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小森公司专利>正文

叠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7806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叠合装置具有叠合部(100),所述叠合部(100)包括:叠合滚筒(110),用于从传纸滚筒(101)传接并支承输送单张纸(1),并且所述叠合滚筒(110)转动的圆周速度小于等于传纸滚筒(101)的圆周速度;以及上下续纸辊(181、183)等,用于从叠合滚筒(110)传接单张纸(1),向覆膜部(40)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合装置,所述叠合装置配置在用于支承并输送薄片形件的传递滚筒和用于对薄片形件进行覆膜的覆膜构件之间,将前一张的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 和后续的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重叠并送向覆膜构件。
技术介绍
对薄片形件进行覆膜的现有的覆膜构件,例如把薄膜覆膜在单张纸上的现有的覆膜装置,通过把单张纸从供纸装置向一对加压辊之间一边部分叠合一边连续送出,同时把带状的薄膜向上述加压辊之间送出,当把薄膜粘接在单张纸的表面上后,把裁刀插入到叠合后的单张纸之间来切断该薄膜,使单张纸能够各自分离后向出纸装置排出,从而能够不浪费带状薄膜并有效地把薄膜覆膜在单张纸上(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27237号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038677号
技术实现思路
可是,在把薄膜覆膜在利用印刷机印刷后的单张纸上的情况下,以往是把排出到 印刷机出纸装置的印刷后的单张纸,转移放置到如上所述的覆膜装置的供纸装置,然后进 行如上所述的薄膜覆膜,所以非常麻烦。 因此,考虑连接印刷机和覆膜装置,但是由于利用印刷机印刷的单张纸是每张之 间隔开间隔输送的,而利用覆膜装置覆膜的单张纸是一边部分叠合一边被输送的,所以必 须縮短每张隔开间隔被输送的单张纸之间的间隔,一边部分叠合一边被输送,但是却难以 不损伤印刷后的单张纸而迅速地对该单张纸进行薄膜覆膜。 上述问题并不限于对利用印刷机印刷后的单张纸进行薄膜覆膜的情况,只要是对每张之间隔开间隔输送的薄片形件进行覆膜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个专利技术的叠合装置配置在用于支承并输送薄片形件的传递滚筒和用于对该薄片形件进行覆膜的覆膜构件之间,所述叠合装置将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和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重叠,送向所述覆膜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滚筒,用于从所述传递滚筒传接所述薄片形件,且支承并输送该薄片形件,并且所述输送滚筒转动的圆周速度小于等于该传递滚筒的圆周速度;以及下游输送构件,用于从所述输送滚筒传接所述薄片形件,向所述覆膜构件输送。 第二个专利技术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个专利技术中,所述输送滚筒的直径比所述传递滚筒的直径小。 第三个专利技术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个专利技术中,所述下游输送构件输送所述薄片形件的输送速度比所述输送滚筒输送所述薄片形件的输送速度慢。 第四个专利技术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个专利技术中,通过用所述输送滚筒输送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并且用所述传递滚筒输送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将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和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的间隔变窄,通过使所述下游 输送构件输送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的速度比用所述输送滚筒输送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 件时的速度慢,将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和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重叠。 第五个专利技术的叠合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个专利技术中,所述叠合装置从对所述薄 片形件进行印刷的印刷构件传接该薄片形件,送向所述覆膜构件。 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叠合装置,由于输送滚筒转动的圆周速度小于等于传递滚筒的圆周 速度,能够縮短每张隔开间隔输送的薄片形件之间的间隔,所以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叠合薄 片形件,不损伤薄片形件而容易迅速地对薄片形件进行薄膜覆膜。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叠合装置的单张纸印刷机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简图。 图2是抽出图1的要部的放大图。 图3是抽出图2的叠合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从图3的箭头V方向看的图。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图3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图3的去皱辊的剖视图。 图9是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0是图3的叠合滚筒和出纸辊的作用说明图。 图11是继续图10的作用说明图。 图12是继续图11的作用说明图。 图13是图3的喷射台的作用说明图。 图14是图3的叼纸牙托架的上升部的作用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叠合滚筒的相位和续纸辊的圆周速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叠合滚筒的相位和单张纸的输送距离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17是叠合部中的单张纸的输送状态的说明图。 图18是叠合部中叠合的单张纸的状态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主要实施方式 根据图1 9对本专利技术具有叠合装置的单张纸印刷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 单张纸印刷机的整体结构简图,图2是抽出图1的要部的放大图,图3是抽出图2的叠合部 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从图3的箭头V方向看的图,图6是图3 的VI-VI线剖视图,图7是图3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是图3的去皱辊的剖视图,图9 是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1所示,在作为薄片形件供给构件的供给部10中设置有供纸板ll,用于把作 为薄片形件的单张纸1 一张张地输送到传纸滚筒21a。 所述传纸滚筒21a与作为印刷构件的印刷部20的第一胶印单元20a的压印滚筒 22a相对配置。橡皮滚筒23a与压印滚筒22a的比传纸滚筒21a更靠向转动方向下游的部 位相对配置。印版滚筒24a抵接在橡皮滚筒23a上。在第一胶印单元20a中,设置有油墨 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图中省略了一部分),所述油墨供给装置具有向印版滚筒24a提供 油墨的墨斗装置25a等,所述给水装置用于向印版滚筒24a提供润湿水。 在比所述第一胶印单元20a的压印滚筒22a的橡皮滚筒23a更靠向单张纸1的输 送方向下游,隔着传纸滚筒21b配置第二胶印单元20b的压印滚筒22b。该第二胶印单元 20b与所述第一胶印单元20a相同,包括橡皮滚筒23b、印版滚筒24b以及具有墨斗装置25b 等的油墨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 此外,在比第二胶印单元20b的压印滚筒22b的橡皮滚筒23b更靠向单张纸1的 输送方向下游,隔着传纸滚筒21c配置第三胶印单元20c的压印滚筒22c。该第三胶印单元 20c也与所述第一、第二胶印单元20a、20b相同,包括橡皮滚筒23c、印版滚筒24c以及具有 墨斗装置25c等的油墨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 此外,在比第三胶印单元20c的压印滚筒22c的橡皮滚筒23c更靠向单张纸1的 输送方向下游,隔着传纸滚筒21d配置第四胶印单元20d的压印滚筒22d。该第四胶印单元 20d也与所述第一 第三胶印单元20a 20c相同,包括橡皮滚筒23d、印版滚筒24d以及 具有墨斗装置25d等的油墨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 此外,在比第四胶印单元20d的压印滚筒22d的橡皮滚筒23d更靠向单张纸1的 输送方向下游,隔着传纸滚筒21e配置第五胶印单元20e的压印滚筒22e。该第五胶印单元 20e也与所述第一 第四胶印单元20a 20d相同,包括橡皮滚筒23e、印版滚筒24e以及 具有墨斗装置25e等的油墨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 此外,在比第五胶印单元20e的压印滚筒22e的橡皮滚筒23e更靠向单张纸1的 输送方向下游,隔着传纸滚筒21f配置第六胶印单元20f的压印滚筒22f 。该第六胶印单元 20f也与所述第一 第五胶印单元20a 20e相同,包括橡皮滚筒23f、印版滚筒24f以及 具有墨斗装置25f等的油墨供给装置或给水装置等。 在比第六胶印单元20f的压印滚筒22f的橡皮滚筒23f更靠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合装置,配置在用于支承并输送薄片形件的传递滚筒和用于对该薄片形件进行覆膜的覆膜构件之间,所述叠合装置将前一张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后端一侧和后续的所述薄片形件输送方向前端一侧重叠,送向所述覆膜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滚筒,用于从所述传递滚筒传接所述薄片形件,且支承并输送该薄片形件,并且所述输送滚筒转动的圆周速度小于等于该传递滚筒的圆周速度;以及下游输送构件,用于从所述输送滚筒传接所述薄片形件,向所述覆膜构件输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沢伸
申请(专利权)人:小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