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泉水专利>正文

额颈牵引调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382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额颈牵引调整器,包括电源、座体(20)、牵引装置、控制装置,其中牵引装置包括主动组件、作用于人体的从动组件、由定滑轮(11)和牵绳(7)组成的传动组件,定滑轮(11)设在座体(20)上,牵绳(7)绕过定滑轮(11)且一端与主动组件固接,另一端与从动组件固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组件包括作用在人体颈部的颈托(2)和作用在人体额部的额带(1),颈托(2)固接于可在座体(20)上滑动的颈托基座(3);所述主动组件是可在座体(20)上滑动的牵引滑条(9)和驱动牵引滑条(9)的牵引电机(15);该牵引滑条(9)两侧均通过由定滑轮(11)、牵绳(7)组成的传动组件与从动组件相连接,颈托基座(3)两侧均设有动滑轮(6),牵绳(7)与从动组件相连端绕过动滑轮(6)后再与额带(1)两侧固接;牵引电机(15)的输入端与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康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器。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普遍提高。随着电视机、电脑等大量现代用品的普及,人们坐立的时间大幅增长,而户外活动大量减少。这导致了颈椎病患者的大量增加,颈椎病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一大疾病。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治疗效果好的颈椎治疗仪。当前的颈椎治疗往往采用颈椎牵引器,通过对颈椎的牵引达到治疗目的。传统的颈椎牵引器采用颈颌四头带悬吊式牵引,牵引器的着力点在颈部和下颌部,通过挤压下颌及后枕上传牵引力,外观形似“上吊”,不雅观;牵引时,患者牙关紧闭,难以言语,即使有不适也难以表达。牵引带压迫血管神经,引起种种不适,如头晕、心慌;冲击颞下关节,压迫其中的颞汪动脉神经,引起局部麻木、疼痛;仅有向上的牵引力,对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无益,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牵引的着力点在额部、颈部的额颈牵引调整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额颈牵引调整器,包括电源、座体、牵引装置、控制装置,其中牵引装置包括主动组件、作用于人体的从动组件、由定滑轮和牵绳组成的传动组件,定滑轮设在座体上,牵绳绕过定滑轮且一端与主动组件固接,另一端与从动组件固接;所述从动组件包括作用在人体颈部的颈托和作用在人体额部的额带,颈托固接于可在座体上滑动的颈托基座;所述主动组件是可在座体上滑动的牵引滑条和驱动牵引滑条的牵引电机;该牵引滑条两侧均通过由定滑轮、牵绳组成的传动组件与从动组件相连接,颈托基座两侧均设有动滑轮,牵绳与从动组件相连端绕过动滑轮后再与额带两侧固接;牵引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1)本技术改变原有的着力点在颈、颌部的牵引方式为更加科学有效的符合人体颈椎弧度生理要求的颈、额部牵引方式,因此治疗效果好;2)牵引装置采用带有滑轮的连杆机构,使牵引运动更加稳定可靠;3)本装置的颈托内设有带远红外线电热膜加热装置的药物垫,可根据患者的病性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垫加热外敷,以增加疗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传动机构的侧视放大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牵引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额带,2—颈托,3—颈托基座,4—主动齿轮,5—辅滑轮,6—动滑轮,7—牵绳,8—传动带,9—牵引滑条,10—牵引滑条滑槽,11—定滑轮,12—架板,13—滑轮槽,14—肩托,15—牵引电机,16—肩托电机,17—转动轴,18—传动轴,19—从动齿轮,20—座体,21—颈托基座滑槽,22—集成电路板,23—遥控器,24—人造革,25—电源,26—椅架,27—椅架滑槽,28—座体滑条,29—导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枕式额颈牵引调整器。这种额颈牵引调整器,包括电源、座体20、牵引装置、控制装置,其中牵引装置包括主动组件、作用于人体的从动组件、由定滑轮11和牵绳7组成的传动组件,定滑轮11设在座体20上,牵绳7绕过定滑轮11且一端与主动组件固接,另一端与从动组件固接,所述从动组件包括作用在人体颈部的颈托2和作用在人体额部的额带1,颈托2固接于可在座体20上滑动的颈托基座3;所述主动组件是可在座体20上滑动的牵引滑条9和驱动牵引滑条9的牵引电机15;该牵引滑条9两侧均通过由两组定滑轮11、牵绳7组成的传动组件与从动组件相连接,颈托基座3两侧均设有两个动滑轮6,两动滑轮6均设有辅滑轮5,辅滑轮5与动滑轮6留有与牵绳7相匹配的空隙。两条牵绳7与从动组件相连端分别从动滑轮6与辅滑轮5的空隙中绕过后再与额带1两侧固接;牵引电机15的输入端与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座体20是一枕座,两侧设有肩托14,该肩托14固接在转动轴17上,该转动轴17由肩托电机16驱动,肩托电机16输入端与控制装置输出端相连接。肩托14转动后可顶住肩膀,方便牵拉颈椎。枕座两侧具有安装肩托14的肩托座,两肩托座中间有框体,框体上架有两架板12,架板12上端开有颈托基座滑槽21,下端开有牵引滑条滑槽10;颈托基座3两端有滑条,颈托基座两端设在颈托基座滑槽21内且与其呈滑动配合,牵引滑条9两端设在牵引滑条滑槽10内且与其呈滑动配合;定滑轮9设在两架板12的两侧,动滑轮6设在颈托基座3底部两侧的滑轮架上,枕座在架板12的外侧设有滑轮槽13,滑轮架穿过滑轮槽13,使动滑轮6位于枕座的内部。枕座外部包有人造革24,人造革24与颈托基座3固接。当颈托基座3滑动时,人造革24随之移动,两侧肩托座略高于中间的框体,且框体两端呈半圆状,有利于人造革24的转动。人造革24可使座体内部的结构不暴露在外面,患者的头发也不至于夹到里面去。牵引电机15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牵引滑条9,传动组件包括安于座体20上的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19和架在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19上的环形传动带8;传动带19是一链条,与牵引滑条9固接。枕座在架板12上设有限制牵引滑条9上下滑动的上、下行程开关,牵引滑条9上有与该行程开关配合的触点;行程开关的输入端与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颈托2设有带远红外线电膜加热装置的药物垫,颈托2上还设有立体耳机。电膜加热装置可加温,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可根据不同的病人安设药物垫,并对药物垫加温,增进治疗效果);额带1后部是松紧带结构,该松紧带连接在颈托基座3上(额带1连接在颈托基座3上,可避免使用者误将额带套在下颌使用,引起医疗事故)。控制装置由遥控器23和集成电路板22组成,行程开关、牵引电机15和肩托电机16的输入端与集成电路板22的输出端相连接,集成电路板22的输入端接遥控器23的输出端。该遥控器23上有肩托按钮、向上牵引近钮、向下牵引按钮、定时器开关和硅胶加热带的加热按钮。各按钮均有与其相应的电路,牵引电路图如图4所示。K3为计时器开关,R为电阻。使用时,患者躺好,头部靠在枕座上,颈部靠住颈托2,额带1戴在额部,将额带1扣紧在额部。先按动肩托按钮,使肩托顶住患者肩部,再按向上牵引按钮K1,此时,继电器J1导通,牵引电动机M正转的电路导通,开始正转,牵引滑条9往下滑动,并通过牵绳7和定滑轮11将颈托基座3向上拉;当牵引滑条滑动一定距离后,牵引滑条9触动下行程开关XK1,使下行程开关XK1断开,此时继电器J1断开,电动机M正转的电路断开;再按向下牵引按钮K2,此时,继电器J2导通,电动机M反转的电路导通,开始反转,牵引滑条9往上滑动,并通过牵绳7和定滑轮11将颈托基座3向下拉;当牵引滑条9滑动一定距离,牵引滑条9触点触动上行程开关XK2,上行程开关XK2断开,电动机反转电路断开,牵引滑条9停止滑动。在牵引滑条9往下牵引时,牵绳7被拉动,且在各个滑轮与其辅滑轮的作用下,牵引绳7被拉紧,将额带1拉紧在患者额部并将患者额部往上拉;此时,颈托基座3被拉动带动颈托2向上滑动。因此,通过额带1和颈托2,可将人体的额部和颈部往上牵引,最终达到颈椎牵引的目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椅式额颈牵引调整器,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座体20可滑动地安装在一椅架26上,该椅架26的两侧设有椅架滑槽27,座体20两侧设有与椅架滑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泉水
申请(专利权)人:俞泉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