的应用,而在此方面本技术具有激光泪道治疗仪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恢复泪道通畅的手术中,操作失误造成的假道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而上述的先探通后碳化手法是避免产生泪道假道的重要手法,为了方便探通阻塞的泪管,避免产生假道,要求本技术的阳极输出连接线与泪道手术探针联结间具有可以随意开合的连接装置,才能保证在完成泪道探通后才将阳极输出连接线与泪道手术探针联结,此外,为了便于浚通泪道过程中实施旋转导通手法,因此要求阳极夹与所述的泪道手术探针之间的电导通连接是可旋转式,于是,本技术在所述的泪道手术探针上端导电头是一段扩径圆柱体,该扩径圆柱体上开有卡环;所述的阳极夹上设有与所述卡环相配合的弹性卡扣。进一步,所述的卡环是内凹形的或外凸形的,相应地,所述的弹性卡扣是外凸形的或内凹形的。这样的凹凸相扣的旋转配合结构既可以保证优良的电连接特性,又可保证自如的相对旋转要求。以便于泪道手术探针轻松地旋转探通泪道。本技术的泪道手术探针的针体为自上而下的等径体或上粗下细的台阶式变径体,在所述针体的上段或上段台阶外套有绝缘手柄。所述的泪道手术探针为一体结构或分段组装结构,在所述的各分段之间是可拆卸式紧配合连接。其中自上而下的等径体的针体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容易推广;而台阶式变径体的针体容易采用如下所述分段组装结构可以在上段台阶底部中心开设螺纹或其他紧密可拆卸配合方式的连接孔,以配合不同直径的下段针体以适应鼻泪管尺寸不同的患者的手术需要,还能在下段针体损坏或磨损后换用新的下段针体,方便灵活。而外套的绝缘手柄给术者提供了握手的方便和旋转施术的力柄。本技术的又一实质特点在于,根据所专利技术的高频电流浚通仪的原理和手术操作特点,通过理论分析与大量实践,确定了探针体的如下一系列结构特征,以保证术者、手术探针体与患者泪道的最佳手术配合即在所述的绝缘手柄以下为细长的下段探针体,该下段探针体长度为4~20厘米,优选为5~1 5厘米。该下段探针体的截面为圆形,截面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崇
申请(专利权)人:王智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