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浮动式行星齿轮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52412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浮动式行星齿轮行走机构,包括马达、输入传动轴、内齿圈、太阳轮、行星轮和行星架,马达与输入传动轴连接,输入传动轴与第一级太阳轮连接,第三级行星架与制动器连接并固定在制动器上;第一级内齿圈、第二级内齿圈、第三级内齿圈分别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的一级行星架、二级行星架、三级行星架均采用全浮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驱动力大、成本低、密封性好,以及扭矩大、重量轻,且工作可靠。采用三级行星传动,其中,第三级行星架与制动器连接,且第一、二、三级行星架采用浮动连接,承载能力均匀,避免了局部冲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齿轮损坏几率。工作时,末级行星架固定,齿圈转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 涉及一种机械行走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履带式起重机或挖掘机的 行星齿轮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履带式起重机或挖掘机等大型机械的机械行走机构一般采用行星传动行走机构 进行传动,现有的行星传动机构有定轴齿轮传动行走机构和摆线针轮传动行走机构两大系 列。由于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影响,行走机构要求输出扭矩大,承载能力强,工作可靠。定 轴齿轮传动行走机构存在有很多不足,已经渐渐不再被应用到履带式起重机或挖掘机的大 型机械中,而摆线针轮行走机构因体积大,重量大,结构不紧凑,成本高等缺点也越来越满 足不了大型工程机械的需要。此外,现有的行星齿轮行走机构还存在驱动力小、密封性差、 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同时在齿轮传动过程中,由于不均载等原因产生瞬间冲击,当该冲击超 过轴承承载能力时,极易破坏轴承,导致齿轮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行走机构体积大、驱动力小、重量重、结构不够紧凑、成本 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驱动力大、成本低、密封性好,以及扭矩大、重量轻,且工作 可靠的全浮动式行星齿轮行走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浮动式行星齿轮行走机构,包括马达、输入传动 轴、内齿圈、太阳轮、行星轮和行星架,马达与输入传动轴连接,输入传动轴与第一级太阳轮 连接,第一级太阳轮与第一级行星轮啮合,第一级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啮合,并通过第一级 行星架与第二级太阳轮连接;第二级太阳轮与第二级行星轮啮合,第二级行星轮与第二级 内齿圈啮合,并通过第二级行星架与第三级太阳轮连接;第三级太阳轮与第三级行星轮啮 合,第三级行星轮与第三级内齿圈啮合,并与第三级行星架连接,第三级行星架与制动器连 接并固定在制动器上;第一级内齿圈、第二级内齿圈、第三级内齿圈分别与输出轴连接;所 述的一级行星架、二级行星架、三级行星架均采用全浮动结构。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级行星架、二级行星架、三级行星架均设置为悬臂梁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紧凑、驱动力大、成本低、密封性好,以 及扭矩大、重量轻,且工作可靠。采用三级行星传动,其中,第三级行星架与制动器连接,且 第一、二、三级行星架采用浮动连接,承载能力均勻,避免了局部冲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齿 轮损坏几率。工作时,末级行星架固定,齿圈转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行星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 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全浮动式行星齿轮行走机构,包括 马达1、输入传动轴2、内齿圈、太阳轮、行星轮和行星架,马达1与输入传动轴2连接,输入 传动轴2与第一级太阳轮3连接,第一级太阳轮3与第一级行星轮4啮合,第一级行星轮4 与第一内齿圈5啮合,并通过第一级行星架6与第二级太阳轮7连接,并通过第一级行星架 6将动力传递到第二级太阳轮7 ;第二级太阳轮7与第二级行星轮8啮合,第二级行星轮8 与第二级内齿圈9啮合,并通过第二级行星架10与第三级太阳轮11连接,通过第二级行星 架10将动力传递到第三级太阳轮11 ;第三级太阳轮11与第三级行星轮12啮合,第三级行 星轮12与第三级内齿圈13啮合,并与第三级行星架14连接,第三级行星架14与制动器连 接并固定在制动器上;第一级内齿圈5、第二级内齿圈9、第三级内齿圈13分别与输出轴15 连接,从而通过输出轴输出动力;第一级行星架6、第二级行星架10、第三级行星架14均采 用全浮动结构。第一级行星架6、第二级行星架10、第三级行星架14均设置为悬臂梁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全浮动式行星齿轮行走机构,包括马达(1)、输入传动轴(2)、内齿圈、太阳轮、 行星轮和行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达(1)与输入传动轴(2)连接,输入传动轴(2)与 第一级太阳轮(3)连接,第一级太阳轮(3)与第一级行星轮(4)啮合,第一级行星轮(4)与 第一级内齿圈(5)啮合,并通过第一级行星架(6)与第二级太阳轮(7)连接;第二级太阳轮 (7)与第二级行星轮(8)啮合,第二级行星轮(8)与第二级内齿圈(9)啮合,并通过第二级 行星架(10)与第三级太阳轮(11)连接;第三级太阳轮(11)与第三级行星轮(12)啮合,第 三级行星轮(12)与第三级内齿圈(13)啮合,并与第三级行星架(14)连接,第三级行星架 (14)与制动器连接并固定在制动器上;第一级内齿圈(5)、第二级内齿圈(9)、第三级内齿 圈(13)分别与输出轴(15)连接;所述的第一级行星架(6)、第二级行星架(10)、第三级行 星架(14)均采用全浮动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浮动式行星齿轮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行星 架(6)、第二级行星架(10)、第三级行星架(14)均采用悬臂梁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全浮动式行星齿轮行走机构,包括马达、输入传动轴、内齿圈、太阳轮、行星轮和行星架,马达与输入传动轴连接,输入传动轴与第一级太阳轮连接,第三级行星架与制动器连接并固定在制动器上;第一级内齿圈、第二级内齿圈、第三级内齿圈分别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的一级行星架、二级行星架、三级行星架均采用全浮动结构。本技术结构紧凑、驱动力大、成本低、密封性好,以及扭矩大、重量轻,且工作可靠。采用三级行星传动,其中,第三级行星架与制动器连接,且第一、二、三级行星架采用浮动连接,承载能力均匀,避免了局部冲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齿轮损坏几率。工作时,末级行星架固定,齿圈转动。文档编号F16H57/10GK201836309SQ20102057135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者孙孔旭, 崔庆波, 康少松, 张建政, 杨林建, 王占一 申请人:青岛海力达齿轮箱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浮动式行星齿轮行走机构,包括马达(1)、输入传动轴(2)、内齿圈、太阳轮、行星轮和行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马达(1)与输入传动轴(2)连接,输入传动轴(2)与第一级太阳轮(3)连接,第一级太阳轮(3)与第一级行星轮(4)啮合,第一级行星轮(4)与第一级内齿圈(5)啮合,并通过第一级行星架(6)与第二级太阳轮(7)连接;第二级太阳轮(7)与第二级行星轮(8)啮合,第二级行星轮(8)与第二级内齿圈(9)啮合,并通过第二级行星架(10)与第三级太阳轮(11)连接;第三级太阳轮(11)与第三级行星轮(12)啮合,第三级行星轮(12)与第三级内齿圈(13)啮合,并与第三级行星架(14)连接,第三级行星架(14)与制动器连接并固定在制动器上;第一级内齿圈(5)、第二级内齿圈(9)、第三级内齿圈(13)分别与输出轴(15)连接;所述的第一级行星架(6)、第二级行星架(10)、第三级行星架(14)均采用全浮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一康少松张建政崔庆波孙孔旭杨林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力达齿轮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