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467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表面薄片的吸收性物品,该表面薄片具有朝向穿戴者皮肤的纤维层和配置在吸收体侧的基体材料层,该纤维层和该基体材料层部分地接合,形成多个接合部,该纤维层在该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处朝向穿戴者的皮肤形成多个凸状环圈部,其特征是:    位于该表面薄片中的规定区域的一组该环圈部倾斜,并且被定向为一个规定的方向。(*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月经用卫生巾,内裤衬垫等吸收性物品,更详细地说,涉及的是防止液体渗漏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干爽感,而且给穿戴者带来良好的皮肤触感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具有表面层的吸收物品,已经被广泛了解(参照特开2002-65736号公报),其中的表面层是如下形成的具有液体通过性底材和在该底材的表面上设置的纤丝层,两者被部分地接合而形成多个接合部,在接合部和接合部之间、纤丝层形成环圈部。该吸收性物品使连续纤丝层的环圈部紧随身体的运动,这样抑制由其带来的对身体的刺激,另外,还提高相对于吸收层的通过性,抑制液体的回流。但是,由于上述环圈部,向上方是均等的,即是呈对称形状突出的,在就寝中身体面向一侧或仰躺时,缺乏吸收流向体表的液体并抑制该液体流动的效果。另外,由于穿着带来的挤压或由于身体的运动产生的压力施加到上述环圈部上时,各个环圈部独立的向各个方向倾斜。由于这个原因使其与皮肤的接触感不好,另外也使液体的吸收性恶化。除了上述特开2002-65736号公报,将无纺布,薄膜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折叠,在吸收面上表面的中央两侧形成折叠皱褶,该皱褶朝着中央侧而形成的表面薄片也被了解(参照特开平6-142134号公报以及特开平6-169948号公报)。该表面薄片,通过使皱褶朝着中央侧形成,能够防止横向渗漏,另外,通过皱褶的蛇纹构造提高对于身体的贴紧性。但是,上述皱褶由于是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形成的,就寝等情况下,身体面向一侧时,流向该皱褶的液体容易流向长度方向,并不能说防漏效果非常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特别是能可靠地将流向体表的液体导向吸收体,从而使液体防漏性能优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与皮肤的触感良好,而且缓冲性高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具有表面薄片的吸收性物品,该表面薄片具有朝向穿戴者皮肤的纤维层和配置在吸收体侧的基体材料层,该纤维层和该基体材料层部分地接合,形成多个接合部,该纤维层在该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处向着穿戴者的皮肤形成多个凸的环圈部,位于该表面薄片中规定区域中的一组该环圈部倾斜,并且被规定定向为一个方向,通过提供这样的具有表面薄片的吸收性物品而达到上述目的。另外,本专利技术是吸收性物品用的表面薄片,表面薄片上,朝向穿戴者皮肤的纤维层和配置在吸收体侧的基体材料层,该纤维层和该基体材料层部分地接合,形成多个接合部,该纤维层在该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处向着穿戴者的皮肤形成多个凸的环圈部,位于该表面薄片中规定区域中的一组该环圈部倾斜,并且被定向为规定的一个方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用表面薄片。还有,本专利技术是上述表面薄片的制造方法,具有将上述纤维层和具有热收缩性的上述基体材料层叠加、将两者在多个上述多个接合部中进行部分接合的接合工序;以及接合后加热而使上述基体材料层收缩,使位于相邻的上述接合部之间的纤维层在与上述基体材料层的相反侧隆起从而形成环圈部的环圈部形成工序,上述接合工序中形成的上述接合部,由强接合区域和弱接合区域构成,这些接合区域是分别形成的,使强接合区域和弱接合区域沿着上述基体材料层的收缩方向被配置,本专利技术就是提这种该表面薄片的制造方法。附图说明图1表示的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卫生巾的斜视图。图2是图1中II-II线的断面图。图3表示的是从纤丝层一侧所看到的图2所示的表面薄片的一部分的部分扩大俯视图。图4表示的是图1所示卫生巾的液体吸收机构的模式图。图5是将环圈部的形状扩大后表示的模式图。图6是表示图1所示卫生巾的表面薄片的制造方法的模式图。图7是将凸状滚筒的主要部分扩大后表示的模式图。图8是表示环圈部的形成过程的模式图。图9将本专利技术的的吸收性物品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模式化表示的俯视图。图10表示的是将为制造图9所示吸收性物品而使用的凸形滚筒的圆周面展开为平面时的状态的模式图。图11是把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模式化表示的俯视图(相当于图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良好实施形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图1表示的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卫生巾的斜视图,图2是图1中II-II线的断面图。如图1及图2所不,本实施形式中的卫生巾1为纵长形状,具有液体透过性表面薄片(sheet)2,液体不透性的背面薄片3以及位于两个薄片之间的、具有液体保持性能的吸收体4。作为背面薄片3及吸收体4,可以使用一直以来在此种吸收性物品中所使用的相同物品。作为表面薄片2则使用下述物品。表面薄片2,具有朝向穿戴者皮肤的纤丝层5和设置在吸收体4侧的基体材料层6,由于纤丝层5和基体材料层6是部分接合形成的,所以形成了很多个接合部7。在接合部7以外的部分上,纤丝层5中还形成了多个朝向穿戴者皮肤的凸状环圈部8。虽然为了简便地进行说明,图1中只在卫生巾中央部画出了环圈部8,但实际上,在卫生巾与皮肤的接触面的全部区域上都有环圈部形成。纤丝层5由多根纤丝丝束(filament)构成,俯视表面薄片2时,各个纤丝大致朝一个方向延伸(以下,将该方向称为表面薄片的X方向)。表面薄片的X方向,与制造时薄片2的流水线方向(机械方向)相同,另外,还与将表面薄片2压入卫生巾1时的状态下的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相同。图3表示的是从纤丝层一侧所看到的图2所示的表面薄片的一部分的部分扩大平面图。如图3所示,纤丝层5和基体材料层6,在表面薄片2的X方向以及在表面薄片2的表面内、与X方向直交的方向(以下称为Y方向)上,相互是间隔接合的,这样,俯视时,多个接合部7形成为锯齿状。接合部7是通过使纤丝层5和基体材料层6进行部分热熔合而形成的,表面薄片2的X方向以及Y方向上的各自直线排列的多个接合部7之间的间隔是等距离的。俯视时,每个接合部7的外形为矩形形状。如图2所示,纤丝层5中,除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具体来说是X方向上相邻的各个接合部7、7之间的部分,在向着穿戴者皮肤方向上非常突出,形成隆起,该突出部分形成了内侧具有空间的环圈部8。环圈部8既不是在卫生巾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形成的,也不是在其宽度方向上连续形成的。也就是说,注意看各个环圈部8中的任何一个时,该环圈部的前后左右均排列其他的环圈部。结果,与在现有技术中所述的专利文献2,3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不同,本实施形式的卫生巾1,不会产生液体容易沿着环圈部8流动的缺陷。如图1、图2所示,各个环圈部8,从卫生巾的后方区域R向前方区域F倾斜,被定向为一个方向。即如图2所示,沿着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看纤丝层5时,从该纤丝层5起形成的环圈部8,并没有形成在通过其顶点的垂直线两侧对称的对称形状,形成的是朝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F方向倾斜的非对称形状。环圈部8的纤维密度在其顶部最低,随着向接合部7接近,纤维密度也逐渐变大。通过环圈部8向卫生巾1的的前方区域F倾斜,能够达到以下的有利效果。首先,由于环圈部8的存在,环圈部8与穿戴者的体表贴紧,从而在表面薄片2与体表之间难于形成空隙。特别是女性在睡眠中出现仰躺的姿势的情形很多,出现这样的姿势时,由于身体给卫生巾上施加的压力减低,由此在表面薄片和体表之间容易产生空隙,而通过像本实施形式一样形成环圈部8,即使在仰躺的姿势下也不易形成空隙。而且,例如在就寝中排出的液体,沿体表流动时,呈倾斜状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岛美次木贺田哲行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