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装折叠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547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装折叠车库,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中间篷盖、连接在中间篷盖前侧的前侧篷盖和连接在中间篷盖后侧的后侧篷盖,两侧篷盖均包括篷布I和多根支撑篷布I且可绕支撑杆I的底端转动收拢在一起的支撑杆I,中间篷盖包括篷布II和多根支撑篷布II的且可水平移动收拢在一起的支撑杆II。本发明专利技术位于两端的篷盖采用扇式折叠方式、位于中间的篷盖采用水平折叠方式,使得车库的高度可小于车库展开后长度的一半,而车库的宽度和长度是根据车的宽度和长度确定的,因此,与现有的立式折叠和扇形折叠车库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占地小、造价低、安装快且不影响视线,使用方便,适用各种家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车库。
技术介绍
现有折叠车库主要为立式折叠和扇形折叠两种形式。立式折叠车库安装后高度一般在2米至2. 8米左右,在安装后影响视线,多数小区 不允许安装。扇形折叠车库虽为平装,但其以整个车库长度的一半为半径,长度一般在2米 至2. 8米之间,大型车库更长,在折叠时由于长度太大折叠不方便.安全扣锁安装在车棚最 外侧且高出地面上,存在交通隐患。一般造价较高,安装比较复杂,维修保养和使用成本较尚o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展开后的体积较小的平装折叠车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中间篷盖、连接在中间篷盖前侧的前侧篷盖 和连接在中间篷盖后侧的后侧篷盖,两侧篷盖均包括篷布I和多根支撑篷布I且可绕支撑 杆I的底端转动收拢在一起的支撑杆I,中间篷盖包括篷布II和多根支撑篷布II的且可水 平移动收拢在一起的支撑杆II。为了中间篷盖和前后侧篷盖连接可靠,所述的前侧篷盖的后支撑杆I与中间篷盖 的前支撑杆II通过折叠连接架连接,后侧篷盖的前支撑杆I与中间篷盖的后支撑杆II通 过折叠连接架连接,相邻支撑杆II通过一个折叠连接架连接。为了方便折叠,所述的支撑杆I包括两根转动杆和一根连接在两转动杆的顶端的 横杆,多根支撑杆I同一侧的转动杆可转动的设置在一个支座上,所述的支撑杆II包括两 根竖杆和一根连接在两根竖杆顶端的横杆,支撑杆II的两竖杆的底端连接有滚轮,在地面 上固定有两条平行的导轨,每根支撑杆II上的两个滚轮分别可滚动的设置在两导轨上。为了保护折叠后的篷布和支撑杆,包括有收纳保护箱,收纳保护箱包括箱体和盖 板,箱体为U形,箱体内有容纳所有折叠后的支撑杆及篷布的空间,盖板为与箱体的箱口相 吻合的U形,箱体固定在地面上,箱体的两端分别与后侧篷盖的两个支座铰接连接,盖板的 两端分别与前侧篷盖的两个支座铰接连接,两篷布I和篷布II连接成一体,后侧篷盖的篷 布II的后端固定在箱体内,前侧篷盖的篷布II的前端固定在盖板上,当车库处于展开状态 时,箱体、两条导轨和盖板在地面上围成一个口字形。为了便于车库折叠时前后侧篷盖的支座之间定位,所述的后侧篷盖的两个支座上 设有卡槽,前侧篷盖的两个支座上设有可插入到卡槽中的卡轴,前侧篷盖的两个支座底部 设有滚轮。为了使车库展开后前侧篷盖能与地面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包括有固定在地面上的两 个固定锁卡座,固定锁卡座位于车库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前侧篷盖的支座与盖板的连接处, 盖板、支座和固定锁卡座三者之间设置有可在车库处于展开状态时锁死盖板、支座和固定锁卡座的锁装置。为了在车库展开后,锁装置能自动锁死盖板、支座和固定锁卡座,所述的锁装置为 弹簧锁,盖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弹簧锁,前侧篷盖的支座上各设有一个挡在弹簧锁的锁体 外侧阻芯板,阻芯板位于支座和固定锁卡座之间,阻芯板通过转动轴与支座铰接,阻芯板和 支座之间连接有回位弹簧,阻芯板上设有锁孔,锁体内设有弹簧和锁芯,支座上设有与锁芯 正对的孔,当车库处于展开状态时,回位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并且锁孔与锁芯正对。为了方便锁装置的开启,所述的盖板与地面之间设有锁,锁的锁芯通过钢丝绳与 两个弹簧锁的锁芯后轴连接。为了防盗,并且便于倒车,所述的收纳保护箱的箱体和盖板之间设有锁装置,所述 的箱体的两相对的内侧板之间装有防撞倒车定位杆。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车库展开后的体积,所述的中间篷盖为门框形,中间篷盖的侧 面为扇形,当车库处于展开状态时,中间篷盖的顶面为水平面,两侧篷盖的顶面的一边连接 中间篷盖的顶面的侧边,两侧篷盖的顶面的另一边连接地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位于两端的篷盖采用扇式折叠方式、位于中间的篷盖 采用水平折叠方式,使得车库的高度可小于车库展开后长度的一半,而车库的宽度和长度 是根据车的宽度和长度确定的,因此,与现有的立式折叠和扇形折叠车库相比,本专利技术体积 小,占地小、造价低、安装快且不影响视线,使用方便,适用各种家庭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拆除篷布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C-C剖视放大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拆除篷布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D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7的 E-E局部放大图;图9是图7的F-F局部放大图。图中,1、箱体,2、篷布,3、盖板,4、支撑杆I,5、U形支座,6、导轨,7、支撑杆11,8、折 叠连接架,9、转轴,10、卡槽,11、卡轴,12、固定锁卡座,13、滚轮,14、锁,15、活页,16、锁体, 17、阻芯板,18、膨胀螺栓,19、锁芯,20、弹簧,21、锁孔,22、转动轴,23、回位弹簧,24、防撞倒车定位杆。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9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它包括一个门框型的中间篷盖、两个扇形的侧 篷盖和一个收纳保护箱。中间篷盖的两边分别与两侧篷盖连接。如图1、图2所示,中间篷盖包括有多根相同的支撑杆II 7和盖在多根支撑杆II 7上的篷布。如图6所示,支撑杆II 7包括两根竖杆和一根连接在两根竖杆顶端的横杆,如 图5所示,支撑杆II 7的两竖杆的底端位于支撑杆II 7的内侧连接有滚轮13,在地面上固 定有两条平行的导轨6,每根支撑杆II 7上的两个滚轮13分别设置在两导轨6上,两个滚 轮13可在相应的导轨6上滚动,使得支撑杆II 7可沿导轨6水平移动,多根支撑杆II 7 位于同一个导轨6上方的相邻竖杆通过一个折叠连接架8连接,折叠连接架8包括两根交 叉的连接杆,每根连接杆一端与一个竖杆铰接,另一端与另一竖杆可滑动移动连接。中间篷 盖展开时中间篷盖的顶部是平顶。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侧篷盖包括多根支撑杆I 4和盖在多根支撑杆I 4 上的篷布,支撑杆I 4包括两根转动杆和一根连接在两转动杆的顶端的横杆,多根支撑杆I 4同一侧的转动杆可转动的设置在一个U形支座5上,每个U形支座5设有多个转轴9,每 个支撑杆I 4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U形支座5上的一个转轴9上。如图1和图2所示,两侧篷盖分别位于中间篷盖的前后两侧,前侧篷盖的后支撑杆 I 4与中间篷盖的前支撑杆II 7通过折叠连接架8连接,后侧篷盖的前支撑杆I 4与中间 篷盖的后支撑杆II 7通过折叠连接架8连接。如图2和图6所示,收纳保护箱包括箱体1和盖板3,箱体1为U形,箱体1内有容 纳所有折叠后的支撑杆及篷布的空间,盖板3为与箱体1的箱口相吻合的U形。箱体1固 定在地面上,箱体1的两端分别与后侧篷盖的两个U形支座5铰接连接,盖板3的两端分别 通过活页15与前侧篷盖的两个U形支座5铰接连接,后侧篷盖的两个U形支座5上设有卡 槽10,前侧篷盖的两个U形支座5上设有可插入到卡槽10中的卡轴11。前侧篷盖的两个 U形支座5底部设有滚轮。当车库处于展开状态时,箱体、两条导轨和盖板在地面上围成一 个口字形。如图1所示,中间篷盖的篷布和两侧篷盖的篷布连接成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篷布 2,篷布2的后端固定在箱体1内,篷布2的前端固定在盖板3上。如图6所示,在每条导轨6的前方均设有一个固定锁卡座12,如图7和图8所示, 固定锁卡座12通过膨胀螺栓18固定在地面上,当所有支撑杆都处于展开状态使盖板3接 触地面时,前侧篷盖的U形支座5与盖板3的连接处处在固定锁卡座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装折叠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篷盖、连接在中间篷盖前侧的前侧篷盖和连接在中间篷盖后侧的后侧篷盖,两侧篷盖均包括篷布Ⅰ和多根支撑篷布Ⅰ且可绕支撑杆Ⅰ的底端转动收拢在一起的支撑杆Ⅰ,中间篷盖包括篷布Ⅱ和多根支撑篷布Ⅱ的且可水平移动收拢在一起的支撑杆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装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