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1668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它由四个小筒通过异型通道和大筒连接,形成水流动的通道;潜水电机和潜水泵相连接后靠自重悬挂在大筒内,带动水循环;每个小筒内放置有滤芯,对水过滤净化;所述的每两个小筒通过三通接头与软管连接,软管为水的进口;所述的潜水泵出口处管路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在出口处管路两侧分别连接2个散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通过潜水泵和潜水电机的运转后,水流经过滤芯被净化,杂质和异物被截留在滤芯内,其能够及时进行水质过滤净化,同时对悬停、扩散到水中或沉淀到水池底部的杂质和异物也一并清除与搜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核电站水下过滤及异物捕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吸尘装置
技术介绍
堆内构件是核电站运行的核心设备,带有高放射性。堆内构件在役维修的重要技 术中,需对堆内构件的辐照监督管进行水下更换维修,而在水下维修采用EDM/MDM技术和 气动技术进行水下切割、打磨、钻孔和攻丝时,由于电火花(电极)加工时会产生的大量石 墨炭棒粉末和金属粉末,严重影响水质,降低了水下维修工作的实时观察和监控能力,影响 水下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设计、研制水下吸尘装置,及时进行水质过滤净化。同 时对于悬停、扩散到水中或沉淀到水池底部的杂质和异物也一并清除与搜集,解决由于杂 质和异物引起的水质浊度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及时进行水质过滤净化,同时对悬停、扩散 到水中或沉淀到水池底部的杂质和异物也一并清除与搜集的水下吸尘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它由四个小筒通过异型通 道和大筒连接,形成水流动的通道;潜水电机和潜水泵相连接后靠自重悬挂在大筒内,带动 水循环;每个小筒内放置有滤芯,对水过滤净化;所述的每两个小筒通过三通接头与软管 连接,软管为水的进口 ;所述的潜水泵出口处管路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在出口处管路两侧 分别连接2个散流管。如上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其所述的流量传感器的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电气 控制箱,电气控制箱内通过PLC实现流量报警和停机。如上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其所述的潜水泵出口连接有不锈钢管,在不锈钢 管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不锈钢管两侧连接两个出口管,每个出口管通过快速接头与散流 管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其所述的滤芯为玻璃纤维滤芯。本技术的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通过潜水泵和潜水电 机的运转后,水流经过滤芯被净化,杂质和异物被截留在滤芯内。其能够及时进行水质过滤 净化,同时对悬停、扩散到水中或沉淀到水池底部的杂质和异物也一并清除与搜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俯视图;图中1_散流管;2-电气控制箱;3-滤芯;4-大筒;5-潜水电机和潜水泵;6-流量 传感器;7-小筒;8-三通接头;9-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作进一步描 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由四个小筒7通过异型通道 和大筒4连接,形成水流动的通道;潜水电机和潜水泵5相连接后靠自重悬挂在大筒7内, 带动水循环;所述的每两个小筒7通过三通接头8与软管9连接,软管9为水的进口,玻璃纤 维滤芯3放置在四个小筒7内,对水过滤净化;所述的潜水泵5出口螺纹连接有不锈钢管, 在不锈钢管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6,不锈钢管两侧焊接两个出口管,出口管通过快速接头与 散流管1连接。流量传感器6的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电气控制箱2。电气控制箱2内通过PLC实 现流量报警和停机。电气控制箱2设计成便携式,并可以悬挂在岸边的栏杆上,操作人员可 以在岸上控制和操作电机。本技术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潜水泵5启动后,水流从软管9的吸入口进入小 筒7内的四个滤芯,将异物截留在滤芯内。经过过滤的水通过潜水泵5和散流管1回到水 池。滤芯中的异物增加,会使流量减少;当流量减少到正常流量的40%时,说报警信号提示 更换滤芯。根据使用工况的不同,安装不同过滤精度的滤芯进行过滤。使用EDM/MDM技术进行水下切割、打磨、钻孔和攻丝时,将软管9 一头接在水下吸 尘装置的入口,另一头对准工作区域,把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石墨炭棒粉末和金属粉末直接 吸除。也可拖动软管用来清除悬浮在池中和沉在水池底的异物。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 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 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权利要求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四个小筒(7)通过异型通道和大筒(4)连接,形成水流动的通道;潜水电机和潜水泵(5)相连接后靠自重悬挂在大筒(7)内,带动水循环;每个小筒(7)内放置有滤芯(3),对水过滤净化;所述的每两个小筒(7)通过三通接头(8)与软管(9)连接,软管(9)为水的进口;所述的潜水泵(5)出口处管路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6),在出口处管路两侧分别连接2个散流管(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量传感器(6)的 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电气控制箱(2),电气控制箱⑵内通过PLC实现流量报警和停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潜水泵(5)出 口连接有不锈钢管,在不锈钢管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6),不锈钢管两侧连接两个出口管, 每个出口管通过快速接头与散流管(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芯(3)为玻 璃纤维滤芯(3)。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它由四个小筒通过异型通道和大筒连接,形成水流动的通道;潜水电机和潜水泵相连接后靠自重悬挂在大筒内,带动水循环;每个小筒内放置有滤芯,对水过滤净化;所述的每两个小筒通过三通接头与软管连接,软管为水的进口;所述的潜水泵出口处管路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在出口处管路两侧分别连接2个散流管。本技术所述的水下吸尘装置,通过潜水泵和潜水电机的运转后,水流经过滤芯被净化,杂质和异物被截留在滤芯内,其能够及时进行水质过滤净化,同时对悬停、扩散到水中或沉淀到水池底部的杂质和异物也一并清除与搜集。文档编号B01D35/02GK201632131SQ200920272950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沈秋平, 胡士光, 邵洁, 陈志清 申请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四个小筒(7)通过异型通道和大筒(4)连接,形成水流动的通道;潜水电机和潜水泵(5)相连接后靠自重悬挂在大筒(7)内,带动水循环;每个小筒(7)内放置有滤芯(3),对水过滤净化;所述的每两个小筒(7)通过三通接头(8)与软管(9)连接,软管(9)为水的进口;所述的潜水泵(5)出口处管路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6),在出口处管路两侧分别连接2个散流管(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士光沈秋平陈志清邵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