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雄性红罗非杂种鱼的制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491 阅读:57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遗传雄性红罗非杂种鱼的制种方法,属于罗非鱼育种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采用红罗非鱼雌鱼与尼罗罗非YY型超雄鱼进行杂交繁殖;红罗非鱼雌鱼是1995年从台湾引进后,经10多年提纯复壮后选育出的;所述的YY型超雄尼罗罗非鱼是用YY/GMT技术育出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种的雄性红罗非杂种鱼具有红色率和雄性率均高的优点,可为红罗非鱼的养殖提供一种全新的育种技术。

Production method of genetic male red tilapia hybrid fingerlings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enetic male red tilapia hybrid fingerlings of tilapia breeding,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red tilapia and Nile tilapia YY female hybrid breeding of super male; female red tilapia is introduced from Taiwan in 1995,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 after the purification and rejuvenation breeding; YY the super male Nile tilapia is the use of YY / GMT new technology.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of the male red tilapia hybrids fish has advantages of high red rate and male rate, for the red tilapia breeding provides a new breed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XX早-XYg型罗非鱼的育种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遗传雄性红 罗非杂种鱼的制种方法。
技术介绍
罗非鱼以其肉质鲜美、食性广、繁殖快、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的优点,在世界上很多国家 都有伺养;我国大陆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引入罗非鱼品种后,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罗非 鱼的养殖才得到较大的发展,目前全国的总体年产量已超过120万吨,已成为主要的淡水经 济鱼类之一。在养殖的罗非鱼品种中,有一种红罗非鱼俗称彩虹鲷,是首次在台湾发现的,它实际上 是从红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杂交后代中分离出来的。由于它具有体色艳红、耐盐 性强、繁殖力高、容易饲养和市场价格高的优点,己成为我国、东南亚和欧美地区深受欢迎 的养殖对象。目前,在我国红罗非鱼苗种生产上,大多釆用红罗鱼自交繁殖,其雄鱼率通常 50%左右,并且其子代含5 25%的黑苗,在销售红罗非鱼苗的过程中把黑苗挑出淘汰,这样 就增加了苗种繁殖和劳务成本,因此如何掌握体色遗传规律,运用杂种优势和性控技术,开 发生长快速的全雄红罗非杂种鱼应用于生产,已经成为水产业科技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红色率和雄性率均高的 遗传雄性红罗非杂种鱼的制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遗传雄性红罗非杂种鱼的制种方法,是采用红罗非鱼雌鱼与尼罗罗非YY型超雄鱼进行杂交繁殖;红罗非鱼雌鱼是1995年从台湾引进后,经10多 年提纯复壮后选育出的;所述的YY型超雄尼罗罗非鱼是用YY/GMT技术育出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遗传雄性红罗非杂种鱼的制种方法中,所述的杂交繁殖是采用单雌与单雄配 种进行繁殖。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红罗非鱼养殖中的体色育种方面存在的黑色鱼苗问题, 可以保证杂交鱼苗为全红色;同时,在提高鱼苗的雄性率方面,比传统红色罗非鱼自交繁殖 中50%左右的雄性率大大提高,其雄性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为红色罗非鱼的养殖提供一种全 新的技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人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1.材料与方法1. 1材料1. 1.1罗非鱼鱼种来源实验原种红罗非鱼是1995年从台湾引进后,经10余年提纯复 壮后选育出的,其性别机制为XX早一XYS类型;YY型超雄罗非鱼是本专利技术人用二系配套法, 现国际上称之为YY/GMT技术育出的,其性别机制为YY $型。1. 1.2实验设备水尼池20余口,,长X宽X深300cmX300 cmX120 cm,以A、 B…编 号;给排水、增氧设施等。 1. 2方法1. 2. 1 2007年本实验采用红罗非鱼雌鱼与YY型超雄尼罗罗非鱼杂交方法。1. 2. 2主要采用单雌与单雄配种法进行繁殖,每组繁殖出子代进行单池培育。1. 2. 3鱼的体色在苗种发育阶段,就已显现出来,主要按红色、粉红色和野生型体色(简称黑色)划分。应当说明,很多红色鱼的躯干和鳍的位置上会出现黑色斑点,但在总体上仍被认为是红色鱼。对每个组合的子代按以上颜色分类,并分别记数。1.2.4为了研究罗非鱼红色体色的遗传规律,人们提出红色体色的遗传模式,即在台湾红罗非鱼品系中,有人假设的遗传模式是一个位点上二个等位基因的不完全显性;在莫桑比克罗非鱼中,红色似乎是由一个不同位点上一对隐性基因所控制。1. 2. 5对实验鱼的性别鉴定,主要根据解剖鱼体观测卵巢或精巢确认。1. 2. 6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2. 实验结果与分析2. 1罗非鱼体色遗传结果与分析 2.1. 1体色遗传结果在红罗非鱼雌鱼与YY型超雄尼罗罗非鱼杂交的8个组合里,其中7个组合的子代为100%的 红色鱼,l个组合子代的红色鱼与野生体色鱼的比例为1: 1。现将观测结果列入表l表1 杂种罗非鱼体色观测结果<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R早(xx) (yy)系指红罗非鱼雌鱼与YY型超雄尼罗罗非鱼交配2.1.2分析从我们采用红罗雌鱼与YY型尼罗超雄鱼杂交的8个组合实验里,有7个组合的子代均为 红色鱼;只有一个组合的子代,红色鱼与黑色鱼各占50%左右。如何解释这种遗传现象?我们 认为7个组合的子代均为红色,这说明本公司红罗非鱼体色比较纯正,但也有少数不纯者, 于是就出现了黑色鱼。这可作以下遗传模式表示1、 RR早(粉红色)Xit6 (黑色)一子代 Rr为10(m红色。2、红色Rr早X黑色rrS—子代Rr+rr的红色与黑色比例为1: 1。 3、纯 种红罗RR辛XRRS—子代RR表现为全红色。4、纯种尼罗和兰罗rr罕Xrr $ —子代rr表现 为全黑色。以上遗传学分析说明,本公司的红罗非鱼的体色遗传是以不完全显性的单一基因遗传方 式进行的。在这里,红罗非鱼的红色性状为显性,野生型的性状(黑色)为隐性。这与有人 的假设不同。另外,我们还进行红罗雌鱼(15尾)与尼罗雄鱼(IO尾)群体交配实验,取样子代2426 尾。其中红色鱼占88.8%,非红色鱼占11.2%。此实验结果,同样可用上述遗传模式解释,并 说明本公司的红罗雌鱼亲本90%为纯种(RR),但也存在10%的亲本(Rr)需要淘汰。2. 2罗非鱼性别遗传结果与分析2. 2.1性别观察结果为了提高杂种红罗非鱼的雄性率,现再将上述杂交实验,子代的性别观测结果列入表2。表2 红罗杂种鱼性别比例统计^<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R早(xx) XN$ (yy)系指红罗非鱼雌鱼与YY型超雄尼罗罗非鱼交配 2.1.2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红罗非鱼雌鱼(XX罕)与罗非超雄鱼(YYg)配种,可获得100呢XY 型红罗非杂种鱼(XY),其表现的雄性率平均为90%。除去T-2/4池情况特殊不计,则雄性率 为92.4%。红罗非杂种雄性鱼(XY)比对照红罗鱼(XX早+XY6)具有明显的全雄生长优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遗传雄性红罗非杂种鱼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采用红罗非鱼雌鱼与尼罗罗非YY型超雄鱼进行杂交繁殖;红罗非鱼雌鱼是1995年从台湾引进后,经10多年提纯复壮后选育出的;所述的YY型超雄尼罗罗非鱼是用YY/GMT技术育出的。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遗传雄性红罗非杂种鱼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采用红罗非鱼雌鱼与尼罗罗非YY型超雄鱼进行杂交繁殖;红罗非鱼雌鱼是1995年从台湾引进后,经10多年提纯复壮后选育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铨张海明陈远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鹭业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天津市电信IDC机房] 2015年01月06日 03:25
    在双性繁殖的生物中雄性是指负责制造精子的个体或个体的其中一部份的性别而负责制造卵子的则称为雌性在缺乏雌性的情况下雄性的个体并不能自我繁殖雄性个体在受精过程中对增加遗传多样性的起重要作用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