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的新型储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7957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的新型储液器,包括一立式罐体,所述立式罐体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上制冷剂输送管道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中,制冷时,制冷剂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流入立式罐体中,便于储存更多的制冷剂;制热时,制冷剂从上制冷剂输送管道流入立式罐体中,便于更多的制冷剂参与到系统循环之中。(*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储液器,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的新型储液器
技术介绍
目前,空冷式多联机多使用普通高压储液器。普通高压储液器的容量是按照整个 制冷系统每小时制冷剂循环量的1/3 1/2来选取的,而且储存制冷剂的最大量不能超过 本身容积的80%。然而,在大型空冷多联机满负荷运行时,往往出现制热能力不足的现象, 而充注稍多的冷媒后,制冷过负荷很难满足国标要求,不断出现高压保护的现象。上述普通高压储液器包括一立式罐体,在立式罐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制冷剂进口 与制冷剂出口,其中,用于吸入制冷剂的制冷剂进口管与用于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出口管 分别穿过制冷剂进口与制冷剂出口且均深入到立式罐体的中下部。当普通高压储液器应用 于空调系统中时,制冷剂呈气液两相状态流进储液器,流出量根据室内机的需求自动调整, 多余的制冷剂被储存在储液器里,然而,由于储液器的结构及大小的限制,其储存的制冷剂 量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的新型储液ο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的新型储液器,包括一立式罐体,所述立式罐体的顶端 与底端分别设置有上制冷剂输送管道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上述上制冷剂输送管道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分别接入立式罐体的顶端与底端中 心位置处。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中,制冷时,制冷剂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流入立 式罐体中,便于储存更多的制冷剂;制热时,制冷剂从上制冷剂输送管道流入立式罐体中, 便于更多的制冷剂参与到系统循环之中。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一种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的新型储液器,包括一立式罐体1,在立式罐 体1的顶端中心位置处设置开口并接入上制冷剂输送管道2,在立式罐体1的底端中心位 置处同样设置开口并接入下制冷剂输送管道3,上制冷剂输送管道2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3均不伸入立式罐体1中。当新型储液器接入空冷式多联机系统中,制冷时,制冷剂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3 流入立式罐体1中,并从上制冷剂输送管道2流出,便于储存更多的制冷剂;制热时,制冷剂 从上制冷剂输送管道2流入立式罐体1中,并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3流出,便于更多的制冷 剂参与到系统循环之中。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方式,或 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的新型储液器,包括一立式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 罐体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上制冷剂输送管道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的新型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制冷剂输送管道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分别接入立式罐体的顶端与底端中心位置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的新型储液器,包括一立式罐体,所述立式罐体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上制冷剂输送管道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本技术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中,制冷时,制冷剂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流入立式罐体中,便于储存更多的制冷剂;制热时,制冷剂从上制冷剂输送管道流入立式罐体中,便于更多的制冷剂参与到系统循环之中。文档编号F25B43/00GK201852381SQ201020580260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李丛来, 李文阳, 熊志洪 申请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空冷式多联机的新型储液器,包括一立式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罐体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上制冷剂输送管道与下制冷剂输送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丛来熊志洪李文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